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5.12"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与其相邻的甘肃省水利工程也受到地震的强烈影响.考虑震区余震不断、主汛期即将来临,震损水工程还要承担发电、供水等任务,其安全问题引起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高度重视,要求专家组深入现场,对震损水库等水工程进行震灾摸排、逐坝研判.专家组根据此次任务重、时间短、困难多、责任大、风险高的特点,以安全管理为核心,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明确了应急安全管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现场及时提出了应急处置方案.在对此次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后震区水电站险情排查及应急处置工作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汶川地震后震区水电站受损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对震区水电站采取的险情排查、特种检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做了进一步阐述,作者建议认真总结这次抗震救灾中水电站排险的经验教训,结合在后恢复重建.建立科学的水能开发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6.
“5·12”汶川地震对土石坝的损害及应急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水库震损核查工作的实践,归纳了土石坝的震损现象,指出了各自的危害,初步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实际已采取的措施,以及从专业理论角度考虑可以采用的措施,针对有关研究和震区水利工作提出了建议。由于不可能在短期内对震损大坝做到彻底加固,每个震损工程都由地方政府领导作为责任人,配备专人观察水库的运行情况和震损现象的发展,制定了水库下游人员撤离的预案,以防止大坝溃决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7.
8.
9.
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可称得上是我国建国后除唐山大地震外的最大自然灾害,破坏力之大、影响面之广、救援难度前所未有,给当地及灾害波及地区的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空前的破坏。在强震过后,余震不断,并形成了34处堰塞湖,次生灾害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人们仍然处于恐慌之中。在这紧要关头,党和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灾害处置及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
1 汶川地震概况 汶川地震震级为8级,震源深度15 km,目前记录到余震24 000多次,6级以上7次,5级以上37次,4级以上244.次,分布在龙门山中央一条映秀-北川断裂带以及山前山后断裂带上,从震中的烈度分布区看,强震区约分布在长度350 km、宽度30~40 km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5. 12"汶川地震堰塞湖应急工程除险经验,介绍了堰塞湖应急除险的特点、原则、初期快速评估风险的方法,并综合有代表性的堰塞湖工程除险方案介绍了典型处置方法,以便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灾区水电工程震损调查及抗震复核工作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特大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破坏性强,处于震中附近的水电工程,尤其是高坝枢纽,均经受住了超出设防标准的强烈地震的考验。汶川地震灾区4座高坝的震损情况,对大坝震损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了水电工程防震抗震的五点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加强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高坝抗震研究设计,提高水电工程抗震能力,提出开展西南地区高坝抗震安全研究课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汶川地震特点谈水电站选址中地震地质灾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选址是提高大中型水电工程抗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选址和枢纽布置过程中,应坚持先避让,后处理,再防护的原则,主要建筑物不宜建在已知的活动断层上,并应尽量远离活动断裂带.高烈度山区的地震地质灾害威胁水电工程的安全,坝址选择时应尽量避开地形陡峻、风化卸荷强烈地段.选定坝址后,应坚持适当扩大工程区地震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及工程处理范围,尽可能地处理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边坡.对工程处理范围以外的自然近坡,也要采取一些被动、主动或二者相结合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之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开展了水电工程震损调查、大坝抗震安全复核、恢复重建规划及其他有关工作.调查了解了地震灾区水电工程震损情况,分析评价了震损程度、震害机制,以及建筑物及设施设备的震损特征.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分析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认为在水电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要进一步增强工程风险意识,树立系统安全思想,通过增加工程容错功能,提高大坝抵御各种可能和不可预见的极端风险的能力.从水电开发规划、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电工程防震抗震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水库地震与三峡工程的关系,这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实际上在三峡工程论证的时候,就有人把三峡工程建好之后是否是所谓悬在头上的一把剑作为一个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19.
20.
5· 12汶川地震,不仅直接影响灾区河流的河道,并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山地灾害,这些山地灾害的产生和发展将对震区河流的演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震后山区河流河道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是震区河道修复及震后恢复重建的关键.结合野外考察资料,分别从河型、纵断面、横断面3方面分析了震区河流的演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河床剧烈抬升引起河型游荡分汉,两岸频发的山地灾害挤压河道;高强度山洪冲刷河床及岸滩并展宽河道,泥沙的淤积也可束窄河道;河流纵断面总体淤高,但纵断面结构渐趋稳定,大石块多且上游来水来沙丰富的河段会逐渐发育成阶梯状结构,而以淤积为主的河段,由于山洪冲刷会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