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单一调幅系数的传统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进行弯矩调整,难以解决工程中所有框架梁弯矩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在保证所有框架梁静力平衡的前提下采用不同调幅系数调整梁弯矩的计算方法,使梁的各控制截面弯矩值分布更加均衡,使框架结构的设计更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2.
阐明了钢筋混凝土梁在弹塑性工作状况下梁端弯矩调幅的原理,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采用弯矩调幅方法进行设计的条件,说明了采用弯矩调幅法进行结构设计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必要性,并结合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定提出了采用该方法进行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影响抗剪承载力的因素很多,各个国家的计算公式不尽相同,通过对比我国规范(GB50010—2002)与欧洲规范(Eurocode8)设计条款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不同之处,同时比较了它们抗剪承载力取值水平的差异,并给出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某宾馆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开裂事故处理实例,论述了混凝土梁开裂的原因及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工程中,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是钢筋混凝土。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大多是采用框架体系、框剪体系、框简体系和剪力墙体系。结构选型样式多变,施工高度高,结构刚度大,混凝土用量大。因此,混凝土是施工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推导了一个直接计算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梁、连续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可适用于任意跨数、等跨、不等跨的框架梁、连续梁、单跨梁,计算简便,不需查表,精度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玉明  杨木  刘晶 《四川建筑》2013,33(3):129+132
目前,由于建筑物层高的要求,作为建筑物中高度大且受力复杂的开孔框架梁越来越受关注,但迄今仍缺乏对开孔框架梁完善的设计方法。同时既有建筑物为满足层高的要求,需要对既有框架梁上开孔,洞口的增设导致框架梁的强度和刚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需要给出合适的加固设计方案,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为此文中给出框架梁开孔前后承载力的计算算例,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大地震期间延性框架塑性铰截面具有的转动变形能力足以用来完成框架的内力重分布,并说明了应用内力重分布原理设计抗震框架需满足的条件以及进行弯矩调幅的具体方法,对弯矩调整的幅度作了讨论。最后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9.
在施工阶段,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才能使其得到质量控制。即浇筑前对材料、施工技术方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对工序、隐蔽工程的控制,浇筑完成后对养护、重物堆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9,(11):100-101
在当前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现代化建筑正在大规模开展起来,此时人们也愈发关注工程质量问题。对于当代建筑工程而言,钢筋混凝土材料成为了整个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之相关的框架梁结构也尤为关键,但有时会出现结构裂缝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个别结构构件的失效对社会造成损失,而构件的连续失效会引起结构整体倒塌带来的更大甚至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现有工程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现有结构的顶部增设空间桁架能有效提高原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方法.以GSA2003为基准,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增设桁架前后两种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该方法是一种能够加固并改善现有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design approach is generally applied in the context of a “column‐removal” scenario to assess the 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to progressive collapse.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of 3D asymmetrical column‐beam‐slab systems, five one‐third scale 2 × 2 bay asymmetrical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patial frame substructure specimens were tested to analyze their collapse mechanisms under five different column removal scenarios, namely, an interior column removal scenario (INT), an exterior column removal scenario in the asymmetrical direction (EXT‐X), an exterior column removal scenario in the symmetrical direction (EXT‐Y), a corner column removal scenario at the long bay (COR‐L), and a corner column removal scenario at the short bay (COR‐S), which are among the most critical scenarios for analyzing structural resistance against progressive collapse.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INT had the highest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capacity among the scenario substructures and exhibited two progressive collapse‐resisting mechanism stages: a primary mechanism stage (beam and compressive membrane mechanism) under small deformations and a secondary mechanism stage (catenary and tensile membrane mechanism) under large deformations in both the X‐direction and the Y‐direction. In EXT‐X and EXT‐Y, the collapse resistance was mainly provided by the double‐span beam at both the primary mechanism stage and the secondary mechanism stage. In COR‐L and COR‐S, the tensile membrane mechanism could not be mobilized, as the single‐span beams in both the X‐direction and the Y‐direction behaved like cantilevers. Additionally, the asymmetrical span design reduced the resistance of the structure against progressive collapse.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悬链线效应对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基于OpenSees建立可以考虑悬链线效应的RC框架宏模型,通过两个RC框架子结构在移除中柱后的竖向承载力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所采用宏模型的合理性,并研究了悬链线效应对RC框架子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中的非线性静力方法和非线性动力方法对1栋10层RC框架结构进行抗连续倒塌能力分析,研究悬链线效应对RC框架整体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悬链线效应的影响将低估RC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在移除底层中柱情况下,不考虑悬链线效应分析得到的荷载放大系数最大值小于2.0,而考虑悬链线效应分析得到的荷载放大系数最大值则超过2.0。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楼板对RC空间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作用,文章以汶川地震中完全倒塌的漩口中学教学楼为原型结构,设计3个单层2×2跨1/3缩尺模型,包括2个带楼板子结构和1个纯框架子结构,通过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RC框架结构在拆除中柱状态下的连续倒塌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纯框架子结构首先进入梁机制阶段,框架梁内产生轴向压力,产生“压拱效应”,在梁端部截面抗弯承载力丧失后,进入悬链线机制阶段,依靠梁内部钢筋拉结力抵抗上部荷载。对比分析带楼板子结构与纯框架子结构试验结果,由于楼板的“薄膜效应”使梁机制峰值承载力提高了145%,悬链线机制峰值承载力提高了75%,楼板显著提高了梁机制和悬链线机制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增加板厚增加梁板的“压拱效应”,极大提高梁机制承载力,然而大变形下梁板开始不协同作用,板发生冲切破坏,降低了悬链线阶段承载力和延性。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单层2×2跨的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进行连续倒塌模拟试验研究,模型缩尺比为1∶2.34。通过静载试验来模拟板柱结构下层中柱失效。在板面预加2倍标准荷载的重力荷载,采用静力方式卸除中柱考察板柱结构抗倒塌性能。随后对中柱施加向下的集中力直至破坏,模拟板柱结构在均布荷载和上柱传力下的倒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楼面荷载主要通过板的挠曲和薄膜作用传递。平板历经弹性阶段、压力薄膜阶段和拉力薄膜阶段。基于常规设计,通过完善构造措施等,可以保证中间区格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在经历中柱破坏后仍具有足够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LS-DYNA软件,建立了填充墙RC框架的连续性倒塌分析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模型中采用连续面盖帽模型模拟砖砌体,采用接触算法模拟砂浆。通过对4榀1/4缩尺的RC框架(两榀纯框架和两榀带填充墙框架)的Pushdown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度,并分析了填充墙厚度和砌体强度对RC框架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失柱工况中,失去中柱的填充墙RC框架抗连续性倒塌的峰值荷载最大,填充墙对失去中柱的RC框架的提高作用有限;在移除角柱工况下,填充墙RC框架的抗连续性倒塌峰值荷载最小,填充墙对失去角柱的RC框架的提高作用显著。填充墙厚度比砌体强度对RC框架抗连续性倒塌峰值荷载的提升作用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偶然荷载作用下预知结构的失效机理以及为之提供新的荷载路径是结构抗倒塌设计中很重要的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框架结构倒塌破坏的拟静力试验方法并完成了一榀4跨3层的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的倒塌试验。试验中,用机械千斤顶替换底层的中柱以模拟其失效,用电液伺服作动器采用力控制的方式作用在顶层中柱模拟上部结构重力荷载。作动器施加的力通过中柱传递给底层千斤顶,随着千斤顶的逐渐卸载,中柱顶部的作用力通过框架梁传递到两边的柱。在中柱位移456mm时框架梁中钢筋被拉断而倒塌。本文基于试验结果与现象对试验模型框架受力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结构受力机制的转换过程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塑性机构破坏荷载大约为悬索机构破坏荷载的70%,且可用其来预估框架考虑悬索作用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OpenSees分析平台,以位移控制方法加载,对湖南大学平面框架抗倒塌试验进行非线性静力抗倒塌数值模拟,验证了OpenSees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及约束处理方法的有效性。给出梁柱构件的轴力图,分析梁、柱截面弯矩-曲率、P-M相关曲线,确定了基于变形的屈服准则,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后处理得出了平面框架的塑性铰分布及发展情况;提取梁柱单元内力,根据轴力及弯矩包络曲线考察梁柱内力变化规律。通过数值分析,深入探讨了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机制和抗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基于Open Sees分析平台,以位移控制方法加载,对湖南大学平面框架抗倒塌试验进行非线性静力抗倒塌数值模拟,验证了Open Sees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及约束处理方法的有效性。给出梁柱构件的轴力图,分析梁、柱截面弯矩-曲率、P-M相关曲线,确定了基于变形的屈服准则,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后处理得出了平面框架的塑性铰分布及发展情况;提取梁柱单元内力,根据轴力及弯矩包络曲线考察梁柱内力变化规律。通过数值分析,深入探讨了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机制和抗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变形需求作为设计参数,阐明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利用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的位移与变形需求,在层间位移角满足特定要求后,将梁柱塑性铰区的转动量值作为性能设计的参数,结合预期的性能目标由梁柱性能设计方程进行构件变形能力设计。以-10层框架结构为例,给出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完整过程,并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作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位移需求是一种可为工程接受的、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梁柱性能设计方程对变形能力进行定量设计,可将结构的破损程度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性能目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