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了中西称呼语的差异,分析其社会和民族心理根源,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翻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是交谈者面对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称呼语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交际者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实现交际目的.由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受到语境的制约,交际者对称呼语的选用必然要顺应语境因素,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某一称呼语的使用常常是对两个以上因素顺应的结果.此外,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可能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相矛盾.  相似文献   

3.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运用就是从众多同义手段中选择一个进行话语组合的过程,即从聚合关系向组合关系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境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在制约称呼语选用的同时,又对称呼语系统不断进行着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受英语的影响,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上逐渐出现了"××门"现象,"门"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其使用也日益蔓延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门"一样,"哥""姐"也摆脱了其传统的意义束缚,逐渐被用在与说话人并非具有亲属关系的人身上.与很多新生事物一样,这些字眼儿的产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与同时期的社会现状、社会心态以及社会价值取向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方言>中一些标注为"通语"词语的分析,揭示了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词汇演变的情况.通过全面考查<方言>全书有关"通语"的用例,认为"通语"是指某些地区对某事物通行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母语迁移、中介语等理论来探究中式英语的成因,同时探讨中式英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系统表现,并明确指出中式英语是受汉语影响的一种中介语,符合人类认知规律,有其发生的必然性.正确地积极地看待中式英语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应采用的必要态度.  相似文献   

7.
总结现代汉语常用性别词"男-女"在构词构语中的特点和在构词构语中的位置,分析"男-女"构词构语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8.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从整体上来分析人的话,高智者有2%,弱智者有3%,而95%都在正常范畴内,先天的智力差别并不大,所谓的"差生"是一个人为的歧视性概念,因此,"后进生"变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称呼.那么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工作者,对于应该怎样对待"后进生",即所谓的"差生",我觉得要看情况而定.这些学生大致上可分为两种,有特殊爱好、特长,然而却成绩不好的学生是一种;另一种是比较懒散、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我认为无论是转化前一种学生还是转化后一种学生,我们都应给差生多点"偏爱".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修辞学派肯尼斯·伯克的"认同说"在广告语篇中有所体现,"认同说"不仅是修辞策略,还是修辞目的,广告作者也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选择语篇组织模式的.  相似文献   

10.
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启发了外语教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验标准.现代认知心理学着重于认知主体是怎样来认知客体信息的研究,其理论由认知结构论、信息加工论发展到建构主义.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通过运用策略来理解和输出二语的心理过程.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过渡语会停止发展,可能永远也不会达到母语的水平,词汇也不例外.目前已有理论及实证方面的证据表明,词汇的发展会僵化.这不仅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在质上.了解这一点对外语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共情(empathy)和反移情(counter-transfcrence)分别是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理论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别,但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两者却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新的考验。转变过往的以“秩序”为核心的学生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人性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为特征的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是以“和谐”为核心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良好阐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媒体为抢夺新闻资源"买新闻","新闻线人"为获取利益而"卖新闻".如何正确对待媒体环境中这两种现象,规范新闻市场,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也是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19.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中小学教育,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辱使命,把推进教育创新贯穿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