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立式砂仓尾砂浆液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不同供砂浓度的尾砂浆液, 分别选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万、1 540万和1 200万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作絮凝剂, 再配以一定量的无机絮凝剂(FeCl3), 进行了立式砂仓尾砂浆液絮凝沉降试验。研究了立式砂仓的尾砂沉降规律, 确定了立式砂仓合理的供砂浓度为20%, 最佳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为1 540万, 掺入量为100 g/t, 适宜的料浆pH值约为9。研究结论为立式砂仓全尾砂沉降澄清脱水连续充填工艺改造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某矿采用立式砂仓充填工艺,存在溢流浓度高、尾砂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探究降低溢流浓度的方法,从全尾砂粒度、沉降性能研究出发,对影响溢流浓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及工程技改经济性,提出了降低溢流浓度的措施,包括提升选厂一段浓密后输送至立式砂仓的尾砂浆浓度,更换絮凝剂种类,增设消能装置。其中消能装置由改进后的预混合箱和进砂井组成,能有效消解进料对砂仓内部的冲击,改善尾砂絮凝沉降的效果。上述措施投入生产后,将溢流质量浓度由7%~10%降低至1%以下,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确定立式砂仓装砂过程中,砂仓内各尾砂相浓密沉降规律及堆积过程中所用尾矿的浓密特性及各运行参数,利用Ansys-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立式砂仓的物理模型,采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立式砂仓内动态装砂过程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对不同装砂高度上尾砂的总应力,各相的体积分数,体积浓度以及溢流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料质量浓度为38%、45%、50%时,当尾砂堆积装满整个砂仓时,最大装砂高度分别为25m、24m、22m,砂仓底部砂浆尾砂所达到的极限体积浓度是一致的,都为54%,全尾砂在立式砂仓内部的沉降过程总体是大颗粒尾砂由于自身重力的优势可快速沉降,而135μm左右的颗粒相尾砂处于自身重力与上浮力近乎相等的情况,其分布相对均匀,30μm,33μm,42μm,59μm则最主要是分布在砂仓上部,一部分超细颗粒更是会溢流出仓,阐明了尾砂在砂仓内部沉降规律,为矿山立式砂仓的实际作业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一直沿用的半球底多孔放砂立式砂仓的放砂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推导出渗流动压造浆的计算方法,并以不同的放砂机理成功地设计出了锥形底单孔放砂立式砂仓。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井下充填需求,缓解尾矿库库容压力,大屯锡矿计划投资建设立式砂仓充填系统。为提高装砂效率,保障立式砂仓核心性能工作指标,需对进料参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开展尾砂沉降试验,分析尾砂沉降速度、固体通量、处理能力等沉降特性,确定了大屯锡矿立式砂仓最佳进料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尾砂沉降方式宜选用絮凝沉降,聚丙烯酰胺(型号:RT491)最佳添量为20 g/t,最佳进料体积浓度为9.88%(质量浓度为25%),流量为448 m3/h,立式砂仓理论处理能力可达134.67 t/h。研究成果对大屯锡矿立式砂仓进料参数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方法对相似矿山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简要概述了铜绿山立式砂仓充填系统的工艺流程。该充填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采用Wincc 6.2设计人机界面,使用Button、I/O Field等控件来显示数据和控制阀门,组态图形可真实的反映工业现场工艺过程,从而实现充填料制备过程的全自动检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10.
溢流浓度的高低对立式砂仓中尾砂的养砂时间、放砂浓度以及后续的充填流程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新城金矿立式砂仓溢流水浓度过高,不能满足现场工作要求。为此,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对立式砂仓的结构进行改造,并在生产流程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即在砂仓上部增加消力池、圆形中心筒和斜板;对进、放砂流程进行了改造,进而达到了降低砂仓溢流水浓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立式砂仓絮凝浓缩泥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另建浓密池的情况下,利用立式砂仓直接进行尾泥快速絮凝浓缩。试验中,针对矿山尾泥浆的特性,寻求最适用的絮凝剂和尾泥浆各种浓度下的最佳用量。生产应用中,立式砂仓上部溢流水清澈,底流浓度达到设计要求。工艺技术新颖,投资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尾砂充填是我国金属矿山生产中主要的充填技术,但以往研究侧重于探讨床层高度、料浆停留时间、絮凝剂单耗等因素对底流浓度产生的影响,有关添加粗尾砂颗粒对立式砂仓底流料浆性质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通过筛选3种粒径分布的粗颗粒尾砂,分析粗颗粒尾砂的添加量对床层沉降速度、底流浓度以及料浆流变性产生的影响。静态浓密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絮凝条件下能够提高浓密效果评价值,且最佳絮凝剂单耗值随着絮凝剂浓度增加而增高;床层沉降速度和底流浓度随着粗颗粒尾砂添加量增加而增高,且-2 000 μm粒径粗颗粒尾砂提升效果更明显。动态浓密试验结果表明:立式砂仓模型底流料浆平均浓度与床层高度、料浆停留时间和粗颗粒尾砂添加量成正比关系,且底流料浆的静态屈服应力和动态屈服应力均随着粗颗粒尾砂添加量增加而降低、随着料浆浓度增加而增高,分析结果可为实现立式砂仓底流的高浓度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冬瓜山铜矿尾砂粒度极细,黏性大、含硫高以及高应力、高温、高硫的充填环境,通过科研攻关,实行了全尾砂高浓度连续充填,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边壁流”概念,实现了废石不出坑。不但可以节约废石的提升运输费用、减少掘进进度受提升系统的影响、增加提升系统提升矿石能力,还可减少地表废石堆放,节约征地费用,节约充填成本。分析了尾矿特性对料浆浓度和胶结体强度的影响,介绍了絮凝剂的制备技术及要点、立式砂仓溢流澄清关键技术,总结了全尾矿高质量、连续充填的关键技术(料浆“进出平衡”、“边壁流”和充填自动化),并指出了充填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全尾砂料仓模型试验的流态化特征与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尾砂料仓模型试验的结果, 应用流态化理论, 定性分析了立式砂仓中全尾砂物料的临界流态化速度、局部散式流态化、倾斜正相流及床层膨胀通道等流态化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参数的理论计算模式, 为立式砂仓全尾砂充填系统的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某矿临时充填系统充填骨料采用机械浓缩脱水,能耗高,效率低,产能小,无法满足深部矿山项目配套的永久充填系统的大能力全尾砂充填需要,综合考虑充填成本和效率,通过研究全尾砂在立式砂仓内进行快速浓缩沉降,实现连续放砂连续充填。在分析絮凝沉降试验和絮凝剂选型的基础上,进行全尾砂絮凝沉降定性、定量试验加以优化选择,试验表明:在供砂浓度为15%时,添加500万分子量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5g/t,可实现全尾砂沉降速度686.89cm/h,添加成本仅为0.16元/t,确定该矿山全尾砂沉降浓缩的最佳工艺,所得出的主要参数指标可为永久充填站设计和建设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疆某高硅低铁锌焙砂进行中性浸出—液固分离试验研究,详细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浸出温度和始酸浓度对焙砂浸出和矿浆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浸出液固比对锌的浸出影响较大,对硅的浸出影响不具明显规律;矿浆絮凝沉降受浸出条件影响较大,改变浸出液固比、初始酸度和矿浆浓度能够显著改善矿浆沉降性能。综合考虑锌、硅的浸出行为和矿浆沉降性能,最佳浸出工艺选择为: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2.5h、液固比(mL/g)为8~10;中性浸出液初始酸度为40g/L时所得中性浸出渣含锌46.56%,渣率77.47%,锌的中性浸出率为45.06%,絮凝沉降矿浆浓度为4.5%。 相似文献
19.
充填系统中的砂仓具有浓缩和存储尾砂的作用,浓缩后的尾砂存储于砂仓内,其流动性能通常较差,难以在高浓度状态下将其顺利地从砂仓底部放出.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对以前砂仓的放砂系统进行了改进,在砂仓中增设了简易搅拌装置,从而局部改善了砂仓底部关键部位尾砂的流动性,比较平稳地将放砂浓度控制在75%±1.5%以内.具体介绍了这次试验的工艺流程、设计原理及进行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