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分形理论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发现研究区内存在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等问题.针对已有的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提高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淮安在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但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弱,反映中心城市辐射强度的部分指标表现不理想,城市流综合强度在苏北五市中排第三。“十二五”期间,淮安应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会展业的“引擎”作用,精心培育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文化最繁荣、人民生活最富裕、城市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之一,南京作为长三角“北翼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带动北翼城市群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淮安作为长三角的边缘城市,也曾试图加入和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进程很慢。从目前看,淮安最现实和可行的选择是初期通过积极参与和真正深入融入到南京都市圈,实现二者的融合,再通过南京这一桥梁,最终融入到长三角一体化中。因此,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淮安与南京在经济、文化、交通和环境四个方面的融合程度,找出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必要性和困难,以期对淮安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尽快融入南京都市圈提出合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明清淮安商品流通地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明清淮安商品贸易发达,成为运河沿岸重要的经贸城市,这种商品流通首先与运河的南北交通密切相关;而淮安商品流通的种类繁多,流通地区广泛;加上不同地区商人的参与,使南北商品地理交流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南北商品贸易促使了淮安城市和附近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运河沿岸淮安的诸多城镇在商品流通中,起到联系各级集镇和专业集镇的中心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淮安地域文化的归属,既有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古文化史的描述层面,并且为了兼顾行政区划和地理单元的完整性,忽视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与空间差别,将其归入以徐州为中心的楚汉文化区.通过选取农业耕作、传统民居等物质文化因子和方言、风俗、戏曲三大非物质文化因子指标,建立地域文化综合评价体系,根据权重和数学模型定量计算出淮安文化指数,再利用SPSS软件,将淮安文化指数与附近的17个代表地点进行聚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淮安文化指数得分接近盐城、扬州、镇江、南京,淮安宜归属扬州为中心的淮扬文化区.通过对历史时期的淮安文化演进过程的梳理,藉此提出淮安地域文化史层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淮安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非中心区城市",如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合理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现淮安从"被动"融入到为产业发展联动、人才技术互补、市场融合共进的"主动"的发展战略,成为淮安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因此,淮安要抓住机遇,找准目标定位,扬长避短,构筑淮安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把淮安打造成为苏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7.
淮安拥有大运河的最早航段,是孕育大运河的摇篮,城市曾因运河和漕运而兴,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进程中,一直是重要的漕运枢纽。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淮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全国漕运指挥中心,同时也是黄、淮、运河道治理中心、漕粮转输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淮北盐集散中心,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地位显赫、价值突出。将淮安运河遗产放在世界运河发展史的角度、放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审视,其独一无二的价值显得更加清晰和突出。  相似文献   

8.
根据淮安漕运文化产业构成分类与统计结果,对比其他运河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淮安相关产业发展的建议;基于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的成立,提出以城市品牌塑造为基础,以旅游为支柱性产业,注重城市品牌差异化,以建立和完善基于创意产业的淮安漕运文化资源开发体系;参考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淮安漕运文化资源开发体系应注重网络媒体等产业媒体研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郑州作为河南省旅游中心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中心城市不等同于中心城市。郑州作为河南的中心城市,具有作为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交通与区位、城市职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有城市形象、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要成为更具辐射力的旅游中心城市,郑州应结合城市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展娱乐、购物等旅游产业要素,同时挖掘文化资源,使文化实现物化展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漕运与淮安清代经济关系研究,探讨淮安城市繁荣与衰落和漕运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从历史发展变化轨迹中,提出淮安经济今后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城市中心模型、可达性模型、引力模型研究苏北中心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苏北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淮安市建成苏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区位优势仍低于徐州市;淮安市的区域可达性高于苏北另一个中心城市——徐州市。淮安市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优势与劣势并存,淮安市要真正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必须树立地理中心意识,尽快构建苏北交通中心平台、苏北文化中心平台、苏北物流中心平台。  相似文献   

12.
淮安座落于京杭运河沿线,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水文化、漕运文化、淮扬美食文化、古镇文化等是淮安地域文化中最为典型的几个方面。这些优秀的文化交相辉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淮安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了淮安人坚韧执着、团结协作、机智圆通、和谐统一、儒雅守规、兼容开放等积极向上的区域文化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淮安与上海,一为运河城市,一为沿海城市,其兴衰都与水路运输兴旺与否有密切关联。这两类城市,互相也有很大的关联。中国闭关自守的年代,作为运河城市的淮安、扬州便比较兴旺,上海相对处于边缘地带,远不能望淮、扬之项背。当海运兴旺、河运萎缩以后,上海就比较兴旺,淮安、扬州就比较衰落。运河城市、沿海城市,是存在一定消长关系的。淮安、上海都是交通要道型城市,不是靠自然资源兴起的城市,他们在社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同构性:城市人口中,与水上运输有关联的人口多;为流动人口、游民、商人服务的钱庄业、饮食、娱乐、烟赌娼行业发达;适应流动人口、游民、商人需要的同乡组织、帮会组织相对发达;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对疏离。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合肥市周边的水源条件,推荐了淠河灌区水作为合肥市城市生态补水的主水源地,以城市中水、巢湖水和引江济淮水等作为项目的辅助水源地。  相似文献   

15.
国家提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大西安,对西安来讲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闻名世界的东方古都,大西安的规划建设应在西安优秀的城市规划传统上发展起来.本文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野分析了西安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定位,总结了西安历代城市设计的历史经验和北京、巴黎等名城规划的启示,提出了大西安应在延续现有城市轴线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淮安自古地处淮、泗之交和黄、淮、运交汇处,境内不同历史时期开凿的古运河以及众多的堤坝、水闸等遗迹极其丰富,展示了我国古代运河工程的杰出技术成就,以淮安清口水利枢纽为代表的淮安段运河水利工程技术成就极高,在水利思想及工程技术等方面所体现的科学价值不逊于其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淮安社会经济发展与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的现状,以及运河对淮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采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并结合统计年鉴和公报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京杭运河淮安段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研究,科学地评价运河在淮安经济中的地位,对于合理引导运河投资、规划、建设,促进淮安运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重庆市确立的三大经济区之一,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库区生态经济区应实施“加快发展提升.发挥后发优势”的发展战略,依托渝万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渝怀铁路和319国道两条轴线和万州、涪陵、黔江、长寿4个地区性中心城市,构建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四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