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石油》2008,(7):I0057-I0057
冷凝式油气回收原理:利用冷冻工程方法,将油气热量置换出来,使其气态变为液态,实现回收利用。依据对汽油油气组分模拟分析,须采用三级制冷工艺才能达到国家标准将要求的回收率。100—800m^3/h冷凝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设定三级制冷工艺,第一级从30℃降为3℃,将水分和C6以上组分冷凝下来;第二级从3℃降到-35℃,将C5以上组分冷凝下来;第三级从-35℃降到-70℃,将C4以上组分冷凝下来。根据不同汽油组分进行装置结构个性设计。冷凝回收的汽油汇流到油水分离器以后外输可直接销售使用。处理后净化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相似文献   

2.
催化装置大型机组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原设计未考虑到油雾回收问题,造成油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顶部放空线出现油雾弥漫现象,现场VOCs严重超标。挥发性有机物VOCs除具备毒性、刺激性特性以外,针对机组油箱现场大量油雾弥漫的聚集,还会造成高浓度易燃、易爆特性,对装置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针对大型机组VOCs隐患治理,本公司特地引进PJ型油气回收系统,该系统利用净化风进行抽负压操作,将油箱内部未冷凝的油雾引至吸附回收罐进行吸附回收,使得处理后的油雾、油气满足安全排放标准,彻底消除VOCs不达标隐患,保障大型机组安全环保运行。  相似文献   

3.
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加油站的油气排放,同时还能将原本会排放的油气压缩冷凝成液态油和高浓度油气,回到油罐中,成为目前最有效的后端油气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石化厂芳烃装置27台涉苯(苯、甲苯、二甲苯)储罐的罐顶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方案,改造方案包括罐顶油气联通收集系统和油气回收撬块。对27台储罐新增气相平衡管线及油气回收管线,并完善储罐氮封和安全附件,通过可靠的氮封设施、合理的储罐压力控制方案、安全的气相联通管道以及运行良好的油气回收设施,共同组成完善的涉苯储罐油气回收系统。  相似文献   

5.
油气冷凝回收特性及换热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的制冷特点,选择不同组成的A,B,C三种油气混合物的凝结曲线进行分析,探讨冷凝法油气回收的规律及油气回收效率。结果表明,油气混合物的组成是影响冷凝法油气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针对油气的特点设计油气回收制冷系统。油气凝结放出的潜热主要是冷负荷,浅冷阶段和深冷阶段的冷负荷较大。基于油气冷负荷的计算结果,探讨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进行油气回收时换热器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吸附-冷凝工艺处理回收有机挥发物技术,成功应用于万华化学公司烟台工业园区(烟台万华)油品储运部4座10 000m~3液体苯储罐的呼吸废气处理工程,使尾气苯含量大幅下降。据悉,烟台万华的4座液体苯储罐罐顶均采用氮气保护工艺,储罐系统呼吸过程排出的油气为氮气和苯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油气回收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国内石化行业装车系统,而储运罐区油品储罐的油气挥发回收设施却少有使用 储罐的油品挥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芳烃类储罐设置油气回收系统迫在眉睫.传统的油气回收技术经过多年的运行已暴露出各自的缺点,通过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结合其它设施的耦合方案,可以有效地杜绝苯类油气挥发至大气,在炼化企业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2015,44(12):1512
为回收利用丙烯腈生产投料段液态原料的冷能及吸收塔尾气焚烧炉排放的低温烟气余热,设计了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与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复合的低品位能量回收系统。结合某年产200 kt丙烯腈项目,利用Matlab建模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工艺冷量需求的前提下,喷射式制冷机组较原工艺中的螺杆制冷机组可节电110.65 k W;由于利用了液态原料蒸发过程的冷能,该系统中有机朗肯循环在较低的冷凝温度下运行,较常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效率提高52.4%;该系统的热效率和?效率分别为19.1%和49.8%;提高热源发生压力和循环工质过热度及降低循环工质冷凝温度,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石化厂炼油中间油品罐区10台储罐的罐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改造方案是利用炼油厂现有瓦斯管网系统将其回收利用。包括罐顶油气收集管线和增压风机,并完善储罐氮封和安全附件。该方案需根据储罐的基本情况制定合理的压力控制方案和应急安全措施。该治理方案投资小,运行费用低,不仅取消了废气排放口,而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作为优先选用的炼油罐顶气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洞库通风或储罐收发油期间,罐内空间及通气系统的压力、温度、湿度将发生变化。如果储罐通气系统设计或操作运行不当,将影响储罐正常运行甚至引发事故。文章依据洞库储罐通气系统阻力损失压降及呼吸通气压力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洞库内外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所形成的冷凝液量及其积聚状况.指出洞库储罐呼吸通气系统可能出现压力超限以及由此造成储油罐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提出防治这些隐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石化公司卸车站原油卸车能力200 m~3/h,设置一套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当冷凝温度低于-30℃时,尾气中非甲烷总烃小于25 g/m~3。原油卸车间歇运行,卸车期间,冷凝连续运行,卸车结束,对冷箱进行手动化霜,冷凝系统安全运行和排放指标稳定。吸附罐设置一系列温度监测系统和氮气吹扫系统,防止热点形成,杜绝安全隐患。三相分离器的设置,实现了真空脱附气初步洗涤吸收和回收液体的油水粗分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冷凝系统回收储罐中的气相环氧丙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有的冷冻设施,在环氧丙烷储罐区建立气相冷凝回收系统,用以回收气相中的环氧丙烷.该系统具有设备简单、安装方便、投资不多、安全高效的特点,适用于大部分已有冷冻设施的化工品库区,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环保设计和废气回收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碳五(C_5)分离装置排放,采用先进可靠的油气回收设备,利用膜/冷凝/吸附三效复叠方法进行回收。通过生产试验表明:分离排放气气为原料经油气回收设施处理回收以后,C_4/C_5混合烯烃回收率达到95%以上,分离排放气回收效果明显,可实现回收利用资源,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决船舶油舱内的油气回收处理问题,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方法 使用HYSYS模拟多级冷凝油气回收的流程,并进行试验验证,依据试验后的数据分析,增加了余冷回收流程以改进冷凝回收系统,并通过火用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系统的火用损失及火用效率。结果 模拟及试验均能成功完成多级冷凝的油气回收,并且增加了余冷回收流程的系统总能耗,相比试验时总能耗可节约301.5×104 kJ/h,占改进前试验总能耗的13.71%,整个系统火用损失减少了45 432 kJ/h,火用效率提升了2.79%。结论 多级冷凝回收系统处理后的尾气完全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及油气回收要求,减少了尾气直接排放的冷量损失及冷凝回收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15.
在比较几种常用的油气回收工艺的基础上,介绍了冷凝和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适宜使用的环境,并以河北某油库冷凝和吸附油气回收装置的实际应用为例,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关于该类油气回收装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包括冷凝油油水分离器温度的控制和油气与冷凝油换热方法;油水分离器的设置和除水控制;制冷压缩机组的防爆措施和正压通风取风口的位置及取风质量;以及保冷节能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在油气冷凝回收的模拟中,油气-空气混合气中的水分会对模拟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并且模拟计算采用何种状态方程也尚无定论。为此,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研究了含水油气状态方程和有效相态的选择对冷凝模拟灵敏度的影响,并对现有的三级冷凝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冷凝法油气回收率。结果表明,当油气组分中不含水蒸气时,常规状态方程(PENG-ROB,RK-SOAVE,SRK,PR-BM,RKS-BM)都能满足计算需要;当油气组分中含水蒸气时,状态方程不能选择SRK,有效相态设置应选择汽-液-液相或汽-液-结合水相;三级冷凝油气回收工艺宜设置2个单独的回收罐,1个不保温的回收罐收集预冷级的高含水冷凝产物,另1个保温的回收罐收集二级和三级的冷凝产物。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油气冷凝和吸附集成回收工艺,并对其回收效果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考虑到太阳能作为动力能源供给,开发了冷凝和吸附集成回收装置,利用Aspen Plus软件灵敏度分析工具,对4种不同浓度的汽油油气冷凝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冷凝段的冷凝温度可以设计在-25℃左右,此时回收率在50%以上;当冷凝温度为-25℃时,油气回收率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该集成工艺回收装置的油气回收率达到99%以上,出口油气质量浓度低于7.7 g/m3,可以达标。吸附剂动态吸附容量可达0.24 kg/kg,通过高真空解吸及微量氮气吹扫,饱和吸附剂可被完全解吸。该工艺的吸附热效应远低于纯吸附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及其验收和检测,指出了有些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系统在预留口、人工检测口和卸油口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保证油气回收系统的达标运行。  相似文献   

19.
富液夹带烃和油的形态主要是微小气泡、易汽化轻烃和液态油类,采用离心闪蒸技术对微小气泡和轻烃进行快速分离,采用纤维除油技术对液态油滴进行深度捕获分离,将两种技术组合并在140万t/a加氢裂化装置进行工业实施。富液中的轻烃和凝缩油得到回收利用,下游溶剂再生部分闪蒸罐的闪蒸气量相比改造前减少了95%以上,降低了脱硫溶剂跑损量,满足了当前劣质化原油加工过程脱硫系统的经济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开发一种回收丁辛醇装置弛放气中的有效组分的工艺技术.方法 该技术采用"脱醛-氨冷-稳定-精馏"工艺路线,即先利用精馏塔脱除丁醛等重组分,经氨循环制冷工艺将C3及以上组分冷凝为液态,接着通过稳定系统除却丁醛、水分以及不凝气后,最后经精馏分离得到丙烯、丙烷.结果 该技术工业化应用后,弛放气回收装置设计处理能力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