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娟  刘大平  刘冲 《建筑学报》2020,(7):99-104
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挖掘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大召范式的典型文化特质,揭示特定文化语境下地理气候、政治权力、文化传播等因素刺激特定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现象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传播的文化效应。并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对大召范式进行时空向度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自16世纪以来,伴随着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域的传播与发展,召庙建筑逐渐成为了内蒙古表达地域性的特色古建筑,并因时间的积淀成为了一种彰显时代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当地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庙建筑的产生、发展、消亡、重建、演变等历程都讲述了一段民族的历史记忆。对其进行历史沿革探索、建筑形态分析、地域文化挖掘等一系列的归纳总结,将为我们研究内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的静态保护和动态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对内蒙古地域文化传播产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类建筑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能够从特定角度体现出特定时期内其所在区域的政治体系、文化结构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藏传佛教文化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自13世纪传入蒙古后,藏传佛教历经几个世纪,对蒙古人以及整个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寺庙建筑的建立、发展和消亡见证了一个地区在一段特定的时期所走过的路程,其发展、变迁中折射出藏传佛教的历史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文章对现蒙古国境内较典型的寺庙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各个寺庙的单体建筑的现状及特点作出相应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作为主体蒙古文化区的漠北蒙古地域,该地域内的藏传佛教寺庙是兼具蒙、汉、藏等多种建筑艺术与文化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格鲁派与蒙古右翼建立官方联系后,大召寺成为在蒙古土默特部建立的第一座格鲁派寺院,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正殿建筑形态是蒙古地域汉藏结合式召庙殿堂形式的伊始,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各部的广泛传播以及各地寺院的广泛兴建,这种建筑衍生出丰富的形态,成为蒙古高原宗教建筑艺术中的突出代表,针对大召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艺术的解读对蒙古地域宗教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席力图召是清代漠南蒙古有影响力的寺庙,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席力图召汉藏结合式大经堂的资料查阅及田野调研,并对其建筑艺术进行解读。大经堂建筑是受西藏五世达赖时期格鲁派寺院建筑及装饰影响下的产物。同时,由于席力图呼图克图在漠南蒙古宗教地位的崇高,在大经堂建筑中融入了诸多政治、民族寓意的高等级装饰,使这座大经堂成为了蒙古汉藏结合式殿堂的经典作品,对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百灵庙是清时漠南著名的蒙古学问寺。历史上建筑规模庞大,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百灵庙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艺术的解读,其建筑形态是蒙古地域汉藏结合式召庙殿堂形式在清初的延续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建筑及装饰特色,对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都纲法式的演变,将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空间分为6种类型。厘清了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空间各功能要素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各种类型在时空向度的基本分布规律及其受北京、藏区两大强势文化和近地域民居弱势文化的影响程度。上述结论可成为探明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形态生成之源和评估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席力图召,是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与发展的见证。其寺院布局与建筑单体集满、蒙、藏、汉民族艺术之大成,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中以席力图召历史沿革为脉络,研究其布局与建筑单体艺术特点,包括藏传佛教精神的彰显、皇权至上思想的植入、蒙古族文化的融合及汉式工艺的辅助四个方面。并进一步剖析其艺术特点形成的三大原因:政治与宗教的结合、人民对宗教的崇拜、以及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政治、宗教三方面探讨了呼和浩特地区人文环境对藏传佛教召庙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蒙古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建筑文化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从而真正起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陈未 《古建园林技术》2022,(163):104-108
本文以西藏、蒙古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转经廊道为例,探讨了 15 至 17 世纪内外蒙古、安多以及西藏地区格鲁派寺院措钦大殿的布局特点。通过解析转经廊设立和后期废除的过程,讨论了格鲁派初入蒙古时其寺院的建筑特点。论述了早期蒙古格鲁派寺院的模仿蓝本不是西藏而是安多河湟地区的非格鲁派寺院,并分析了格鲁派寺院建寺之初背后的宗教以及政治原因。借助建筑形式变化的推演,分析了建筑形式和政治考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莫尔道嘎—哈达图地区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计9种,包括铜、铅、锌、锡、钼、金、银、铁和钛铁矿。与铜多金属有关的赋矿层位有13个,其中较为主要的有塔木兰沟组、额尔古纳河群和上库力组。与铜多金属成矿有密切成因关系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的中性-中酸性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构造与金属矿产的关系密切,韧性剪切带控矿意义重大,火山构造为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蒙地区砂土液化的防治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巴盟地区地处河套平原,其地域多粉砂、细粉砂和粉土,虽然此地域土可承受一定的静荷载,但在机器振动、波浪和地震等动荷载作用下极可能产生液化、震陷、甚至失去地基承载能力,故需采取一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之后,测定出其处理后的地基性质、承载力,为河套地区的地基处理提供一些实验及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成矿带是额尔古纳成矿带的一部分,北东向额尔古纳—呼伦深断裂带控制了全区。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为一中生代火山隆起区,与北东向深大断裂带斜交的次级北西、北西西向构造将全区分割成四个成矿亚带,构造控矿非常明显。本文通过对全区矿床、矿点、矿化区的构造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扩大了找矿领域。  相似文献   

14.
官地银矿床银主要以独立矿物(银的硫盐矿物和硫化物)形式存在;载体矿物中以方铅矿银含量最高;但金属矿物银的配分率不高,而综合脉石中银的配分率却较高;部分银矿物则以单独解离形式存在;矿石中银的配分随着标高变化呈递变现象。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准格尔旗城镇空间结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准格尔旗中心城镇空间结构发展历程与发展特征的解析,并在借鉴传统煤炭资源型城镇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构生活体系与生产体系相分离,整体空间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准格尔城镇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论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就甘、青、川、滇藏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区分布特征,寺院建筑群布局及其相对于西藏地区寺院的变异和发展做了初步探讨,对进一步研究本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问特性,主体建筑平面型制特点等相关课题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典型的内蒙古中部传统村落凉城县园子沟村作为研究目标,研究其空间形态的适应性与演变机制.依据该村落区位、地貌及气候等,对其整体空间形态、道路空间形态、公共活动空间形态进行分析,获取其扩张和失调阶段、空心和蜕变阶段的空间形态及交替演变的轨迹.通过空间形态区位条件的更改、思想观念的转变、交通方式的变化等演变机制,创建村落空间形态适应性发展的目标体系,进而构建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村落.  相似文献   

18.
<正>额尔古纳河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与大兴安岭的交汇带,森林的雄浑和草原的壮美在这里交汇。曾经是游牧民族的母亲河,如今已是中俄两个国家的界河。河的左岸是俄罗斯赤塔州普里阿尔贡斯克区所属的旧楚鲁海图,河的右岸是中国呼伦贝尔市黑山头镇。历史上,这一地区就是两岸人民来往的通道和枢纽,如今这里已经建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分维理论探讨了闹牛山─巨里河火山─次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带的矿床空间分形特征,并以分维值论述了矿化集中空间分布结构,提出靠近嫩江断裂一侧是进一步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设计》2012,(4):I0051-I0055
建筑馆由旧厂房改建而成。设计工作主要表现为:识别原有厂房的空间特征并赋予其适宜的功能;对原有结构进行对症式的改造加固;采用被动式的生态通风系统;对废旧行重新利用等。同时,上述策略是在一种统合多效的原则上进行的,从而产生了两种基本的效应——一是强化了原有场所的工业气氛,保存了一种特定的历史人文记忆;二是利用了废材、减少了拉圾、节约了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