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室温硫化硅橡胶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过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T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硅橡胶表面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润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硅橡胶表面成功接枝了PMMA;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单位面积上的接枝量逐渐增大,当聚合时间为16h时,接枝量达到3.75mg/cm2;接触角从108.8°下降到71.7°;表面自由能从17.7mN/m增大到32.0mN/m。  相似文献   

2.
硅橡胶共辐射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Coγ射线共辐射接枝方法,研究了硅橡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单体浓度、辐射剂量、剂量率和溶剂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接触角测定仪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和单体浓度对接枝率影响较大,其用量分别为20kGy和m(MMA)/m(SR)=0.6时,接枝效果较好;接枝后硅橡胶的热性能和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高频放电氮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纳米碳化硅粉体,进而在碳化硅表面上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接枝聚合,在纳米碳化硅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热失重分析(TGA)测试表明该聚合膜是通过化学键连接在碳化硅表面的,X射线衍射光谱(XRD)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改性的碳化硅粉体只是其表面性质发生了改变,其晶体结构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甲酯对纳米SiO2的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过硅烷化处理的偶联剂γ-MPS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然后在引发剂AIBN的作用下引发单体MMA发生自由基聚合包覆.利用FTIR、TG、CA(接触角)以及TEM等手段分别表征了改性工艺条件对粒子改性前后化学组成结构、接枝率、表面亲水性以及形貌等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SiO2/γ-MPS/PM-MA纳米复合粒子接枝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PMMA接枝包覆制得了高接枝率的复合粒子,并大大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关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引发-活化-失活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RATRP 体系克服了常规ATRP 体系中低价态过渡金属催化剂容易氧化的问题,AGET ATRP 体系显著降低了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用量,ARGET ATRP体系中残存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仅为(1~50)×10-6, 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后处理,使其适合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同时介绍了ATRP在表面接枝上的应用,表面引发ATRP反应能改善材料的表面特性,同时具有接枝链分子量及分布可控和高接枝率的优点,使其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使材料表面图案化、提高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制备梳型的聚合物刷以及在纳米磁铁矿和真丝表面引发的ATRP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玉玲  张润鑫  冯莺  赵季若 《材料工程》2006,(Z1):102-105,109
讨论了氯代仲丁烷(SBC)为引发剂、氯化亚铁/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在AlCl3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BC/FeCl2/PPh3引发体系的活性在AlCl3存在下有较大提高,反应时间为120h,单体转化率可达62%,未加入AlCl3时单体转化率仅为17%.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体系自由基浓度为2.17×10-9mol/L.聚合物分子量55000,分子量分布1.62,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加.经对聚合产物H-NMR谱分析得出在聚合物端基存在引发剂碎片,表明此反应经历了典型的ATRP过程.AlCl3的利用率为20%.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糖为还原剂,FeBr3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原位生成FeBr2催化剂,以2,2’-联吡啶(bpy)为配位剂,1-溴乙基苯为引发剂,在110℃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符合对单体浓度为一级的动力学关系,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在1.17~1.25之间,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并且在有氧的环境下同样能够进行活性聚合,该聚合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相似文献   

8.
9.
采用丙烯酸(AA)和盐酸(HC l)处理纳米镍粉,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在纳米镍粉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原位聚合,形成纳米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nanoN i/PMM A)复合粒子。IR分析表明,AA通过化学键与纳米镍粒子结合,颗粒表面引入了C=C基团;采用XRD,IR,TGA,DSC,TEM等分析手段分别对含有盐酸处理的纳米镍粉的复合粒子(HC l-nanoN i/PMM A)及含有AA处理的纳米镍粉的复合粒子(AA-nanoN i/PMM A)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MM A在AA-nanoN i表面接枝聚合,纳米镍粉表面的双键参与了聚合反应,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酸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e^4+和炭黑表面的羟甲基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探讨了甲基丙烯酸在炭黑表面的拉枝聚合机理。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和时间、单体和硝酸的浓度以及铈离子的用量对该反应有明显的影响。经接枝改性的炭黑在氢氧化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慧  王娟  杨婷婷  严薇  程时远 《材料导报》2005,19(3):73-76,96
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聚合物刷(平面刷、球形刷和分子刷)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聚合物刷子的奇异构象使其具有许多新奇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ATRP是制备具有可控结构的聚合物以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ATRP制备聚合物刷,可以有效地改变聚合物刷的组成和聚合度,从而改变聚合物刷的表面性质,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性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尼龙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醇溶性尼龙在乙醇中的接枝共聚反应 ,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硅烷偶联剂γ-MPS(KH570)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预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包覆的纳米TiO2.运用FT-IR、XPS、TEM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比较了其对白色油墨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70与纳米TiO2表面羟基发生了缩合反应,PMMA在粒子表面实现了接枝聚合,PMMA接枝包覆后的纳米TiO2亲油性增强,分散性提高,团聚减少;在改性油墨的应用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纳米TiO2-g-PMMA的油墨在经过336h老化后,色差值仅为0.855,相比未改性油墨抗老化性能提高了18.6%.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接枝聚合中阻聚技术的研究发展,包括3种接枝聚合过程中阻聚的研究,即高能辐射引发、紫外光辐射引发和过氧化物引发接枝聚合中的阻聚技术.讨论了各种阻聚剂和接枝工艺对接枝聚合的影响.探讨了各种阻聚技术的机理.归纳了对阻聚剂的特点,并对阻聚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键接可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并以此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MWNT表面的ATRP.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透射电镜(TEM)对接枝聚合物MWNT的结构和外观形貌进行了研究.接枝在MWNT表面的PGMA与过量的乙二胺发生开...  相似文献   

17.
以具有可见光活性的■-铜配位聚合物网络(Cu-PTC)为催化剂,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了催化剂/单体比例对MMA聚合行为的影响,优化了聚合条件。动力学研究显示,聚合过程符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并且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结果表明,Cu-PTC的微孔结构可诱导MMA的光聚合,使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提升。进一步采用紫外光谱(UV)、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及电化学研究了Cu-PTC作为光诱导催化剂催化MMA聚合的机理,结果显示,Cu-PTC受光激发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通过光生电子活化α-溴苯乙酸乙酯(EBP)引发剂以实现"活性"聚合。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纳米二氧化硅(SiO_2)表面,得到氨基化的SiO_2,再通过溴异丁酸缩水甘油酯与氨基的开环反应,在SiO_2表面同时键接了开环聚合(ROP)的引发剂-OH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Br(SNPs-fOH/Br)。以SNPs-f-OH/Br为引发剂,分别进行ROP和ATRP,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了聚己内酯(PCL)和聚苯乙烯(PS)混合聚合物刷(Mixed brush)。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失重、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对所得到的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聚合物刷成功接枝到了纳米SiO_2表面,通过控制聚合时间可以控制2种接枝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本方法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混合聚合物刷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碱式氯化镁晶须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卤水法自制纳米级碱式氯化镁晶须(nano-BMC)为原料, 晶须表面经硅烷偶联剂γ-MPS处理后, 以水溶性引发剂K2S2O8(KPS)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表面接枝聚合反应, 制备了nano-BMC/γ-MPS/PMMA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FT-IR、SEM、XRD表征了nano-BMC/γ-MPS/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态,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晶须形貌保存、接枝聚合反应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nano-BMC晶须形貌有明显的影响; 乙醇/水介质配比为8∶2、反应温度82℃、反应时间6h时, nano-BMC晶须形貌能够被较好地保存, 且接枝效率达到最高(56.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疆奇台风化煤为原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制备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HA-Na-PMMA),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SI-ATRP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8 h,溴化亚铜∶溴化铜∶2,2-联吡啶质量比为20∶4∶20,物料质量比∶体积比为1 g∶10 m L,反应温度80℃。通过SI-ATRP制备的HA-Na-PMMA的接触角为84°,比HA-Na的接触角增大了54°,表明HA-Na的SI-ATRP接枝共聚效果显著。以HA-Na-PMMA为吸附剂,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同时建立了HA-Na-PMMA对Cr(Ⅵ)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了其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HA-Na-PMMA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等温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焓变为-0.2849 k J/mol,ΔGθ0,所以吸附是自发的放热反应。常温下吸附速率常数KL为0.9113 mg/(g·min),表明其吸附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模型和Bingham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