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的创作特色在于对北京市井风俗的文化表现。他的作品往往是文化批判,但是在《骆驼祥子》中却转换为社会批判,且《骆驼祥子》的社会批判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骆驼祥子》在现代文学史上之所以成为一流的名著,首先就是因为它蕴涵着激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它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悲剧人生,体现了老舍对普通人的悲悯、关怀,以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从新的角度切入老舍的《骆驼祥子》,探讨了在祥子身上呈现出的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现代文明对健全人性的戕害,指出了《骆驼祥子》呈现出的人的生命的悲剧性存在以及人终究无法摆脱命运枷锁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了《骆驼祥子》的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并指出功能对等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4.
语言顺应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以中央1套著名访谈节目《实话实说》为语料库资源,从语言顺应论的语境顺应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访谈语言中巧妙的顺应现象,通过分析主持人的话语对于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的变化顺应,阐释了语言顺应的使用对于电视访谈节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的运用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模糊语是语言使用者在一定的意识程度下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模糊语言就是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心理等语境因素的需要。本文从语言顺应论的视角对模糊语言的产生及其语用功能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顺应论,简单而言,是指语言顺应环境,或环境顺应语言,或两者相互顺应。苏曼殊的翻译有其鲜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顺应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的结果。本文旨在用语言顺应论阐释苏曼殊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顺应理论进行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该理论的语用学视角,从语言结构和语境因素两个维度对汉语成语的翻译进行顺应性解释,以期能够对汉语成语英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传统翻译学上看,翻译只是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侧重于译本与原语文本间的对照比较,看是否忠实原文,但翻译并不是真空产生的,更不是语言之间简单的文字转换。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翻译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文化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权力运作,有强势文化和弱视文化的权力差异,并且这两种文化之间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平等对话。这种翻译活动上的不平等通常体现在文本翻译时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归化和异化策略为依据,立足于《骆驼祥子》的施晓菁的英译本,使读者获得文化的归属感,并拥有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心理,从而达到对中国文化认同,使中国文化正能量传播。  相似文献   

9.
在此对服装销售语言进行了研究。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为框架,将服装销售语言的使用策略根据语境分为:顺应物理环境,顺应社会规约和顺应心理动机。希望该研究能为服装销售行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根据 Verschueren 的语言顺应论,动态顺应是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是动态顺应过程中主动顺应或被动顺应时表现出的一些具体方法。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是译者动态顺应译语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从而实现翻译目的的一个过程。因此,分析比较《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两个英文全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顺应译语文化并能实现译者的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11.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给楼盘命名提供解释。语境关系顺应要求:第一,楼盘命名因时而动,并在名称中凸显其地理位置,实现时空因素的物质世界顺应;第二,楼名体现客户优越地位,实现社交世界顺应;第三,考虑购房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心理世界顺应。语言结构顺应要求:音节上,顺应语言结构要求,多采用“2+2”音步;修辞上,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阐述国产品牌名称英译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英译中常见问题,以顺应论为指导,从美学原则和文化顺应两个方面讨论了顺应论视角下国内品牌名称英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冲突性话语是人类交际中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以Verschueren 的顺应论为基础,以美国著名的警匪电视剧《黑名单》第一季和第二季为语料,探讨警匪之间的冲突性话语。研究发现,《黑名单》中的冲突性话语源自警匪双方对心理语境、社交语境和物理语境构成的交际语境的故意不顺应。其中,心理语境包括交际对象的心理期待和情感需求;社交语境包括社会规范、法律规范、交际规范;物理语境包括受话人、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自然属性,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新闻报道自然也不例外。然而模糊语言为何会在力求及时,准确,真实,简洁的新闻报道中大量存在呢?笔者认为这是由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新闻报道的自身特点和受众三个原因共同决定的。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结合维索尔伦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等相关语用学理论,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旨在发现其语用规律及存在价值,帮助解决新闻传播中精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统一问题,使记者(新闻写作者)能够更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把握好报道的分寸,更好地实现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根源的探讨,大多是从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的,而文章从另外的三个角度对祥子的悲剧进行了探讨,认为他的悲剧根源在于:对身体的过分依赖;对性的需求和错误认识以及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深受观众喜欢。从顺应论的角度看,顺应其他交际者话语的语言结构和发话者创 造出来的交际语境是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生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流行词语比较丰富,代表着一种文化,反映了一种时尚,体现了一种情绪,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基于语言顺应论,对语言使用中的顺应性特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着重从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特征方面对大学流行语中的英语词汇进行了异语词、合成词和音译词三种分类与评价.该分类方法能比较全面地涵盖当前大学校园英语语言的类型,可以对当前一段时期新词汇的所属类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一书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是面向国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在其论说过程中,基本没有华丽的语句,语言以平易自然为主。英译时,应主要从其语言的简明扼要这一特点以及其比喻论述和数字应用等方面体现其简约风格。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实际上,它不再只是狭义的语言层面的转换,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播和文化阐释。而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更多的就是一个文化问题,涉及两种文化的互动和比较。该文章将以沈从文的《萧萧》英译本为例,从语境顺应论的角度探讨在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过程中,要动态地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以生动地再现原作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促进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0.
《典论》源起自天下分崩之势,扎根于曹魏文脉政脉,其文学性与政治性的共生状态表现出曹丕政治家、文学家双重身份的矛盾与张力。《典论·论文》作为其中首要遗存篇目,以文学的秩序拱卫政治的秩序,以政治家视点出发阐明文学的审美自觉性,许诺文人有限的自由以削弱其政治话语权力,文与政在对秩序的捍卫中达成了和解,虽"本同而末异",却"求同而存异",成为曹丕政治美学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