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步,原材料作为保障制造产品质量的最基本条件,更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支撑,但目前我国仍面临基础材料参差不齐、战略性新材料受制于人、前沿新材料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只有加快材料工业的发展进程,提升我国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2025"才能真正地挺起脊梁。一、材料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石"制造强国梦、材料当先行"。材料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研发、产业化和  相似文献   

2.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是中国政府为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的顶层设计,希望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  相似文献   

3.
经济要闻     
<正>科技部发布《"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科技部日前发布《"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强化对《中国制造2025》的科技创新支撑,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国务院立法工作重点,让改革发展沿着法治轨道前行;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推进,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未来大趋势。中国工业制造业面领着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的双重任务。许多优秀企业为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向无人工厂、智能制造转型。各地政府也纷纷印发相关法律法规,为这次制造业革命推波助澜。6月15日,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李克强总理在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当天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他强调:"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将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而作为最能体现和检验一国制造业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其发展程度也是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标志之一。为此,我国制定了未来几十年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目标:2035年,进入先进航空航天强国行列;2050年,成为世界一流航空航天强国。  相似文献   

8.
<正>我省将逐步建立100亿元投资基金3月25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推进我省制造业发展升级,我省将从2016年起,连续5年,每年由省财政统筹和新增预算安排10亿元,用于扶持制造业发展。我省提出,各地各部门要抢抓制造业发展重大机遇,写好"江西制造"新篇章。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和航空制造等优势产业要瞄准先进发展方向,力争在全国的格局中占据前沿位置;光伏、汽车、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2013年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本项目从机械、航空、航天、轨道、船舶、汽车、电力装备、信息电子、冶金、化工、纺织、家电、仪器十三个领域的制造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所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原因,提出制造强国工程科技战略的思路和目标。研究建立了评价制造强国特征的指标体系,预测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项目提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明确跨入制造强国行列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研究制订《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科学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2017两会期间,"中国制造"再次成为"两会"热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食品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经理人》推出了"201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现状调研"。共有260位制造业高管参加了此项调研,六成的受访者是企业总经理、IT和业务部门经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近九成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初、中级水平,43%的企业信息化覆盖的业务部门比较窄,各IT系统或处于割裂状态,或集成程度不高。这个结果与今年5月份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提到的中国制造现状一致: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两化  相似文献   

12.
<正>特朗普上任后,频频提出要让制造业回流到美国。高盛称,随着特朗普提出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过去25年的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可能会迎来大变局。过去美国企业曾大量投资中国的制造业,数据显示,在过去25年间,美国企业在中投资的金额大约是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3倍以上,而在2000年至2015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年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绘制了蓝图,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由简单制造向复杂和精密的制造转变,传统制造业占据了全球市场较大份额,高端装备制造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制造业整体情况还是大而不强,面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原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即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中国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将成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一项重要工作,需推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的深度融合,并提出"工匠精神"等新要求。而伴随着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后发生的新变化,制造业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困惑。服务业在GDP中占比逐步升高,制造业在经济增  相似文献   

15.
<正>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四川如何在"十三五"开好局?日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2016年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四川省今年推动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以及相关重点工作等。方案明确三方面目标:规模质效目标,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互联网+"真的很火,火到所有行业谈到"互联网+"都能引发长篇大论,不论能否实现,概念炒作已经攻下了大片的舆论阵地。新材料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面对席卷而来的互联网化大潮,想要独善其身难上加难,与其"临渊羡鱼"倒不如"退而结网",做好"互联网+新材料"的准备。随着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形象转变,欧美强国们都深深地感到了危机,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了《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等寻求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发展新的希望,基于此我国也出台了  相似文献   

17.
《工业设计》2012,(9):18
会议主题: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设计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价值会议定位:首个聚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型"的综合性会议;打造北滘新城市名片,树立国家视角新战略定位;制造业重镇与学术界顶尖院校联合,共建制造业企业的"设计创新机制"。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广东省顺德区北滘镇人民政府支持单位: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相似文献   

18.
<正>在刚结束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于2月28日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表明3D打印行业已进入了加速增长期,发展空间巨大。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统制造领域中国确实有技术上落后的地方,但新一轮制造业革命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变道超车"的机会。如果按照传统工业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和德国制造之间差距很大,但如果按照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判断,中国制造正在快速逼近德国制造。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制造业目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美国"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最为典型。"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引起了全球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模式和制造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为了巩固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智能制造基础、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制造业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