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陆生海  宋亚英 《丝绸》2004,(7):20-21
为解决微波洪茧中的蛹体热击穿(爆裂)问题,提高微波烘茧的茧丝质量,分析研究了微波烘茧内部蛹体的热变化及其对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微波烘茧中蛹体会出现膨在现象,蛹体的热击穿主要发生在微波干燥前期,在干燥前期控制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选择较小的质量比功率,适当延长加热时间,可防止蛹体热击穿及蛹油溢出对茧层的污染,或是采用微波间歇加热干燥的方法,也有利于解决蛹体的热击穿问题,提高茧丝质量。  相似文献   

2.
使用微波烘茧工艺烘出来的茧子,其蛹体均呈膨大状态,这给缫丝操作带来看不准蛹衬厚薄的弊病;在做汰头时,蛹体容易破碎,不仅影响汰头质量,而且蚕蛹不能进行综合利用,造成浪弗。为此,探索蛹体收缩正常的微波烘茧工艺殊属必要。一九七七年秋季,四川省轻工业局研究所在上海轻工业科研所的协助下,以探索蛹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轻工局科研所,在上海科研所的大力协作下,自一九七五年开始至今,进行了微波干燥蚕茧的初步试验。虽然目前微波干燥茧在烘茧和缫丝工艺上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但是通过近半年来摸索,微波干燥蚕茧已经显示出其干燥快、效率高、茧质较好,有利于实现烘茧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劳动强度,消灭污染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经过试验证明微波能够烘茧,且具有干燥速度快、茧丝实缫解舒、洁净均有提高的优点(1),本文对有关几个问题作理论探讨如下: 一、微波烘茧作用机理微波加热过程即微波能量与物质(茧层、蛹体及所含的水份)相互作用被吸收而产生  相似文献   

5.
在桑蚕鲜茧干燥中,如何预测鲜茧的烘率,合理掌握蚕茧的干燥程度,是提高烘茧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对蚕茧烘率的预测方法,基本沿用日本铃木三郎《干燥论》中的论据,以茧层烘率的95%,蛹体烘率的26.25%作为计算依据。当时铃木三郎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1.茧层的无水量为茧层原量的86.5%~90%(取中心值88%),蛹体无水量为蛹体原量的23.6%~24%(取中心值23.75%)。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丝绸》1991,(1)
由四川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和浙江丝绸工学院分别承担的国家“七·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46-01-04已经如期完成。1990年10月下旬,在四川绵阳市分别通过由纺织工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和评议鉴定。首先,在对四川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研制的“新型热风烘茧机”的中试技术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及与会代表对46-1-4新型烘茧机给予较高评价,大家认为这种六段新型热风循环烘茧机设计先进、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且对保全茧质、降低能耗有利,它代表了我国在大型烘茧机方面的研制水平。之后,在对由浙江丝绸工学院茧丝研究室陈时若教授主持的“蚕茧干燥机理及烘茧工艺与茧质的关系”研究的评议鉴定会上,评议鉴定委员会及与会代表对课题组三年多来所作的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工作评价很高。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得到的蚕茧定量干燥曲线与特征方程,蚕茧动态干燥曲线,茧层动态含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适干茧的蛹体和茧层都已基本烘干,因茧层受到适当的热处理,蛹体烘去了自由水分,所以即能保护茧层,又有利于工业企业安全贮藏、加工,也能提高山东省丝绸总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干毛茧出丝率。而偏嫩茧解舒率较高,因为偏嫩茧的茧层失水少,丝胶变性程度较小,茧丝容易离解,台时产量可增加。但偏嫩茧的煮茧抵抗力弱,煮茧时容易崩渍,生丝糙类多,洁净成绩下降近一个等级,出丝率降低2.5个百分点。原料耗用量大,成本相应增加。此外,偏嫩茧蛹体含有较多水分,容  相似文献   

8.
微波烘茧是电子技术在蚕茧干燥上的新应用。本文从工业化应用出发,分析蚕茧在微波干燥过程中,功率密度、干燥速度、滞豫效应、茧堆温度、蛹体大小以及通风排湿、  相似文献   

9.
1 概况乌兹别克斯坦 (以下简称乌 )在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 ,养蚕业是乌传统行业 ,栽桑养蚕早在公元 4世纪已由中国传入 ,乌国土面积 44 78万平方公里 ,其中桑园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5 0 % ,需几人合抱的桑树随处可见。2 茧丝绸现状笔者受浙江花神丝绸 (集团 )公司委派 ,率中方缫丝技术代表团赴乌筹办花神布哈拉缫丝厂 (现已正常投产 ) ,对乌的茧丝绸情况略作了了解 ,现对其现状作简要介绍。(1)蚕茧 乌年产蚕茧 2万t ,主要以春茧为主 ,由于自然气候干燥 ,烘茧采用一次性杀蛹后自然干燥 ,从茧站调运到加工企业按 10 %含水率计算实际茧量。价…  相似文献   

10.
微波烘茧,能提高解舒、洁净成绩和减少吊糙,这已为我们在春、秋、晚秋三期烘茧对比试验中所证实。但是,微波烘茧中出现的问题——蛹体热击穿,是相当严重的。为什么会造成蛹体热击穿呢?因为鲜茧含水在60%左右,蛹体含水份更高,约在73-77%。蛹体内这么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国产的几种多段循环热风烘茧机干燥特性的试验,分析了烘茧机内温度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蚕茧在烘茧机中的动态干燥特性和茧层含水率曲线,并根据烘茧质量提出符合蚕茧干燥特性的烘茧机模式及工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原来凭经验的、传统的烘干茧感官检验法和切剖茧层的蛹体检验法存在的难学难掌握、检验不准确和检验成本大等问题,研究出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新方法;介绍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方法和步骤;经计算列出了“桑蚕茧鲜茧茧层率与烘成的半干茧、适干茧的烘干程度和适于茧茧层率对照表”,以供对照使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原来凭经验的、传统的烘干茧感官检验法和切剖茧层的蛹体检验法存在的难学难掌握、检验不准确和检验成本大等问题,研究出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新方法;介绍了采用烘率对照法检验桑蚕茧烘干程度的方法和步骤;经计算列出了“桑蚕茧鲜茧茧层率与烘成的半干茧、适干茧的烘干程度和适干茧茧层率对照表”,以供对照使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动态     
《丝绸》1993,(11)
FD091型热风烘茧机通过部级鉴定列入原纺织部1992年新产品开发计划,由湖州纺织机械厂试制的FD091型热风烘茧机,10月7日,通过了部级鉴定。为改变传统的利用烟道气直接烘茧对干茧质量的不利影响。提高蚕茧干燥质量,探索热风干燥的先进方法,实现烘茧工艺科学化、烘茧设备机械化和连续化,由湖州市丝绸总公司提出,委托湖纺机研制普  相似文献   

15.
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色素差异及烘茧对茧层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茧色蚕品种的血液、丝腺、内外茧层中色素含量及成分的差异,调查了烘茧处理对茧层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茧品种几乎不含类胡萝卜素,而其血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与丝腺和茧层的不同;黄红茧系品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出类胡萝卜素10倍以上,其成分有异于绿色茧,另外茧层中类胡萝卜素的成分有异于血液和(或)丝腺。烘茧处理对绿茧、黄茧及红茧的色素含量和成分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摘天地     
《丝绸》2000,(10)
00 1155 改进烘茧工艺 保全补正茧质 /刘士达 /中国蚕业 ,2 0 0 0 ,No .3,61~ 62蚕茧收烘工作既是一个蚕茧干燥过程 ,又是一个保全茧质、补正茧质的过程 ,山东省丝绸总公司为此于 1996年制定了《烘茧技术管理规范》。在烘茧工作中应认真贯彻《烘茧技术规范》 ,改进烘茧工艺 ,逐步探索一套适应鲜茧基础质量变化的动态的烘茧工艺 ,同时加强烘茧工艺对鲜茧基础的针对性。并对烘茧工艺提出了具体意见。0 0 1156 定纤生丝纤度偏差综述 /陈基达 /丝绸检验 ,2 0 0 0 ,No .2 ,9~ 4 ,16定纤生丝纤度偏差与其四要素有关 ,即原料茧生丝纤度粗…  相似文献   

17.
王力  刘木根 《丝绸》1993,(6):13-17
在热风烘茧生产实际运行的动态条件下,探索了不同的烘茧配温与蚕茧干燥曲线、干燥时间、茧层感温、干茧解舒的关系,为选择适合的热风烘茧工艺配温,提高干茧解舒和工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祚忠  高茂成 《丝绸》1995,(11):39-40
茧层含水率测定仪的研制与应用胡祚忠(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刘茂成(四川射洪县丝绸公司)一、茧层含水率测定仪在生产中的应用从1972年开始,全国实行干壳量评级办法。于壳量测定不仅耗电能,且烘壳过程较长,使干壳量评级办法较难适应收茧现状。干壳量=鲜...  相似文献   

19.
技术问答     
问:怎样防止产生油茧? 答:油茧是一种在养蚕和收烘茧过程中产生的次茧,它除降低干茧上车率外,还严重影响生丝正品率,给缫丝企业带来很大损失。据实验,油茧解舒率比好茧降低20%左右,内层落绪增加2.4倍,小油斑产生轻微夹花丝,大油斑则造成次品,降低生丝品质,为防止和减少油茧发生,应采取如下措施。1.适时采茧,严禁收购毛脚茧。采茧过早,毛脚茧多,表皮未形成硬化几丁质层,干燥时一遇高温,部分毛脚茧就易分离出蛹油,污染茧层成油茧。同时,嫩蛹茧因刚化蛹,皮肤未老化,对温度抵抗力弱,干燥收缩时,蛹皮易破裂.使部分蛹油外渗形成油茧。  相似文献   

20.
鲜茧微波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鲜茧的出蛆、穿头现象,延长鲜茧保存时间,减轻集中烘茧的压力,利用微波杀菌技术,研究微波杀蛆、杀蛹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电子扫描电镜,研究微波预处理对茧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频率为2 450MHz、输出功率为119 W的微波对鲜茧进行240~300 s的预处理,可有效减少鲜茧出蛆、穿头的发生,杀死蚕蛹,同时对茧层结构性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