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新显色剂5 - (4 - 乙酰氨基苯偶氮) - 8 - (2 ,4 - 二硝基苯) 氨基喹啉( A A P D N A Q) ,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检验。 A A P D N A Q 在p H 为28 ~38 的缓冲溶液中与 Pd( Ⅱ) 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 Pd( Ⅱ) 与 A A P D N A Q 组成比为1∶4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 1 .49 ×105 L·(mol·cm) - 1 。钯的质量浓度在0 ~800μg/ 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已用于催化剂等样品中微量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以对乙酰基偶氮氯膦(CPApA)为显色剂,建立了钡(Ⅱ)的分光光度分析新方法。在pH10.0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Ba(Ⅱ)与CPApA形成紫蓝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4nm,配位比Ba(Ⅱ)∶R为1∶3,表现摩尔吸光系数2.1×104L·mol-1·cm-1(644nm处),钡在0~4.0×103g/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本法用于钢样中钡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赵建为  何严萍 《黄金》1999,20(9):46-47
合成了新显色剂5-(4-乙酰氨基苯偶氨)-8-(2,4-二硝基苯)氨基喹啉(AAPDNAQ),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检验。AAPDNAQ在pH为2.8~3.8的缓冲溶液中与Pd(Ⅱ)形成紫色红配合物。其Pd(Ⅱ)与AAPDNAQ组成比为1: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49×10^5L·(mol·cm)^-1。钯的质量浓度在0~8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已用于催化剂等样品中微量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新铜试剂-硫酸铵萃取光度法测定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Ⅱ)-PEG(聚乙二醇-2000)-BCO(新铜试剂)-(NH4)2SO4体系的萃取光度法并应用于测定Cu(Ⅱ)。结果表明最适宜酸度为pH8~9.5(NH4Cl-NH3·H2O缓冲溶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4×104,Cu(Ⅱ)浓度在0~64μg/10ml服从比尔定律,铜与BCO组成了1:3的稳定蓝色络合物。该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弱碱性介质中,CTMAB微乳液存在下,5-(3-苯甲酸偶氮)-8-氨基喹啉(CPAQ)与钯(Ⅱ)生成3:1蓝色络合物,λmax=625nm,ε=9.40×104。钯的含量在0-2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钯催化剂中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对碘偶氮氯膦与铋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对碘偶氮氯膦(CPA-pI)与Bi(Ⅲ)的显色反应,并用以测定合金中的微量铋。试验表明:在0.10mol/LHClO4介质中,Bi(Ⅲ)与CPA-pI形成1:3的蓝绿色络合物。显色剂的吸收峰位于550nm,络合物的吸收峰在680nm处,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80=6.48×104L·mol-1·cm-1。Bi(Ⅲ)浓度在0~957×10-6mol/L(即0~2.0μg/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测定了近30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对测定干扰较少。方法用于测定铸造铝合金与焊锡中的微量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个新的三氮烯类试剂:1-(间硝基苯基)3-(2-氨基噻唑)三氮烯(m-NPATT),在Tween80存在下与钯(Ⅱ)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8.0-10.0范围内,钯(Ⅱ)与m-NPATT形成1:2的稳定络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在475nm处为6.82*10^4。钯量在0.10-10.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对30多种共存离子进行试验,除Cu^2+,Ag^2+,Cd^2+,Hg^2+稍有干扰外,其余离子均不干扰测定,用该方法测定了催化剂中钯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0003mol·L-1(CH2)6N4HCl缓冲底液中,偶氮溴磺(Ⅲ)在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三个良好的还原波:P1(-0.25V)、P2(-0.35V)和P3(-0.57V),加入稀土离子后,试剂峰高降低,并在更负的电位处产生络合吸附波P4(-0.62V)。P4峰高与稀土离子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来测定Ce3+,检测下限可达2×10-8mol·L-1。轻、重稀土有类似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阳离子型微乳液介质中,用苯基荧光酮测定铜(Ⅱ)的吸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以阳离子型O/WCTMAB/n—C5H11OH/n—C7H16/H2O微乳液为介质,Cu(Ⅱ)-PF的ε572=1.37×105L·mol-1·cm-1,与以水为为介质ε540=4.3×104L·mol-1·cm-1及相同含量CTMAB0/W胶束溶液为介质ε572=8.9×104L·mol-1·cm-1比较,测定灵敏度显著提高,并且某些实验条件更加宽容。经投入使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试剂5─(4─胂酸基苯偶氮)─8─氨基喹啉(APA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探讨了试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和荧光反应,发现了APAQ不仅是铜和钴的灵敏荧光试剂,还是铜、钴、钯和金的优良显色剂。建立了APAQ光度法测定钴的新体系。在CTMAB存在下,弱碱性介质中,试剂与钴生成1:2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84nm,摩尔吸光系数为7.7×10 ̄4L·mol ̄(-1)·cm ̄(-1)。钴量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不经分离直接用于实际样品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试剂5-(4-胂酸基苯偶氮)-8-氨基喹啉(APA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探讨了试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和荧光反应,发现了APAQ不仅是铜和钴的灵敏荧光试剂,还是铜、钴、钯和金的优良显色剂。建立了APAQ光度法测定钴的新体系。在CTMAB存在下,弱碱性介质中,试剂与钴生成1:2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84nm,摩尔吸光系数为7.7×10^4L.mol^-1.cm^-  相似文献   

12.
钯-钼酸铵-丁基罗丹明B显色反应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度测定论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在聚乙烯醇(PVA)存在下,钯与钼酸盐和丁基罗丹明B(BRB)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80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3.14×10 ̄5L·mol ̄(-1)·cm ̄(-1),钯量在0~4u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缔合物中pd:BRB=1:4,体系至少可稳定10h,测定钯的适宜条件是:C_(HCO4)=1.6mol/L,C_(BRB)=3.8×10 ̄(-5)mol/L,PVA0.08%。考察了3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本法用于碳基和铝基催化剂中  相似文献   

13.
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孔膦酸树酯(PAR)对Eu(Ⅲ)的吸附在pH=3.6时最佳。静态饱和容量为259mgEu(Ⅲ)/g树脂。用0.6mol·L1HCL+0.1mol·L(-1)NaCl能定量洗脱。测得在25℃时的吸附速率常数K(25℃)=9.03×10(-4)S(-1);吸附反应的焓变△H=-1.532kJ·mol(-1);配位摩尔比为3:1(功能基与Eu(Ⅲ)。)用化学法和红外光谱等探讨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修饰碳糊电极在乙酸盐缓冲液(pH5.0)中,与铜离子生成电后性螯合物,并吸收在电极表面,经介质交换到0.1mol/LKCl中,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用-0.15V出现一灵敏的还原峰。用正交试验优化法研究了测定铜的最佳条件。其相对柯准偏差3.27%。这一方法用于阳极泥中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4.3%。还用双电位阶跃计时库仑法,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AN修饰碳糊电极与Cu(Ⅱ)的反应机理,获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试剂5-(2-噻唑)偶氮8-氨基喹啉(TAAQ),测定了它的酸离解常数,并用于光度法测定微量钴。在CTMAB存在下,0.04~0.02mol/1NaOH介质中,TAAQ与Co ̄2+形成1:3的深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630nm,摩尔吸光系数ε=1.23×10 ̄51.mol ̄-1·cm ̄-1。Co ̄2+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已用于VB_(12)及矿石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5-(4-磺酸钠苯偶氮)-8-氨基喹啉(SPAQ)与钴的显色反应及其最佳条件。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于pH15.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SPAQ与钴形成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87.2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8.8×104L·mol(-1)·cm(-1)。钴量在0~1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灵敏、快速,可用于矿样和维生素B12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下,铜(Ⅱ)与间磺酸偶氮氯膦(CPA-mS)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载金树脂中微量铜的新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回收率在96.4-102%之间。  相似文献   

18.
镍-PAN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含有50%乙醇,20×l0 ̄-5mol/L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0.1mol/LNH_4Ac缓冲溶液(pH7.2)中,Ni(Ⅱ)-PAN络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峰电位在-0.65v(vsSCE),峰电流与Ni(Ⅱ)浓度在3.0×1O ̄-9~4.0×1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达2×1O ̄-9mol/L。机理研究表明,峰电流是由吸附在电极表面的络合物中的PAN经不可逆还原而产生的。方法已应用于钢中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溶性光度试剂N-癸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DPT)与铜(Ⅱ)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4.8~5.2的HAc-NaAc介质中,Cu(Ⅱ)与DPT形成稳定的摩尔比为1:3蓝色络合物;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在5~30μg/25mL和30~65μg/25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和0.9987,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5.81×10~4和3.1×10~4.最大吸收波长为336.6nm。当有Fe~(3+)存在时,加NaF掩蔽。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较好。用于铅矿中铜含量测定,所得结果及回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HAc-NaAc介质中间磺基偶氮氯膦(CPAms)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Ⅲ)的最佳条件。在pH4.6条件下,CPAmS与Cr(Ⅲ)形成的配合物最大吸收位于622nm,摩尔吸光系数ε_max=2.99×10 ̄4,有色物质的组成为Cr(Ⅲ):CPAmS=1:1,1~25μg/25ml的铬(Ⅲ)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钢样及人发中铬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