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高炉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高炉内焦炭的机械强度,平均块度及粉化程度的变化,是从炉身下部开始恶化的(边缘尤甚),向下逐步加深至炉腹以下,则焦炭性能迅速降低。于风口区又一次明显变坏。实践证明,焦炭性能变坏不完全由于撞击、挤压磨损等机械力和高温热力的作用所造成。更主要的原因是焦炭自炉身向下进入高温区后CO_2浓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模拟高炉内焦炭同时受钾和钠蒸汽影响的实际情况,得到在钾和钠不同比例条件下焦炭结构和热性能(CRI、CSR)的变化。结果表明,碱金属的比例达到3%时,就会破坏焦炭结构,而且随着钾蒸汽比例的提高,焦炭粉末也会增多,这表明钾蒸汽对焦炭结构造成了巨大破坏。当钾和钠的质量比为3︰7时,焦炭的反应性(CRI)达到最高,反应后强度(CSR)达到最低。通过扫描电镜和能量光谱仪观察发现,焦炭基体和矿物质中均存在钾和钠;通过X射线衍射检测发现,焦炭和碱金属蒸汽发生反应生成了霞石,霞石中钾和钠的含量取决于碱金属蒸汽中两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碱金属对高炉焦炭光学组织的影响,在10%质量浓度的单质钾气氛中进行焦炭的吸附和溶损试验,然后对原始焦炭、无碱反应后焦炭、加碱反应后焦炭的光学组织进行鉴定。结果发现,与各向异性组织相比,焦炭的各向同性组织强度低、反应性高,并且各向同性程度越高,反应性越高;但是焦炭加碱后,碱金属对各向同性组织的催化作用没有对各向异性强,以至于各向异性组织的反应性要高于各向同性组织。原因是各向异性组织对碱金属的吸附较强,且碱金属在其内部渗透能力较强,从而生成更多的层间化合物。另外,可以在炼焦过程中适当增加气煤比例,不仅能节约炼焦成本,还能提高焦炭的抗碱性能。 相似文献
6.
7.
碱金属对焦炭性质的破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宣钢焦炭的抗碎强度M_(40)=78%,耐磨强度M_(10)=8%,与冶金部规定一般冶金焦指标:M_(40)>72%,M_(10)≤9%相比,应属优质焦炭.但是热态性能如何?我们进行了焦炭反应性测定,结果是:气化反应性R≤28%,反应后转鼓强度D_R≥63%.这与目前国内采用日本大分厂的指标:R<37%,D_R≥48%相比,宣钢焦炭的热态性质也是良好. 然而,宣钢焦炭在高炉冶炼进程中却受到严重破坏,这是从风口取出焦炭试样作筛 相似文献
8.
9.
焦炭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炉的大型化发展以及冶炼强度的提高对焦炭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炉入炉原料中的碱金属对焦炭的结构和冶金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为了保证高炉稳定顺行,有必要清晰了解焦炭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劣化机制,并采取合理的焦炭质量控制措施。本研究采用气相吸附法考察了碱金属钾和钠对焦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对焦炭的基础性能检测分析,并采用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观察焦炭的裂纹及气孔等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钾蒸气对焦炭结构的劣化程度大于钠蒸气,并且随着钾蒸气含量增加,焦炭粉化程度增大,焦炭裂纹进一步延展,孔径增大;但是,焦炭吸附5%钠蒸气后,焦炭内部的裂纹及孔隙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三种单种煤所得焦炭在高温反应炉反应后的显微结构的粒度变化,对炼焦配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 前言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与高炉料柱透气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焦炭在高炉冶炼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持高炉料柱具有足够的透气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地进行传热、传质和炉料的顺利下降。根据高炉解剖调查结果,在软熔带,煤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碱金属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及其对铁氧化物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模拟高炉特点研究碱金属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在400~1450℃连续长温条件下,通入N_2和CO_2混合气,对弱粘结煤焦炭与强粘结煤焦炭进行了增碱焦和原焦的气化反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增碱焦的气化反应开始温度比原焦降低100℃左右。反应气体中CO_2消失温度(即反应激烈进行温度)降低约200℃。同时发现,强粘结煤焦炭的气化反应开始温度比弱粘结煤焦炭的约高50~100℃。而反应激烈进行温度相差不大。结合实验结果,本文还初步分析了气化反应开始温度与CO_2消失温度的降低对铁氧化物还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1100℃下,碳粉与无水碳酸钾反应会生成钾蒸汽,同时向管式炉中通入5L/min CO2或者H2O,使钾蒸汽和反应气体同时作用于焦炭2 h.实验完成后,对原始焦炭、无碱反应后焦炭和有碱反应后的焦炭进行光学组织鉴定.结果表明,在无碱蒸汽条件下,与各向异性组织相比,各项同性组织的反应性更高.但是,当钾蒸汽和CO2或H2O同时作用于焦炭后发现,各项同性组织的反应性却比各项异性组织的反应性低,这是因为各向异性组织对碱的吸附能力强,碱金属在其内部渗透能力较强,可能会生成更多的层间化合物,这对焦炭的气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