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于对焦炭需求的快速增长,炼焦煤需求相应增加,导致优质焦煤资源日益短缺.贵州的盘江、水城、六枝矿区,煤储量达到100多亿t,其中盘江矿区的焦煤、肥煤、1/3焦煤质量最优.贵州红果煤是该地区上二叠统龙谭组焦煤[1],该煤变质成因复杂,形成了独特的炼焦煤指标特征.引进该矿点焦煤,与山西介休焦煤开展了全面的对比评.价,并进行了小焦炉配煤对比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炼焦煤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资源的26.25%,2000年生产的炼焦原煤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47.46%,共生产炼焦洗精煤1.1亿t,其中90%以上为冶炼用洗清煤。2000年中国生产焦炭1.2亿t,出口焦炭1520万t。2000年盘江煤电公司生产炼焦洗精煤200万t。  相似文献   

3.
<正> 炼焦精煤的质量对出口创汇和冶金工业影响很大,因此各部门、各级领导都很关心。以下对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一、我国炼焦煤的资源情况我国煤炭储量很大,原煤产量很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煤炭是主要能源,按人口平均,储量及产量则很少,我国炼焦煤资源仅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36.4%,尤其是强粘结煤更少,其中肥煤仅占5.0%,焦煤6.4%,瘦煤4.4%,这三类共占15.8%。炼焦煤资源不仅少,而且分布极不均匀。据测算,炼焦煤保有储量中,60.59%集中在华北,其中山西占56%,西南占7.88%,西北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无烟煤、贫煤、不黏煤和长焰煤等非炼焦煤的性质及在炼焦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利用非炼焦煤代替部分焦煤炼焦,成本优势十分明显,既可缓解焦煤资源不足的压力,还能优化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煤炭加工利用旨在提高煤的应用价值。煤炭加工工艺方法,可归纳为煤的物理加工和煤的化学加工两大类。煤的物理加工又称初步加工,包括筛选、洗选和成型等工艺过程。煤的化学加工,又称深度加工。在煤深度加工工艺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为煤焦化。煤焦化工艺只适用于炼焦煤。我国煤炭资源中,炼焦煤约占35%,非炼焦煤约占65%。为提高非炼焦煤的经济价值,应引起关注的课题是不粘煤和弱粘煤的加工利用。我国不粘煤、弱粘煤储量分别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11.80%和3.90%(1987年统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炼焦煤综合利用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青 《煤炭转化》1992,15(4):53-57
我国非炼焦煤中的不粘煤、弱粘煤分别的占煤炭总储量的11.80%和3.90%。这两种煤具有低灰、低硫、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燃点低、反应性好的特点。除极少数可用作炼焦配煤外,目前大多数用作动力煤。本文就这些煤种提出了几个加工利用方案,旨在提高这些煤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汾西矿区既有高硫焦煤资源又有低硫优质焦煤资源的特点,并结合矿区生产和场地、运输等条件,提出了高硫和低硫冶炼精煤的合理配煤方法以扩大炼焦精煤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申明新 《洁净煤技术》2006,12(3):10-13,16,124
系统地研究了河北省炼焦煤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发现省内开滦、峰峰和邢台3个主要炼焦煤矿区的性质各有特点,其中开滦矿区以稀缺的肥煤资源为主,峰峰矿区因受火成岩影响而从肥煤、焦煤到瘦煤资源均有,邢台矿区则以低灰、低硫、低变质的1/3焦煤为主,且其煤的可选性也最好,精煤回收率也最高。而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各区的重点钢铁企业几乎都需用河北省的炼焦煤配煤炼焦。  相似文献   

9.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含煤面积670Km2,占总面积2448Km2的27.4%。煤炭远景储量123亿吨,上表储量68.926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13.81%,占全国总储量的0.68%,俗有"织纳煤田"之称。可采煤层大多为低磷、低中灰、低硫、低挥发份、含碳量高、高熔点、高热值的优质无烟煤。可作为化工用煤、电厂燃煤等用。但是由于受交通条件、地勘级别、开采技术等的限制,煤炭资源开采程度还很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利用率不高,多为燃料型用煤等粗放型利用。煤的深加工、精加工及后续产业链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正>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地质总储量为2758亿t。特别是近年来在陕北榆林、神木、府谷一带,发现了著名的神府煤田,1986年底探明保有储量1241亿 t,煤种为长焰煤、不粘结和弱粘结煤,均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和气化煤。煤价便宜。因此,今后在陕北就地利用廉价  相似文献   

11.
淮南谢一矿深部优质炼焦煤资源主要为肥煤和焦煤。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本区优质深部煤炭资源,以该区4种主要炼焦煤为原料,采用正交法设计配煤方案,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炼焦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排列了各原料煤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当配煤中气煤、1/3焦煤、肥煤、焦煤质量比为15:35:10:40时,焦炭的综合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阐述了我国非炼焦煤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煤质特征,提出了各种非炼焦煤的综合利用途径,探讨了矿区煤气化的一些问题。一、我国非炼焦煤资源我国煤种资源分布极不平衡,非炼焦煤中的褐煤、无烟煤和不粘煤的储量较多,而优质动力煤、弱粘煤的储量却较少。我国非炼焦煤的储量和产量见表1。我国煤炭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华北区的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我国各大区的煤炭储量见表2。  相似文献   

13.
<正> 盘江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已探明保有储量75.39亿 t,炼焦用煤占本区总储量的64.44%,为发展炼焦工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我局1987年从山西引进的 TJ—75型改良炉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利用此炉已炼出合格的三级冶金焦。而且试验表明,如再降低原料煤的灰分,适当调节配煤比,用其冶炼铸造焦也是完全可行的。1 发展铸造焦生产的重要性铸造焦是铸造工业使用的一种专用焦,它与冶金焦相比,具有灰分低(A_d<12%)、硫分低(S_(t,d)<0.8%)、反应性低、强度高、块度大等特点。全国机械行业有大小冲天炉7000  相似文献   

14.
<正> 云南省年产焦煤约180万t,其中70万t是由大、中型的机焦炉生产的,其余的几乎都分布在滇东北地区的宣威、富源、曲靖、师宗等四县的一百多个矿点,用锅底圆窑、马槽形方窑和堆烧式的偏坡窑土法炼制的。土法炼焦结焦率低,一般仅为50%以下,资源浪费大。我国南方煤炭资源较少,适合炼焦的煤就更少。云南省炼焦煤大多是低灰、低硫的主焦煤,其赋存条件差,煤层薄,地质构造复杂,顶底板破碎,煤层倾角大,瓦斯含量高,因而开采成本高。由此看来土法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言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总储量中可用于炼焦的煤资源只有1/3。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优质炼焦煤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土焦生产严重失控,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尤其浪费我国紧缺的优质炼焦煤资源,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家曾一再制定政策对土焦生产加以限制,以机焦取代土焦。但到目前为止,土焦生产有增无减。据统计,截止1988年我国土焦产量已由建国初期的年产1.1万t上升到1500万t,占焦炭总产量的24.2%,其增长速度令人吃惊。因此,必须从国情出发,寻找出一条可行  相似文献   

16.
刘彦军  蒋恩 《燃料与化工》2011,42(5):25+27-25,27
目前炼焦煤资源紧张,尤其是低硫、低灰、结焦性能好的优质煤更加稀少。为了更多使用高挥发分弱黏结性煤,广泛研究煤的预处理技术圆,捣固炼焦工艺作为一种炼焦预处理技术,因具有扩大炼焦煤资源,提高焦炭质量等优势已被国内外企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40kg荷重试验小焦炉进行配煤炼焦试验,为焦炉生产提供准确的配煤方案,及时指导炼焦生产。在炼焦煤供应不稳定、优质炼焦煤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为优化配煤和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40 kg实验焦炉,对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常用炼焦煤进行低品质煤替代高品质煤的炼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3 000 m3级高炉用焦炭质量的前提下,瘦煤替代焦煤的极限比例为14%;瘦煤、气煤替代1/3焦煤的最佳比例分别为15%、8%,可达到优化配煤结构、降低配煤成本和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目的。替代实验初步说明低品质煤替代高品质煤炼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进一步在生产焦炉上进行综合优化。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洗精煤尤其是炼焦精煤不足,据资料介绍,1990~2000年,我国钢铁工业等对洗精煤的需求量与规划生产量比较,规划生产量短缺800~1200万t,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计划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拨款108875万元,对55个洗煤厂改扩建,增加处理能力4760万t,但仍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在访问用户时获悉:某大型钢铁公司今年计划进口炼焦精煤40万t,其价格折合人民币460元/t。林西矿洗煤厂生产14级冶炼精煤,其主要焦化指标,S_(t,d)=0.8%、V_(900)~(daf)=24.10~24.91%、Y=19~25mm、G_(RI)=86~89,是低硫和强粘结性优质炼焦煤,是我国极其短缺的矿物资源,畅销国内市场,极受用户  相似文献   

20.
通过配煤炼焦小焦炉试验确定了优质低价焦煤的应用方案,并最终应用到焦化工业生产中,实现了对优质低价焦煤的创新应用,扩大了炼焦煤资源,在保证焦炭质量稳定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焦炭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