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械镀锌     
机械镀是一种进入工业应用仅20多年的金属表面防护技术。可以在钢铁件上镀锌、镉、锡和它们的合金。机械镀锌加工零件以紧固件为主,如螺母、螺钉、水管接头以及环链等。一般机械镀锌设备要求单件重量小于1kg,长度小于200mm,镀层厚度从5μm 至185μm,10μm 为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碱性锌酸盐镀锌液中锌的测定,过去大多采用在pH=l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用氰化物将主要元素锌及铜、铁和铅等杂质络合掩蔽,然后加入甲醛解蔽,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镀液中的锌,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使用了剧毒的氰化物.在分析过程中,又危害分析人员的健康.国内外广大分析化验人员对碱性锌酸盐镀锌液中锌的分析测定,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并寻求了许多种新的测定方法.但是,某些方法虽然分析测定准确,测定的步骤却比  相似文献   

3.
4.
机械镀锌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镀锌属于金属零件表面防腐加工工艺中的一种。该工艺采用了与常规电镀锌工艺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常规电镀锌工艺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锌离子在阴极表面上还原为金属锌,同时在阴极表面上还存在着析氢反应 Zn~(2+)+2e→Zn 2H~++2e→H_2在阴极表面上这种副反应对被镀零件来说是有害,造成被镀零件的渗氢从而影响其机械强度,而机械镀锌是利用了机械能量在非电场的条件下在金属零件表面上沉积金属锌层的一种特殊工艺,这种工艺是将被镀零件、碰撞介质、水、化学促进剂及金属  相似文献   

5.
魏新 《电镀与精饰》2013,35(1):28-30
通过对BZ-480锌酸盐镀锌工艺的镀液和镀层性能测试,对比现有的CZ-450氰化镀锌工艺。锌酸盐镀锌工艺的电流密度范围宽、沉积速度快,深镀能力、中性盐雾试验、SF6气体腐蚀试验均满足工艺要求。特别是通过了培须试验的测试,符合高压开关产品对镀锌层无晶须生成的要求。因此,完全可以用无晶须锌酸盐镀锌工艺取代氰化镀锌工艺。  相似文献   

6.
7.
新配槽液添加剂有数量的规定,但生产时间长了,添加剂消耗多少,槽液中添加剂含量是多少?目前绝大多数还不能定量分析,只能靠生产经验补充.槽液温度一般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冬夏温差很大,对于锌酸盐镀锌溶液,高温时添加剂(DPE——Ⅲ)消耗多,低温时消耗少,但都没有具体数据.当其它条件稳定后仍然有因添加剂过多或过少而引起镀件起泡现象.一种倾向是定时定量补充,这样也有问题,每班生产中实际消耗量如果少于补充量造成剩余量逐渐增加,形成掭加剂积累增加如图一.反之,造成添加剂逐渐减少,使槽液添加剂缺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的机械镀锌工艺,即通过在机械镀过程中,添加少许惰性聚合物颗粒,形成复合镀层,使镀层表观及性能得到改善,镀层变得更加均匀,并且增强了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提高了锌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锌酸盐镀锌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了一种碱性锌酸盐镀锌添加剂 DE- 99,并从分子结构上分析了该添加剂的性能特征 ,该添加剂电流密度范围广 ,对温度敏感性小 ,操作简单 ;另外 ,通过电镀试验比较了该添加剂与 DE-81、ZBD- 81光亮组合添加剂的电镀效果。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机械镀锌层的结构特征,是由金属锌组成的不均连均质体系。锌粉按粒径大小可分为普通锌粉、细锌粉和超细锌粉,按形状可分为球状锌粉、片状锌粉和不规则形状锌粉。分析了锌粉的粒径、颗粒形状、金属锌含量对机械镀锌层的影响。试验得出,超细混合锌粉是机械镀锌工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铰链镀锌生产的工艺流程。研究了各工艺过程(包括前处理工艺、镀锌工艺中的加料、基层建立、活化剂A和B的加入量和水抛光以及后处理工艺等)对镀层质量的影响。讨论了废液的处理方法和循环利用。从镀层的外观、空隙率、厚度和耐蚀性等方面研究了所得锌镀层的质量,指出了铰链镀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生产实践证明:当严格控制铰链镀锌生产中的前处理工艺,选择合理的施镀工艺参数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镀锌层。该工艺已经应用于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不同种类冲击介质的物化特性,指出玻璃珠是机械镀锌冲击介质的最佳选择。分析了机械镀锌工艺对玻璃珠冲击介质的质量要求,包括成圆率、表面光洁度和耐磨性能;总结了机械镀锌生产中玻璃珠介质使用的注意事项,主要有避免玻璃珠的污染、选择适当的混珠和恰当的加入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EDEM离散元软件模拟机械镀锌过程,研究了冲击介质以不同速率冲击时锌粉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机械镀锌过程中,锌粉先被纵向压缩,最后通过在纵、横方向进行重排和压缩变形得到镀锌层.上层锌粉主要发生变形和重排,中、下层锌粉以重排为主.当冲击速率为1.0 m/s时,所得机械镀锌层光滑平整,附着力为0级.模...  相似文献   

14.
通过SEM观察了机械镀锌专用锌粉的表面形貌和粒度,分析了其在镀液中的团聚状态。采用Laplace公式近似估算了不同粒径的锌粉颗粒在镀液中的吸附力,结果表明,随颗粒粒度的减小,锌粉间的吸附力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机械镀锌过程中锌粉在工件(Q235钢)表面的吸附和沉积过程,运用电化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了金属锌粉的沉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层建立阶段,锌粉和Sn2 发生置换反应;镀层增厚阶段,锌粉和M2 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使工件表面和锌粉颗粒表面之间产生库仑引力,导致锌粉颗粒在工件表面沉积。  相似文献   

16.
碱性锌酸盐镀锌常会出现镀层起泡故障,严重影响镀层质量。分析了碱性锌酸盐镀锌各个工序中镀层起泡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控制方法:碱性镀锌镀层起泡的原因很多,实际电镀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钾盐镀锌工艺中的各主要工序(包括除油、酸洗,镀锌、钝化和废水处理),提出了清洁生产的建议,同时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铸铁五金件表面存在的缺陷及其对镀锌层质量的影响。介绍了铸铁五金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及其机械镀锌工艺流程。指出了各工艺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机械镀锌作为一种新型镀锌工艺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介绍了国内机械镀锌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新型无氰碱性镀锌体系的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对从该体系和从传统的碱性镀锌体系中获得的锌镀层的结构分别进行了测试。讨论了新型镀锌光亮剂的用量对锌镀层含碳量的影响。比较了传统酸性锌和碱性无氰锌与新型碱性无氰锌的钝化时间与钝化膜含铬量的关系.同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中性盐雾实验。研究了新型镀锌体系在铸铁件上的镀锌效果,对其均镀能力、深镀能力和耐蚀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碱性锌为定向晶体沉积,而新型碱性锌为不定向晶体沉积。锌镀层的含碳量起初随着新型镀锌光亮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然后趋向于平稳。3种镀锌体系镀层的含铬量均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是新型镀锌层的含铬量最高,同时,在中性盐雾实验中其耐蚀性最好。新型镀锌体系在铸铁制件——刹车件上的镀锌效果良好,且其在NSS 1000h的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耐蚀性能。均镀实验证明其分散能力达到84.2%,深镀能力也达到了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