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Pb2+为模板分子,以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用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合成、吸附和洗脱等条件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做了选择性实验和在样品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抗酸性提高了,可以重复利用,且保留了对Pb2+良好的吸附性和识别选择性,并具很好的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红霉素(EM)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A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系统研究了EM与MAA用量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种类和用量、洗脱时间等因素对印迹位点及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A用量为0.0461mol,EM用量为0.724mmol,交联剂EDMA与MAA摩尔比为5:1,引发剂AIBN与(NH4)2S2O8用量各为0.12g,超声洗脱40min时,膜中印迹位点数多,对红霉素分子的截留率达到55%以上,水通量达70L/(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消炎镇痛药(S)-布洛芬与Cu2+配合物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砜膜为多孔支撑层,利用辐射引发聚合制备了Cu2+配位分子印迹复合膜。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S)-布洛芬、Cu2+和甲基丙烯酸形成了配位比为1∶2∶2的3元配合物。通过扫描电镜及渗透实验发现聚砜基膜固含量为17%时,修饰后印迹膜形态及性能最好。同时,通过选择渗透实验发现,印迹膜对其手性对称物(R)-布洛芬及结构类似物酮洛芬渗透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子印迹膜兼具分子印迹与膜技术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对分子印迹技术及分子印迹膜进行了简介,继而重点对分子印迹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相转化法、表面修饰法和电化学聚合法等进行了评述,对现有分子印迹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分子印迹膜在手性物质拆分、固相萃取、农药残留检测及仿生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为支撑体,制备了S-布洛芬分子印迹膜,并对膜的选择结合性及手性拆分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布洛芬分子印迹复合膜对S-布洛芬具有较好的选择结合性,在膜上的结合量达到22.8μmol/g。膜的错流过滤实验表明,S-布洛芬透过膜的速率大于R-布洛芬,分离因子为1.17,这将有利于外消旋布洛芬的分离。扫描电镜(SME)也同样表明,在膜的表面涂上了一薄层印记膜。  相似文献   

6.
茶碱分子印迹膜色谱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热聚合法在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制备茶碱分子印迹膜,采用SEM测试手段对膜聚合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证明分子印迹膜表面聚合层的存在,并将所得分子印迹膜及空白膜组装成膜组件,以膜色谱形式应用于茶碱和可可碱混合物的萃取分离,比较了相同条件下空白膜和印迹膜对荼碱和可可碱选择性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了不同浓度混合液和不同乙酸酸度的甲醇萃取液对过滤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印迹膜的选择性因子随混合液浓度和萃取液中乙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共混膜的制备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研究状况,详述了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进展,并简要概括了其在药物分离、传输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Pb2+作为模板,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MWNTs-CO/PEI作为功能单体,制备Pb2+-IIP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剂质量对吸附容量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Pb2+-IIP和Pb2+-NIP材料吸附实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吸附溶液的pH=5.0,吸附剂质量为0.03g,Pb2+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5mg/L时,Pb2+-IIP的最大吸附量为37.50mg/g,是Pb2+-NIP的2.47倍,4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速率较快,选择识别性好,重复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湿相转化法制备了以活性艳蓝KN-R为印迹分子的醋酸纤维素(CA)-聚偏二氟乙烯(PVDF)分子印迹膜(MIM).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制备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较大吸附结合率的MIM,此时的铸膜液组成为:活性艳蓝KN-R质量浓度硼ω1为0.1%,共混组成比ω(CA):ω(PVDF)=9.5:0.5,聚合物质量浓度ωp,为14%,添加剂LiCl质量浓度ωa为7.5%.所制得的MIM是一种特异分子吸附膜,对印迹分子具有亲和性,其分离机理属于延迟渗透机理.在一定范围(0~0.1%)内,随着印迹分子活性艳蓝KN-R质量浓度增大,MIM的吸附选择性提高.由吸附焓△H0及MIM与印迹分子间结合力强弱的测定结果可知,MIM与印迹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以疏水/范德华力与氢键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丙烯酸(AA)为功能性单体合成了带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将其与己二酸二酰肼(ADH)、模板分子、致孔剂在室温下交联成膜制备出多孔结构分子印迹乳胶膜(MILM),比较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功能单体对MILM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乳液室温交联成膜法可制备孔隙结构发达的分子印迹膜;三种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弱的排序为:ADH体系>DAAM体系>AA体系;ADH、AA和DAAM对MILM交联度的影响均较大,进而影响MILM的渗透性能;与非印迹膜比较,MILM对模板分子表现出选择识别性,分离因子可达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与常规的分离或分析用的色谱固定相比较,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突出特点是对被分离物或分析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能够耐受高温、高压、酸碱、有机溶剂等,容易保存,制备简单,易于实现规模化制备,因而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醋酸纤维-奎宁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多孔醋酸纤维膜为支撑体,制备了奎宁分子印迹复合膜,并对膜的选择结合性及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奎宁分子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奎宁具有较好的选择结合性,奎宁在膜上结合量达到20.6μmol/g,奎宁/辛可宁的分离因子则为5.6;膜透过实验表明辛可宁透过奎宁分子印迹复合膜速率远大于奎宁的透过速率,该透过机理符合膜渗透的"溶解一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和离子印迹技术,制备了Fe3O4-壳聚糖(Fe3O4-CTS)印迹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振动样品磁强计、热重分析、Zeta电位等手段对Fe3O4-CTS印迹粒子及对比粒子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研究了pH、吸附剂的量、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等不同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印迹粒子,pH=6,吸附时间为4 h,为较理想的吸附条件;当溶液中Cu2+的质量浓度为120 mg/g,吸附剂的质量为50 mg时,吸附基本达到了平衡,单位吸附量约为21.304 mg/g。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具有速度快、直接成膜等优点。该膜对其模板分子具有极好的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表征、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聚砜为基膜,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制备L-色氨酸手性分子印迹固膜.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电子显微镜对固膜的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特异性吸附性能及识别机理进行研究.固膜的手性分离因子高达4.1,由Scatchard模型分析分子印迹固膜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以氢键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分子印迹膜是一种兼具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双重优点的新兴技术,但由于有机膜的力学强度较小,在分离过程中容易使印迹孔穴的空间变形和互补官能团位置的失稳,使得其分离效率大大降低。文中使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支撑膜,将无机纳米材料和铸膜液共混制备了含有无机纳米材料的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测试了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发现纳米粒子是以纯物理方式共混的,且都分散在孔的周围,有利于维持膜的孔穴结构。通过平板超滤装置对改性膜的分离性能、水通量和承压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5%18 nm TiO_2的改性膜性能最好,承压能力在0.4 MPa以上,分离因子在3.4左右,水通量为6696 L/(m~2·h)。  相似文献   

17.
以L-色氨酸(L-Trp)为模板分子,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同时作为双连续相微乳液的乳化剂,采用光引发无皂双连续相微乳液聚合制备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考察了丙烯酸、L-色氨酸、骨架单体比例对印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印迹膜对L-Trp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和优先渗透性,相比于结构类似物L-酪氨酸其分离因子可达1.97,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粉体技术》2016,(5):63-67
以硅胶为载体、林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表面具有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硅胶材料(LIN-MIP-PMAA-SiO_2),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LIN-MIPPMAA-SiO_2对林可霉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IN-MIPPMAA-SiO_2对林可霉素的饱和吸附量为106 mg·g-1,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20 min,对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分离因子为1.20,显示出对林可霉素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膜科学与技术》2008,28(1):76-7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水溶液中苯丙氨酸异构体的分子印迹壳聚糖/正硅酸乙酯杂化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过程为:将壳聚糖加入到含量为2%醋酸水溶液中,水浴下搅拌至壳聚糖溶解,用滤布过滤除去不溶部分,得到壳聚糖溶液.搅拌条件下向该壳聚糖溶液中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正硅酸乙酯,  相似文献   

20.
双酚A分子印迹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吸附剂对水中双酚A(BPA)的选择识别性能,采用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BPA分子印迹吸附剂(BPA-MIA).以未添加BPA模板分子制得的非印迹吸附剂(BPA-MNIA)作为比较对象,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对BPA-MIA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选择识别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PA-MIA经过120 min达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最大吸附容量为16.69 mg/g,比BPA-MNIA吸附容量提高5倍,对BPA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