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在温和条件下烷烃的液相氧化进展,包括利用有机过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氧气和空气为氧化剂,利用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模拟酶催化剂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机官能团化法,在自制的含铝中孔材料AlMCM-41表面负载金属Cu活性组分.运用XRD、TEM、ICP、TP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Cu高分散度、高负载量地分散在AlMCM-41表面,且没有破坏载体AlMCM-41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使用有机化合物修饰介孔分子筛是近年来材料和催化科学家关注的研究领域.介孔分子筛中的有机官能团的含量和与介孔的键联方式直接影响着催化反应的效果.主要研究了介孔分子筛在脱除模板剂的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以及焙烧时的升温速率对介孔分子筛结构与性能以及对有机官能团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速率会影响孔径大小;若以较高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会导致介孔分子筛表面上的大量硅羟基缩合,从而严重影响了介孔分子筛的有机官能团化.  相似文献   

5.
甲烷选择氧化和氧化官能团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野 《石油化工》2005,34(3):205-212
在当今国际能源和资源供求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有关甲烷催化活化和选择转化的研究,对于优化天然气、煤层气等作为非油基能源和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甲烷选择氧化和氧化官能团化直接制甲醇、甲醛等重要含氧化合物这一催化领域的高难挑战,评述了近几年来在均相和多相催化体系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围绕甲烷直接催化制甲醇技术的研究情况,从反应溶剂、氧化剂、催化剂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针对目前技术存在的甲烷转化率低、产物易深度氧化问题,提出要实现甲烷直接催化制甲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需要进一步改善反应条件,深入研究反应机理,设计开发出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新型复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以计算溶解度的Yaws关联式的表达形式为基础,提出了引入相对密度对烷烃、环烷烃和芳烃在水中的溶解度进行统一关联的新关联式。新关联式计算偏差小于Yaws关税式和API关联式。新关联式不同于Yaws关税式和API关税式之处在于它无须根据不同种烃类和同种烃类的不同碳数及取代基的数目选取关联式系数。新关联式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工程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甲醇是一种生产化学品的关键原料,可用于制造塑料、胶合板、油漆等。另外,甲醇也可能是车辆潜在的燃料或改质生产优质氢而用于燃料电池。然而,目前从甲烷生产甲醇的方法是涉及很多步骤的过程,在小规模的应用中既不有效也不经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塔夫茨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2017年12月8日宣布,利  相似文献   

9.
以Mo和Ni为活性组分、γ-Al_2O_3为载体,采用具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制备了MoNiP/Al_2O_3催化剂。通过H_2-TPR、XRD、原位Raman光谱、CO吸附红外光谱、XPS及HRTEM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以蜡油为原料,在反应压力11.0 MPa、氢油体积比700∶1、反应温度370℃、液态空速1.0 h~(-1)的条件下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具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特别是氨类有机物,改善了载体氧化铝表面羟基基团的分布,促使更多的Mo物种以八面体配位多核聚钼酸形态存在,并有效削弱了载体与活性金属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提高了Mo物种的分散度与硫化度,使催化剂形成更多的"Mo-Ni-S"加氢活性相,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添加氨类有机物的催化剂对蜡油具有更高的芳烃饱和活性、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刘欣梅  阎子峰 《石油化工》2004,33(Z1):109-111
以HZSM-5为载体,镍、钒的氧化物为活性组分,采用固相热扩散法、浸渍法和水热分散法把不同量的镍和钒负载到HZSM-5分子筛上.经过烘干、研磨、压片、筛分和焙烧制备出低碳烃齐聚芳构化催化剂.然后把这种催化剂与USY和高岭土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型制备出优化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对齐聚芳构化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Mo和Ni为活性组分、γ-Al_2O_3为载体,采用具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制备了MoNiP/Al_2O_3催化剂。通过H_2-TPR、XRD、原位Raman光谱、CO吸附红外光谱、XPS及HRTEM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以蜡油为原料,在反应压力11.0 MPa、氢油体积比700∶1、反应温度370℃、液态空速1.0 h^(-1)的条件下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具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特别是氨类有机物,改善了载体氧化铝表面羟基基团的分布,促使更多的Mo物种以八面体配位多核聚钼酸形态存在,并有效削弱了载体与活性金属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提高了Mo物种的分散度与硫化度,使催化剂形成更多的"Mo-Ni-S"加氢活性相,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添加氨类有机物的催化剂对蜡油具有更高的芳烃饱和活性、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了高岭土、HZSM-5催化剂和磷(P)改性HZSM-5催化剂的甲醇反应性能,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和空速(改变进料量或催化剂装填量)对P改性HZSM-5催化剂甲醇芳构化(MTA)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改性HZSM-5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芳烃收率和烯烃收率。就P改性HZSM-5催化剂的MTA反应而言,高温有利于汽油中芳烃选择性的增加,但汽油收率降低,芳烃总收率则基本保持恒定,适宜的反应温度为400℃;空速增大,甲醇反应的中间产物与催化剂接触机会减少,反应深度受到抑制,汽油和芳烃收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3.
马皓  霍稳周 《石油化工》2005,34(8):766-769
研究了以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FAZ分子筛为催化剂、异丁烯和氨为原料,直接胺化制备叔丁胺的工艺路线,考察了温度、压力、氨与异丁烯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80℃、压力8M Pa、氨与异丁烯摩尔比1.5、异丁烯体积空速4.5h-1的反应条件下,异丁烯的单程转化率大于8.0%,叔丁胺的选择性大于94.0%。在相近的反应条件下,将异丁烯直接胺化制备叔丁胺的工艺与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非渗透性的夹层对流体的运动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传统的渗透率粗化方法难以有效刻画夹层对渗透率模型的影响,特别是倾斜夹层。针对传统渗透率粗化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夹层影响的渗透率粗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每一个粗化网格对应的精细网格中夹层的分布情况,确定该粗化网格不同方向上的渗透率。如果粗化网格在某一个方向上全部被夹层遮挡即不存在连通的砂体穿过整个粗化网格,则将该方向上的渗透率赋值为0,否则通过几何平均等张量平均法计算该方向的渗透率。新设计的方法能够在渗透率粗化模型中有效地反映精细地质模型中的夹层信息,更加准确地刻画渗透率的分布特点,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数场。  相似文献   

16.
苯直接羟基化合成苯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直接羟基化合成苯酚是有机合成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对在固体催化剂的作用下,以H2O2、O2或N2O为绿色氧化剂,苯氧化羟基化的液相或气相反应研究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3种氧化剂各有特点,其中N2O作氧化剂的气相反应,苯酚的收率和选择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甲烷化反应行为及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镍基催化剂的基础上研究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甲烷化反应行为及工艺条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甲烷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相对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为280℃,空速为1800h-1的条件下,CO可以降至0,H2对CO选择性大于96%。完全可以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氢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方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铁催化剂,分别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和异丁醛为引发剂,考察了温和条件下操作条件、催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空气量对环己烷的催化氧化反应。结果表明,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和异丁醛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70℃、常压、反应时间3h时,环己烷的转化率分别可达到15.5%和16.8%,环己醇、环己酮、环己基过氧化物总选择性分别为90.2%和94.5%。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以异丁醛作引发剂环己烷的转化率与总选择性均比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作引发剂的高。  相似文献   

19.
以氯化胆碱为模板剂,采用模板剂法单段晶化、模板剂法两段晶化及晶种辅助的两段晶化法水热合成了不同晶粒尺寸的ZSM-34分子筛。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吸附-脱附(NH3-TPD)、核磁共振(NM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段晶化法能够将晶化时间从96 h缩短至72 h,加入晶种后晶化时间降至24 h;低温有利于ZSM-34分子筛的均匀成核;结合晶化曲线分析发现晶种辅助的两段晶化法有利于快速合成性质稳定的ZSM-34分子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夏38井沙三段独立的辉绿岩侵入体以及阳信洼陷东部多层辉绿岩体周围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地球化学分析,总结了侵入岩异常热作用对周围烃源岩生成油气地化特征的影响规律.受侵入岩影响形成的原油烃类组成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均与正常成熟原油不同,且不同成熟度参数变化规律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岩浆侵入、烃源岩埋藏较深时,侵入体厚度较大的岩体能使正构烷烃组成中轻组分增加,主峰明显前移.当岩浆侵入、烃源岩埋藏较浅,且处于低成熟阶段时,侵入岩因影响程度不同,烃源岩中的正构烷烃组成会呈明显前蜂型、双蜂型或后蜂型.岩浆侵入时的热作用主要是短时的高温作用.这一认识有助于确定侵入岩区油气受异常热影响程度,判断岩浆侵入时周围烃源岩的埋藏和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