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稠油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稠油为唯一碳源,从被稠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茵,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鉴定确认其为枯草芽孢杆茵.在摇瓶实验中,该菌最佳降解温度为35~45℃,最佳pH值为7.5~8.5,最佳盐质量浓度为8~16 g/L.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当油质量浓度为0.1 g/L时,稠油降解率达34.3%.利用GC-nD分析知,该茵主要降解稠油中n-C9~n-C40的烷烃组分;利用GC-MS分析得知,该茵对蔡及烷基化萘去除彻底,对二苯并噻吩、芴和稠二萘等部分芳烃类化合物有降解作用,在稠油降解过程中菲及菲的衍生物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降解石油烃的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通过16S rDNA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落呈白色不规则状、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train)。在温度为35℃、pH值为8时菌株对石油烃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75.4%。 相似文献
3.
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一株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通过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 strain),用该菌株制备固体菌剂,分别考察了料水比、烘干温度、载体比例对菌剂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料水比1:2、烘干温度35℃、菌剂在载体(稻壳:木屑:硅藻土)比例80%:10%:10%。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从油田分离到的XL—02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探讨了pH值、接种量、油质量浓度及温度对菌体生长和降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XI-02菌株对pH值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且pH值在7.0~7.5时,降油效果最好;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除油率逐步增加;相对较低的含油量和在30~35℃下除油率高。 相似文献
5.
一株孔雀石绿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孔雀石绿引发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倍受人们关注。为了分离、筛选能够高效降解孔雀石绿的茵株,为减少或去除环境中孔雀石绿的污染提供微生物资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采集的6个土壤(淤泥)样品中分离筛选孔雀石绿降解率较高的菌株,通过平板观察茵落形态,染色显微镜下观测,16SrDNA序列测定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分离到9株孔雀石绿降解菌,其中编号为2e的菌株降解效率最高,能以孔雀石绿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48h内可使100mg/L的孔雀石绿降解率达到96.9%。菌株2e茵落呈圆形、乳白色、粘稠、不易挑取,边缘光滑整齐;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大小为(1.3~1.8)μm×(0.51~0.68)μm;经分析和初步鉴定,2e菌株与Aeromonas属亲缘关系最近。该菌株的获得为被孔雀石绿污染的环境修复提供了有益的生物资源,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炼油厂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泥”处置难题,从大庆油田含油污泥中分离出一株既产表面活性剂又能降解石油烃的菌株GJ,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J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将菌株GJ应用于浮渣和生化污泥的降解试验,探讨GJ对浮渣和生化污泥的降解动力学。对菌株产物进行提取纯化、薄层层析初步判断、红外光谱分析,证实GJ菌产物为糖脂类表面活性剂。浮渣和生化污泥降解试验中,第7天时菌株GJ对石油烃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81.11%和83.21%。Logistic生长模型、Luedeking-Piret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GJ菌体生长、表面活性产物合成和对石油烃的降解过程。初步推断GJ菌以石油烃为碳源,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表面活性剂,打破油水界面,增大菌株与石油烃的接触程度,促进GJ菌对石油烃的摄取、代谢并进行自我增殖。 相似文献
7.
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强化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接种高效降解菌团(BC)、生物表面活性剂(GBS)以及化学表面活性剂(CS)对稠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过程和供试土壤(NS)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修复处理中,对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强化程度依次为NS+BC+GBS>NS+GBS>NS+BC>NS+BC+CS>NS+CS,其中投加高效降解菌团(BC)和生物表面活性剂(GBS)的供试体系经60 d修复处理后稠油降解率达到了72%,同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对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微嗜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降解石油烃的产物进行分析,其中 80%以上的石油烃被降解,在产物色谱图中,出现了 UCM 峰,因而,进一步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了菌株降解石油烃的产物.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降解大部分 C10-C28 正构烷烃、部分直链烷烃和环烷烃,芳香烃尤其是多环芳烃很难被该菌株降解.由检测到中间产物推断:直链烷烃如十六烷,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中间产物十六烷醇,接着被氧化为十六醛和脂肪酸,脂肪酸被进一步氧化,最终生成 CO2 和 H2O支链烷烃的降解途径和直链烷烃相似?检测到中间产物2-己基-1-十二醇、2-辛基-1-癸醇、2-甲基-1-辛醇等,环烷烃先被氧化为环醇,接着形成环酮,然后被进一步降解,检测到的中间产物有 1-环己醇、环辛烷甲醇、3-甲基环戊醇、环庚烷甲醇等,烷基芳香烃被氧化成羧酸,芳香烃苯环羟被基化,随后进行芳环裂解。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PAHs)是有毒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性作用,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土壤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强化(BA)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去除土壤中PAHs的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和识别能够降解PAHs的功能菌是该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首要任务.综述了富集培养法和稳定同位素探针(SIP)技术对PAHs降解功能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活性碳增强微波热效应对某石油化工厂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在微波处理最佳条件下,考察场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通过三维荧光(3D-EEM)和气相色谱(GC)分析了石油烃污染物的组分和去除特性,并采用菌剂强化法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深度生物降解试验.结果 表明:活性碳增强微波热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