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碱性锌酸盐镀锌液中锌的测定,过去大多采用在pH=l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用氰化物将主要元素锌及铜、铁和铅等杂质络合掩蔽,然后加入甲醛解蔽,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镀液中的锌,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使用了剧毒的氰化物.在分析过程中,又危害分析人员的健康.国内外广大分析化验人员对碱性锌酸盐镀锌液中锌的分析测定,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并寻求了许多种新的测定方法.但是,某些方法虽然分析测定准确,测定的步骤却比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BZ-480锌酸盐镀锌工艺的镀液和镀层性能测试,对比现有的CZ-450氰化镀锌工艺。锌酸盐镀锌工艺的电流密度范围宽、沉积速度快,深镀能力、中性盐雾试验、SF6气体腐蚀试验均满足工艺要求。特别是通过了培须试验的测试,符合高压开关产品对镀锌层无晶须生成的要求。因此,完全可以用无晶须锌酸盐镀锌工艺取代氰化镀锌工艺。 相似文献
6.
7.
新配槽液添加剂有数量的规定,但生产时间长了,添加剂消耗多少,槽液中添加剂含量是多少?目前绝大多数还不能定量分析,只能靠生产经验补充.槽液温度一般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冬夏温差很大,对于锌酸盐镀锌溶液,高温时添加剂(DPE——Ⅲ)消耗多,低温时消耗少,但都没有具体数据.当其它条件稳定后仍然有因添加剂过多或过少而引起镀件起泡现象.一种倾向是定时定量补充,这样也有问题,每班生产中实际消耗量如果少于补充量造成剩余量逐渐增加,形成掭加剂积累增加如图一.反之,造成添加剂逐渐减少,使槽液添加剂缺乏. 相似文献
8.
9.
锌酸盐镀锌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了一种碱性锌酸盐镀锌添加剂 DE- 99,并从分子结构上分析了该添加剂的性能特征 ,该添加剂电流密度范围广 ,对温度敏感性小 ,操作简单 ;另外 ,通过电镀试验比较了该添加剂与 DE-81、ZBD- 81光亮组合添加剂的电镀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碱性锌酸盐镀锌常会出现镀层起泡故障,严重影响镀层质量。分析了碱性锌酸盐镀锌各个工序中镀层起泡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控制方法:碱性镀锌镀层起泡的原因很多,实际电镀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钾盐镀锌工艺中的各主要工序(包括除油、酸洗,镀锌、钝化和废水处理),提出了清洁生产的建议,同时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
介绍了新型无氰碱性镀锌体系的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对从该体系和从传统的碱性镀锌体系中获得的锌镀层的结构分别进行了测试。讨论了新型镀锌光亮剂的用量对锌镀层含碳量的影响。比较了传统酸性锌和碱性无氰锌与新型碱性无氰锌的钝化时间与钝化膜含铬量的关系.同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中性盐雾实验。研究了新型镀锌体系在铸铁件上的镀锌效果,对其均镀能力、深镀能力和耐蚀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碱性锌为定向晶体沉积,而新型碱性锌为不定向晶体沉积。锌镀层的含碳量起初随着新型镀锌光亮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然后趋向于平稳。3种镀锌体系镀层的含铬量均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是新型镀锌层的含铬量最高,同时,在中性盐雾实验中其耐蚀性最好。新型镀锌体系在铸铁制件——刹车件上的镀锌效果良好,且其在NSS 1000h的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耐蚀性能。均镀实验证明其分散能力达到84.2%,深镀能力也达到了5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