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献锋  魏庆玲  刘明 《轴承》2006,(6):8-10
将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和游隙公式重新进行了推导,新公式适用于三点、四点接触的双半内圈或双半外圈球轴承。  相似文献   

2.
王萍  王枫  李红  方芳 《轴承》2011,(2):52-53
针对异型双半内圈四点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特点,对深沟球轴承的通用轴向游隙检测仪进行改进,制作了专用附件,实现了该轴承轴向游隙的精确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3.
以双半外圈轴承为例,介绍了带预紧间隙的四点接触球轴承预紧间隙的测量方法,并根据测量原理确定了套圈沟道参数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徐辉 《哈尔滨轴承》2006,27(2):10-12
双半内圈四点接触球轴承结构复杂、设计周期长、加工难度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降低成本,从根本上改进了设计方法,效果良好,适合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双半内圈球轴承为研究对象,结合滚动轴承赫兹点接触理论,建立双半内圈球轴承椭圆截断接触特性数学模型,得出轴承极限轴向载荷,并对轴承极限承载能力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双半内圈球轴承发生接触椭圆截断时,具备一定轴承使用寿命,为后续发动机研制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建峰  温博  田沛  马帅军  闫柯 《轴承》2023,(12):26-31
四点接触球轴承在实际服役环境下易出现三点、四点接触现象,复杂时变的接触特征导致其建模分析及试验研究的难度较大。首先,建立四点接触球轴承力学模型,对其接触受力及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刚体动力学分析轴承各零件之间的瞬态几何关系;最后,利用赫兹接触和润滑理论建立力学模型,通过GSTIFF I3求解器获取轴承组件在各个时刻相互之间作用所产生的状态信息,从而得到四点接触球轴承的多点接触特征。基于上述模型开展了转速、径向载荷等工况参数对四点接触球轴承动态接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转速较高时,轴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三点接触现象,副接触对的接触力随着转速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当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比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轴承易出现四点接触现象。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加工双半圈沟道时,由于沟道曲率存在误差且测量点不在接触角位置而使轴承装配时轴向游隙超差的原因,解决了生产实践中轴向游隙超差问题。  相似文献   

8.
负游隙对特大型双排四点接触球轴承载荷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出负游隙双排四点接触球轴承接触载荷分布的计算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法计算了某型号双排四点接触球轴承在联合载荷时不同负游隙下的接触载荷分布情况,分析负游隙与轴承接触载荷分布的关系,并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模型正确合理。随着负游隙绝对值增大,发生4点接触的钢球数越多,直到所有钢球都发生4点接触;轴承中最大接触载荷随负游隙绝对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双排四点接触球轴承上排钢球与滚道接触的最大接触载荷比下排球与滚道接触的最大接触载荷大。  相似文献   

9.
孙建修  刘丽洁 《轴承》1998,(11):40-42
分析了影响四点接触转盘球轴承启动摩擦力矩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以D1787/1075KM轴承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证实了降低四点接触球轴承启动摩擦力矩的办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四点接触球轴承的工作机理,提出利用数控机床的微进给控制加载的方法,对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刚度进行精密测量,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测试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实测得到某型号四点接触球轴承的轴向刚度曲线,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法对其他复杂零件的轴向刚度测量,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模糊数学和试验两方面分析段状保持架对四点接触球轴承噪声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加强尼龙材料是降低噪声的较好保持架材料,采用段状保持架可以降低轴承中各部件的共振现象,从而明显降低四点接触球轴承的噪声。  相似文献   

12.
四点接触球轴承被广泛应用于高速旋转机械设备,本文主要分析了游隙值和摩擦力矩对设备的接触损耗影响,进而排查轴承设备受损原因,进一步优化四点接触球轴承接触特性。  相似文献   

13.
等截面四点接触球轴承是工业设备中核心部件之一,实现两部件之间的载荷传递和相对运转,较高的使用频率、冲击载荷、材料的原始缺陷等极易造成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损伤,影响工业设备工作精度和效率。通过赫兹接触理论进行接触应力和接触面积的理论分析,获得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区域接触应力和接触面积的解析解。建立滚动体与滚道接触有限元验证模型,通过与赫兹接触理论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最后,运用验证过的滚动体与滚道接触有限元模型对滚动体与滚道接触区域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工业设备等截面四点接触球轴承承载能力的计算精度,为等截面四点接触球轴承的研发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标准规定的QJ型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介绍了3种不同的游隙测量方法:分体测量方法适用于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测量;位置极限法通过对轴承两侧装配高度极限值进行测量后计算出游隙,误差小但测量计算过程相对繁琐;同向端面高度差法可用凸出量、凹进量仪器快速测量游隙,适用于中小型四点接触球轴承。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提出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的逐级梯度细化接触区域的单元网格划分方法。建立等截面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1/2单个滚动体与套圈及整个轴承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网格单元尺寸对四点接触球轴承接触特性的计算精度影响,求解整个轴承有限元模型在静径向力下的载荷分布规律,获得了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较为精确的椭圆接触区域形状和四点接触状态。研究表明:对于接触特性计算,网格划分单元尺寸近似于接触椭圆短半轴的50%时便可以得到较精确计算结果,对于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钢球与内、外圈滚道的接触应力、等效应力和接触变形与径向载荷呈非线性递增关系,接触应力大小和载荷分布的计算结果与赫兹接触理论计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较为精确的模拟了薄壁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接触特性和载荷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对四点接触球轴承沟道中心径测量装置的活动测头进行了改进,使测量装置的通用性更强,测值读数更准确,有效指导了生产中四点接触球轴承的配套,满足了成品轴承的游隙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的相关应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今时代关于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锥销结构设计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对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在其使用过程中关于锥销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观察研究,并针对其锥销结构设计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坐标系分析了双半内圈二点接触球轴承的原始接触角α、垫片角αs与Z(径向装配游隙S_d与钢球直径D的比值)的关系;从而找出了避免产生三点接触的安全区域和可能产生三点接触的不可靠区域及临界点S.附图10幅,表1个,参考文献1篇.  相似文献   

19.
《轴承》2020,(7)
讨论了三点接触球轴承双半内圈内部几何参数的关系及轴承游隙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双半内圈接触角、沟曲率半径、偏心量变化对游隙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半内圈相互差对轴向游隙的影响大于对径向游隙的影响;双半内圈主要参数在公差范围内时,接触角对径向游隙、轴向游隙的影响最大,内圈沟曲率半径对径向游隙、轴向游隙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四点接触型桃形沟球轴承寿命提升问题,以某车床伺服电机中的四点接触球轴承为原始研究模型,以滚子数量、滚子直径、垫片角及轴承游隙为影响因素,以轴承基本额定寿命为目标函数,利于基于正交实验法和响应面法对四点接触球轴承结构参数与寿命延长建立关系,得到载荷F值的大小及等高线图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增加滚子数量与增加滚子直径有利于提升轴承使用寿命;增加垫片角数值可以使轴承寿命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增加轴承游隙使轴承寿命先增加后趋于平稳。该研究方法可使垫片角和轴承游隙对提升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复杂规律得到线性表达,优化后四点接触球轴承使用寿命提升了54.33%,为该类轴承优化设计提出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