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中厚板不同厚度处布氏硬度的测量,分析测量深度对硬度的影响,并通过金相分析进一步证实表面脱碳层的存在是造成硬度值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人工时效对软质冷轧电镀锡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烘烤试验仪对软质镀锡板进行模拟人工时效试验,并结合拉伸试验、卷筒试验、硬度试验分析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软质镀锡板抗折痕性能良好;在人工时效后放置7~100天,软质镀锡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以及硬度值变化不大,性能稳定;在人工时效后放置100~400天,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值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断后伸长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莱钢生产的履带钢表面硬度值偏低问题,通过提高钢中合金元素Cr和Ti的含量与改进热处理工艺等措施的综合实施,获得了比较良好稳定的表面硬度,满足了特殊环境下履带钢具有耐磨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铸造轧辊的辊身硬度是轧辊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国标GB1504—2008规定,在轧辊检测中每支轧辊应检测1—2条母线,且每条母线至少应检测3个点。在实际检测中辊身不同点所测的硬度值常常不同,一般浮动值为±2HSD,有时偏差可高达8HSD,甚至10HSD以上。分析了轧辊辊身硬度软硬不均的因素,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提高铁水流动性、均匀成分及选用合理的浇铸温度等预防措施,保证铸造轧辊的质量和轧辊辊身硬度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Co、Ni作黏结剂,选择不同Co/Ni比,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HRC硬度在3043之间的93W-Co-Ni钨合金。采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对合金组织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准静态拉伸试验对合金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进行测试,采用洛氏硬度计对合金硬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Co/Ni比增加,合金的烧结温度逐渐增加,其抗拉强度与延伸率急剧降低,而硬度先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当Co/Ni≥1.0时,合金抗拉强度很低,延伸率≤1%;当Co/Ni≥4时,其HRC硬度值稳定在4143之间的93W-Co-Ni钨合金。采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对合金组织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准静态拉伸试验对合金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进行测试,采用洛氏硬度计对合金硬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Co/Ni比增加,合金的烧结温度逐渐增加,其抗拉强度与延伸率急剧降低,而硬度先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当Co/Ni≥1.0时,合金抗拉强度很低,延伸率≤1%;当Co/Ni≥4时,其HRC硬度值稳定在4143之间,明显高于一般的W-Ni-Fe合金,这主要与Co对W基体的润湿性较差及两者之间易形成脆性化合物Co7W6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了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低碳低合金钢的硬度的影响。首先设计了RBF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舍一法”改进了模型,使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然后,用神经网络研究了化学成分和冷速对低碳低合金钢的硬度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碳的质量分数为0.11%~0.15%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硅的质量分数为0.24%~0.38%、锰的质量分数为0.94%~1.02%时,硬度值基本不变;铬的质量分数为0~0.6%时,硬度值呈增加趋势;镍的质量分数为0~0.04%时,硬度值基本不变;钼的质量分数为0~0.2%时,硬度值从HV288降至HV282;硼的质量分数为1%~2%时,硬度随含量增加而升高;钛、铌、钒的总质量分数为0.06%~0.14%时,硬度值基本不变;冷速从10℃/m增加至170℃/m,硬度值从HV290增至HV420。  相似文献   

7.
原矿中不同岩石的硬度存在差异,合适的配矿有助于稳定粉碎效果,进而稳定选矿指标.对安山玢岩和花岗斑岩两种钼矿石在粉碎过程中的破碎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山玢岩的平均抗压强度值为238.16 kg/mm2,花岗斑岩为171.65 kg/mm2;安山玢岩的A×b值为60.6,花岗斑岩为129.8,安山玢岩的抗破碎性能大于...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下,采用90°模具对工业纯钛(CP-Ti)进行多道次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将每个道次变形后的试样横截面抛光后进行显微硬度的测量,并利用这些结果来绘制曲线图和等高线图,分析各道次的硬度变化以及横截面硬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纯钛经单道次ECAP变形后,虽然在靠近试样下表面处存在硬度较小的部分,但平均硬度显著提高,而在随后的挤压道次中硬度提高的趋势越来越小。并且经过ECAP单道次挤压后,试样中心硬度值高于试样上下表面硬度值。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靠近试样下表面硬度较低的区域逐渐消失,试样横截面的硬度分布越来越均匀。在4道次挤压后,试样上、下表面的硬度值稍高于试样中间的硬度值,这也说明通过ECAP多道次的加工可以使试样达到更高的硬度和更加均匀的硬度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试了不同硬度钛在3000公斤和1500公斤负荷下的布氏硬度值HB_(3000)和HB_(1500)。用数学回归法得到了这些硬度值的线性相关式HB_(1500)=3.3063 0.9147HB_(3000)。通过实验检验表明:该相关线对其他工厂生产的钛的硬度值同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近β型Ti-5Mo-5V-2Cr-3Al合金的时效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硬度测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研究了近β型钛合金Ti-5Mo-5V-2Cr-3Al的时效硬化效应。结果表明:合金在300、400℃时效时,其硬度值随时效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500℃时效时,前10min硬化率最大,时效10min硬度接近最大值。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硬度值的变化比较缓慢。在500℃时效2h,硬度达该合金的最大值。时效时间更长,或者提高时效温度达600℃时,合金处于过时效状态,硬度值下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布氏硬度试验中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按标准硬度块示值误差、布氏硬度计、测量示值误差等不同因素,对不同范围的布氏硬度值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此次给出的布氏硬度试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适用于本部门的布氏硬度试验。  相似文献   

12.
表面粗糙度对金属材料硬度测试数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指出布氏硬度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布氏硬度值的影响变化,以此说明试验人员在试验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标准规定,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SiCp/Al复合材料,探讨了SiC颗粒质量分数对SiCp/Al复合材料密度、布氏硬度、微观形貌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表面形成了少量可提高界面结合性的Al4C3化合物。随着SiC质量分数增加,SiCp/Al复合材料的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当SiC质量分数增加至25%时,密度明显下降。SiCp/Al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随着SiC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长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SiC质量分数为20%时,材料的硬度最优(HBW 114),平均摩擦系数达到最大值(0.3425),摩擦后试样表面形貌平整且犁沟较浅,SiC颗粒未出现明显剥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NM300TP热轧耐磨板最佳冷却工艺,采用两段式冷却工艺,通过控制中冷温度和空冷时间,得到不同冷却工艺下的轧板.轧板具有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的三相组织,无需轧后热处理便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耐磨钢中各相含量与其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贝氏体越多,布氏硬度越大,抗拉强度越高,磨损失重越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低硬度Ni基合金粉末的水雾化制备工艺及喷涂后相关涂层的性能。用SEM、金相显微镜、布氏硬度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研究了Ni基合金粉末的表面形貌、金相显微组织、喷焊层表面硬度和粒度分布。合金粉末大多数呈不规则形状;喷焊层表面硬度HB182。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原理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对海绵钛布氏硬度试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对海绵钛布氏硬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评定,最终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以稀土元素Nd为变质剂,采用金属型铸造工艺制备铸造铝硅合金ZL101,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布氏硬度计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变质时间及重熔次数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Nd对合金具有较好的变质作用,并具有长效性和重熔性,变质6h及重熔4次后合金中的共晶硅组织仍呈小片状的变质状态,且合金硬度及拉伸性能均未受明显影响.变质不同时间及重熔不同次数的合金拉伸试样均为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高C-Cr高强耐磨钢,测试了末端淬透性,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微观组织演变和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利用SEM和TEM表征了微观组织.试验结果表明,随距离淬火端距离的增大,试验钢的硬度呈现单调递减的趋势,0~2.5 cm为硬度平缓降低阶段,布氏硬度在63~65HRC的区间.马氏体淬火十回火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