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Fe/Silicalite—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K-Fe-MnO/Si-2催化剂具有较佳的C2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并随碱金属钾助剂的添加而明显改善,其C2氢反应具有(1)CO2+H2--C+H2O和(2)CO+m/2n+1)H2-1/nCnHm+H2O两小反应机理;应用该反应机理,解释了CO2/H2比、反应温度、板应压力、反应气空速等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中K2O助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对H2S-CO2混合气体吸附及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H2S、CO2 混合气体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气体流速、H2S 和CO2 含量、离子交换纤维的含水量等因素对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吸附H2S 和CO2 混合气体的影响规律,为吸附分离H2S、CO2 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K-Fe-MnO/Si-2催化剂具有较佳的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并随碱金属钾助剂的添加而明显改善;其CO2加氢反应具有(1)CO2+H2CO+H2O和(2)CO+(m/2n+1)H21/nCnHm+H2O两步反应机理;应用该反应机理,解释了CO2/H2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气空速等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中K2O助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稀土促进剂对CO+H2合成二碳含氧化合物的Rh/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TPR、H2-TPD、CO和H2化学吸附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C2H4,CO2在分子筛上的吸附与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回收利用石化生产装置的排放气和尾气中的C2H4,在Cahn-2000电子天平上,采用重量法测定了C2H4、CO2气体在5A分子筛和碳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速率曲线。结果表明,用碳分子筛作吸附剂,利用CO2的吸附速率远大于C2H4的吸附速率,可实现两种气体之间的分离。在双塔变压吸附分离装置上进行了C2H4-CO2气体混合物的分离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压力等条件对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分子筛可有效地吸附脱除混合气中的CO2。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化的Clegg-Fitzer方程,关联了CO2-MDEA-TMS-H2O和H2S-MDEA-TMS-H2O体系的气液平衡数据。从二元、三元和四元体系气液平衡数据所获得的相互作用参数,无需增加调节参数,即可用于CO2-H2S-MDEA-TMS-H2O五元体系气液平衡数据的预测。五元体系模型涉及三个中性溶剂(MDEA、TMS和H2O)、两个中性溶质(CO2和H2S)和三种离子(MDEAH^+、H  相似文献   

7.
制备条件对ZrO_2晶型的影响——四方ZrO_2生成条件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薇 《天然气化工》1999,24(6):7-11
用X 射线粉末衍射仪考察了从ZrCl4 和ZrOCl2·8H2O 出发,经过不同的处理,制备出不同晶型的ZrO2 。讨论了影响四方ZrO2 生成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ZrCl4 在空气中水解并热分解后能得到四方ZrO2 ,其最佳焙烧温度为320 ~350 ℃,该温度下焙烧制得的四方ZrO2 颗粒大小为300 ×10 - 10m ,比表面为99-2m2/g 。焙烧温度更高时,四方ZrO2 逐渐晶化为单斜ZrO2 。ZrCl4 和ZrOCl2·8H2O 氨解后得到的Zr(OH)4 在高温焙烧过程中Cl- ,OH- ,NH+4 等杂质离子的存在不利于四方ZrO2 的生成。而Fe(NO3)3·9H2O,Ni( NO3)2·6H2O 等浸渍盐的存在和混合γ Al2O3 载体,水解、焙烧后极大地有利于四方ZrO2 形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制Al2O3微孔膜及Ru/Al2O3改性膜,在常温及523~823K范围内对H2、N2、CO2和CH4的透过膜渗透选择性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微孔Al2O3中H2、N2、CO2和CH44种气体及Ru/Al2O3改性膜中的N2和CH4两种气体,均主要表现为努森扩散;Ru/Al2O3改性膜对H2、CO2有促表面流作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流份额增大,在723K时达到最大值,使H2/N2分离因子突破努森扩散理想分离因子限制。实验测定H2和CO2在Ru/Al2O3改性膜上的平均吸附热分别为31和36kJ/mol,属于弱化学吸附,具有产生表面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CH4,CO2与O2催化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4、CO2、O2催化氧化制合成气是一条比较理想的制合成气路线、它与CH4、CO2重整和CH4部分氧化反应制合成气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主要从反应的发展现状、反应热力学、催化剂体系、工艺条件、催化剂积炭和反应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Pd(CH3CN)2Cl2和等当量的邻--(二苯基膦苯甲醛)[Ph2P(0-C6H4CHO),简称PCHO],在回流的二氯甲烷中反应,通过分子间消去HCl,生成了一个新的双氯桥双核钯配合物{[Ph2P(0-C6H4CO)PdCl]2,简写为Pd2Cl2(PCHO)2}。进行了该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结构分析。在反应温度30~80℃,氢压1.0~5.0MPa的范围内,考察了该配合物的催化氢化性能。结果表明,它们是催化α,β不饱和酸和苯乙烯氢化的有效催化剂,且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用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研究了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u-Ni/MoO3-SiO2催化剂对CO2和CH3OH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反应活性,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产物主要为碳酸二甲酯(DMC)、CH2O、CO和H2  相似文献   

12.
用新研制的具有高抗结炭性能的负载型镍催化剂SYM-1,模拟工业用变温固定床,进行了CH4-H2O-CO2体系制取合成甲醇用合成气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CH4-H2O-CO2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够制得工业合成甲醇用的合成气。甲烷的转化率和产物CO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压力增大而下降。其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0℃;压力0.1~0.7MPa,甲烷空速500~1500h-1;原料配比CH4:H2O:CO2=1:(1.1~1.5):0.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载体、主催化剂含量及助剂含量等制备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空速及原料配比条件下的催化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23K、空速52200ml/g·h,CH4∶CO2∶O2∶N2为3∶4.5∶1∶6,此时CH4和CO2的转化率分别为92.22%和70.04%,H2和CO的收率分别为92.22%和92.19%。  相似文献   

14.
用C5以上的醇(伯醇、仲醇)还原VOPO4.2H2O制备了VOHPO4.0.5H2O。用XRD、IR、TG、SEM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助剂对CO_2/CH_4重整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程序升温(TPR、TPO)和活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助剂(MgO,CaO,La2O3和Ce2O3)对CO2/CH4重整制合成气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和Ce2O3能较多地提高CH4和CO2的转化率,助剂Ce2O3能最有效地抑制催化剂的积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三种还原法(H2还原法、KBH4还原法、乙醇还原法)对CO2加氢合成甲醇Cu/ZnO催化剂结构及CO2加氢合成甲醇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经KBH4还原后,部分铜物种被还原成金属铜,同时带入了K^+,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影响很大;催化剂经高压釜乙醇处理后,铜物种全部被还原成金属铜,且晶粒很大,在ZnO上分散性差,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很大;催化剂经3%H2+N2还原后,铜在  相似文献   

17.
许勇  李灿 《天然气化工》1994,19(2):7-11
采用FT-IR、TPSR-MS技术对ZnO上CO2/H2、甲醇、甲酸的表面吸附、反应物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ZnO对CO2/H2合成甲醇反应具有活性,且反应的中间物种为双齿碳酸盐、甲酸盐及甲氧基。另外,还对单组份ZnO的作用及其表面反应机理提出了推论。  相似文献   

18.
������Һ����CO2����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然气脱除H2S和CO2是天然气净化领域经常遇到的问题。H2S与醇胺的反应属瞬间质子反应,CO2与醇胺的反应则复杂得多,醇胺溶液对H2S的选择性分离主要依靠CO2与醇胺的反应速度差异来实现。文章介绍了伯胺,仲胺,叔胺及空间位阻胺溶液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ZrO2负载的由不同前体得到的Ru-Fe双金属及其单金属催化剂的CO加H2反应活性。结果表明,ZrO2负载的由Ru2Fe(CO)12或RuFe2(CO)12获得的Ru-Fe双金属催化剂较负载Ru3(CO)12、Fe2(CO)9及其混合簇催化剂以及由RuCl3、Fe(NO3)3制备的常规双金属催化剂具有高得多的CO加氢活性。用程序升温分解(TPDE)方法研究了ZrO2负载的Ru3(CO)12,Fe2(CO)9及其混合簇催化剂的脱羰基过程。结果表明,除脱附作用外,负载络合物的羰基在Ar中TPDE主要歧化生成CO2,在H2中TPDE主要加氢生成CH4。  相似文献   

20.
用非传统方法制备了Rh2Co2/Al2O3、Co2/Al2O3、Rh4/Al2O3和用传统方法制备了(Rh+Co)/Al2O3催化剂。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研究了上述催化剂的CO加氢活性及选择性,并系统地研究了H2/CO比值和温度对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h2Co2/Al2O3的活性不仅高于Rh4/Al2O3和Co2/Al2O3,而且也高于(Rh+Co)/Al2O3,在选择性方面与上述样品也有明显差异。当H2/CO比值从6:1变到1:1时,其它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为降低,而Rh2Co2/Al2O3仍保持高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