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不同润麦方式、润麦时间和润麦水分下,小麦硬度变化趋势及小麦水分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提高加水量是降低小麦硬度及硬度标准差最主要因素。在相同水分目标下,加水一步到位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在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动态润麦技术,加工工艺优势,动态润麦仓型和仓底结构以及排除剥皮后小麦结拱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在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动态润麦技术,加工工艺优势,动态润麦仓型和仓底结构以及排除剥皮后小麦结拱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微生物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弱碱性电解水(slightly alkaline electrolyzed water,SALEW)润麦和常规润麦作对比,探究弱碱性电解水润麦对小麦表面微生物、小麦籽粒中的水分分布、出粉率以及小麦粉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润麦相比,弱碱性电解水润麦在不同润麦温度、不同润麦时间和不同润麦水分条件下均能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和耐热芽孢总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菌群的抑制效果最好。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弱碱性电解水润麦在润麦温度25 ℃、润麦时间24 h、润麦水分16%时,降菌效果最好。与常规润麦相比,弱碱性电解水润麦时间缩短了4 h;出粉率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碾皮小麦的润麦方法、润麦工艺、最佳润麦时间及工艺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面粉出粉率对于面粉加工极为重要。在面粉加工过程中,润麦条件对面粉出粉率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试验可知:润麦条件对面粉出粉率影响大小分别为:水分含量>盐水含量>润麦时间。其中水分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粉和面粉总出粉率;盐水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改善面粉出粉率的结构构成,增加1M的出粉率,降低其余系统粉的组分比例;而润麦时间虽然对系统粉出粉率影响较低,但是在润麦时间达到54h后也能够增加1M的出粉率。对面粉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 ,对照不同润麦方式、润麦水分、润麦时间下 ,小麦净麦出粉率、好粉出率的变化情况 ,为加工过程中润麦方案的确定提供相关依据。试验表明 :相同目标水分下 ,一次加水到位可以获得较高的好粉出率及净麦出粉率 ,同时可有效控制面粉吸水率。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 ,需根据原料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润麦方案  相似文献   

8.
紫糯小麦是一种最新被培育出来并且极具发展前途的小麦品种,其中富含大量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具有潜在最终用途的蜡质淀粉。本研究,就脱皮和润麦条件对面粉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脱皮降低面筋指数、弱化度和面团拉伸能量,但增加了灰分、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糊化温度、L*值、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数。最佳润麦条件为脱皮后水分含量15%,时间12小时,温度25℃。此实验结果将有助于开发特殊的紫糯小麦组分和最终产品。  相似文献   

9.
王前明 《面粉通讯》2011,25(6):30-32
深入研究小麦籽粒组织结构与小麦着水调质后组织结构与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水分调质手段,对小麦各组织结构与力学特性进行控制,保证小麦各组织结构机械特性的适应性,有利于提高面粉出品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
润麦是制粉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碾皮小麦的润麦要求与未碾皮小麦的不同,研究了碾皮小麦的润麦方法,润麦工艺,最佳润麦时间及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的小麦品种,按照不同的目标水分,把握润麦时间和着水量,同时加强跟班化验,控制好润麦后的二次着水,保证入磨小麦如果有一个合理稳定的水分,不但可以保证面粉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功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平板计数法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富营养环境、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易形成大量生物被膜;添加低浓度的NaCl和葡萄糖均可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但促进作用不明显;添加高浓度的NaCl和葡萄糖对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体外酶解凡纳滨对虾饲料原料中小麦粉的适宜酶解用量及酶解后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经酶解处理后,试验组的成活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饵料系数降低,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总表观消化率均提高显著,且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3种酶复合的使用效果要优于用单一酶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锌基合金模具表面的电刷镀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蓉  伍利群 《轻工机械》2005,23(1):86-88
从电刷镀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出发,简述了电刷镀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于锌基合金模具表面处理上的操作工艺,对一些应用锌基合金材料制作模具的中小型企业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糯质小麦淀粉对馒头表皮及内部结构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小麦淀粉和普通小麦淀粉有很大的性质差异,在普通小麦面粉中加入适量糯小麦淀粉,蒸制出的馒头有更加光亮的表皮,内部结构明显松软(p<0.05).  相似文献   

16.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straw and corn (Zea mays L) silage were extruded under variabl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screw speed. The resulting extrudates were then tested for their fermentability according to cumulative production of gas,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untreated material. VFA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nd of fermentation, to assess the pattern of fermentation. Analysis of the cumulative gas curv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ubstrates. Extrusion treatment also l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ough the effect of screw speed and temperature were not always consistent. However, most differences in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were negative, particularly for wheat straw, which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used, extrusion actually reduced the fermentability of the fibres. © 1997 SCI.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素对乳酸菌混合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工业价值突出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37℃、42℃、45℃)和初始pH(pH5.8、pH6.2、pH6.6)对其混合生长的影响.试验证实培养环境为42℃、pH6.2及接种比例为L.b:S.t=2:1时,不仅有利于酸奶菌种混合培养时的球杆菌比例平衡,其生长速率也有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8.
温、湿度对储藏小麦粉中霉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温、湿度对小麦粉储藏过程中霉菌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粉储藏一段时间后水分达到平衡状态,且水分与储藏温度和湿度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由于储藏温度和小麦粉水分的联合影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霉菌量基本呈下降趋势,通过方差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温度是影响小麦粉中霉菌量的显著性因素,特别在55%湿度下,霉菌量与温度、储藏时间呈显著的二元非线性关系。在储藏温度≥20℃条件下,湿度是影响小麦粉中霉菌量的显著性因素。另外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优势菌始终是白曲霉,但比例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苏传胜 《国际造纸》2006,25(1):34-38
压光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纸张表面性能,如光泽度、平滑度以及由此产生的高质量的印刷产品.然而,不同的印刷技术需要纸张拥有不同的表面特征.对于凹版印刷,纸张与印版辊之间的接触对取得良好的印刷质量非常关键,因此,纸张的平滑度和可压缩性显得非常重要.其他的印刷技术,如胶版印刷对平滑度的要求则不高,但对紧度和孔隙分布的均匀性要求相对较高,要根据采用的印刷工艺来选择不同的压光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霉菌区系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了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霉菌区系演替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储藏温度、水分对稻谷霉菌区系演替有重要影响.储藏温度、水分越高,稻谷霉茵量增加越快,也越容易发生霉变,而且曲霉是优势菌.稻谷霉菌量与是否发生霉变及霉变的程度有关,霉菌量在104 cfu/g以下,稻谷处于安全储藏状态,达到105cfu/g时开始发生霉变,超过106 cfu/g时霉变已经相当严重.霉菌的活动最终将影响储藏稻谷的品质,其值变化与霉菌演替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利用生态条件控制稻谷中霉菌生长及利用霉菌指标判定稻谷的储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