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MAC沥青与MAC沥青混合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CI历青又称多级沥青或凝胶法改性沥青,1998年7月首次引入国内。MAC沥青具有优越的高温性能、抗老化性能以及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将MAC沥青技术玛蹄脂技术结合起来,可使MAC沥青的经济性能优势和沥青玛蹄脂路面的性能优势有效地发挥出来,1998年8至10月,MAC沥青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山东省第一条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博一莱高速公路沥青玛蹄脂试验路上,使用状态良好,2000年MAC沥青和多级嵌挤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结构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里程已超过300km。  相似文献   

2.
用沥青大碎石柔性基层对旧路面进行补强,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对沥青大碎石柔性基层用加德士AH-70、SBS改性沥青和MAC改性沥青分别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和经济性能对比分析,找到适合此结构的最佳沥青。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的复合增效剂对沥青软化点和135℃运动黏度的影响,确定了多效增强剂的最佳掺量,并对比了最佳掺量下掺入复合增效剂和未掺入复合增效剂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得出复合增效型MAC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可有效降低施工温度,延长可施工时间,减少生产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动态剪切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分别对不同生产工艺的硬质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工艺生产的硬质沥青,其高温性能优于丙烷脱沥青工艺和蒸馏深拔工艺;同时证明了蠕变柔量、车辙因子都能较好地评价硬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受力变形性能,而蠕变恢复率能较好地反映硬质沥青和改性沥青的自愈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进  肖鹏飞 《石油沥青》2013,27(3):35-38
以提高沥青路面中面层高温动态模量为研究目标,以SK-90号沥青为基质沥青,通过对高模量低标号沥青、SBS改性沥青、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及DUROFLEX高模量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试验,对比研究了高模量低标号沥青对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SUP-19级配,以动稳定度和动态模量为指标评价了不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通过车辙试验、动态模量试验验证了高模量低标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即其抗车辙能力和动态模量较普通沥青混合料及与其他改性沥青混合料比较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同一油源不同标号沥青(克拉玛依沥青30号、50号、70号、90号、110号)、不同油源同一标号沥青(克拉玛依沥青、临河沥青、西太沥青90号)"进行原样、短期老化、长期老化后的软化点、布氏黏度及MSCR试验,评价沥青油源、标号及老化程度对沥青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试验手段所得沥青高温性能一致;沥青油源及标号对其软化点影响显著;老化程度、标号及油源均对MSCR试验指标影响显著,但布氏黏度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推荐采用MSCR试验评价沥青高温性能,从而有效区分和评价沥青油源、标号及老化程度对其高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短切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短切玄武岩矿物纤维在增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方面的适用性,以聚酯纤维为对比对象,通过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评价了短切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根据复合材料理论探讨了玄武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基本原理。研究发现短切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3%。并且其性能优于聚酯纤维;短切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和水稳定性能均优于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可作为提高沥青路面综合性能的添加材料用于道路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俄罗斯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生产沥青的主要原油欢喜岭原油与俄罗斯重质原油混炼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两种原油的物性;进行了混兑生产沥青试验,找出了最佳混兑比为2:1;确定了生产AH-110和AH-90重交通道路沥青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欢喜岭原油与俄罗斯重质原油混炼生产的重交通道路沥青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使产品的性能更佳,生产出的重交通道路沥青AH-110和AH-90其性能优良,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由于可以再生循环利用旧料、低碳环保、成本效益高等优势,正逐步地应用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出适合市政道路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及路用性能评价指标和标准.首先,基于旋转压实方式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明确其压实标准,试件成型方式和养生方法;提出了原材料的选择标准,分析了作用机理,并明确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组成.其次,为满足工程需求,针对乳化沥青冷再生半柔性材料,通过拌和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基于浸水马歇尔试验和浸水劈裂试验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对最佳材料用量的混合料进行单点验证试验,最后,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和抗松散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并提出了适合作为市政道路下面层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评价指标及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比研究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重复蠕变试验测试了现场湿法橡胶沥青、资源集约型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根据试验结果,分别采用车辙因子和重复蠕变试验中的Burgers模型黏性部分、累积变形增长率、累积变形、残留变形百分率评价沥青胶结料的高温性能。试验表明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均优于SBS改性沥青;资源集约型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优于现场湿拌橡胶沥青。此外,采用重复蠕变试验指标更能有效评价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1.
辛星  刘明  张新农  刘颖 《石油沥青》2012,26(2):11-16
以往研究表明岩沥青可以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抗水损坏性能和抗老化性能,明显改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但随着岩沥青品种增多,性能不一。本研究对七种岩沥青15%掺量改性沥青用于AC-20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15℃动态模量试验、60℃动态模量试验,对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不同岩沥青改性沥青的使用性能变化情况,为岩沥青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APA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通过与新鲜沥青混合料的对比,评价两种不同级配的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抗疲劳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和长期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小掺量下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可以到达与新鲜沥青混合料相同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及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人们研究出了许多用于改善沥青性能的添加剂。选取三种新型沥青添加剂(TPS,路孚8000,Sasobit)分别研究了其对沥青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并与SBS改性沥青进行了对比分析。由结果可知这三种添加剂都能有效的改善沥青结合料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重庆地区高速公路使用效果更好的新路面结构,结合重庆涪南高速沥青路面工程,进行了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重庆地区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下面层的应用研究。研究中为降低湖沥青改性沥青加工难度和确保湖沥青下面层的工程质量,取消软化点评价指标,以弥补湖沥青改性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差、抗车辙能力弱等缺点。通过改进的湖沥青复合改性方案对25%掺量的特立尼达湖沥青改性AC-25C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并与常规沥青路面性能进行对比,同时进行试验路验证,为重庆地区湖沥青改性应用于路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改性沥青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聚合物对沥青进行改性是提高沥青质量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改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改性剂同沥青相容性、蜡分亲合、高温延度损失、粘附性等几个方面简述了自己的看法,供从事改性沥青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娟  靳永岗  刘健 《石油沥青》2012,26(2):24-27
通过室内配合比设计,确定了排水路面混合料最佳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分析比较了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与TPS的不同掺配比例对排水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铺筑了试验段。结果表明: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均能满足排水路面的路用性能要求,且改性沥青优于基质沥青;建议TPS的掺量为TPS:改性沥青=10:90;排水路面试验段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冯虎 《石油沥青》2014,(3):15-18
采用湿法工艺,以阿尔巴尼亚塞拉内兹湖天然沥青为改性剂对加德士70号沥青进行了改性,分析了改性沥青的性质;以改性沥青为胶结料,进行了AC-13型混合料的拌制、检测。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升高、表观黏度增大、高温等级提高而低温性能基本不变;动稳定度提高,车辙深度降低,冻融劈裂强度比增强,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以优质的重交沥青为原料,通过原料中加入高芳烃组分,采用特殊工艺制备出改性基质沥青,烃组成匹配合理,与SBS相容性好,能够满足重交通道路沥青标准的指标要求。以此改性基质沥青生产出的高性能改性沥青完全满足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飞行区道面改造工程对沥青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