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结焦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较为常见的故障,它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本文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根据本人几年来的流化床锅炉调试和运行经验,分析流化床锅炉结焦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预防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系统较为复杂,为了确保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实施有效的控制。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控制策略是控制系统的难点和核心。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相较于煤粉炉存在滞后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燃碳燃烧是该类型锅炉燃烧发热的主导因素。针对于此,通过对某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即燃碳模型的构造和相关机理的分析,估算了其炉膛内的即燃碳量。将估算结果应用于锅炉控制系统中,可以有效提高机组负荷的动态响应特征,促进机组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燃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输送系统、喷枪结构、给料方式及分离器等方面的技术特点;论述了燃烧煤泥时对流化床温度、返料器温度、料层差压、炉膛差压和锅炉负荷等参数的控制与调整;应用此锅炉燃用煤泥或矸石,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已基本成熟,制造和运行成本都较低,在保证高效燃烧的基础上能显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可以满足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标准。虽然流化床锅炉是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锅炉的结焦事故是危害循环流化床锅炉安全运行原因之一。论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优缺点,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进行了分析,运用实例介绍了结焦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化工设计通讯》2016,(9):41-42
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技术在现代技术当中属于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的燃烧技术,和其他传统的燃烧方式相比较,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技术具有污染相对较低、效率相对较高的特点,并且在适用范围方面也是相当广泛的,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劣质煤。但是其中的燃煤粒度需要符合一定的粒度要求,首先对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不同锅炉对燃煤粒度的要求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燃煤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氮肥》2015,(4)
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结构,针对日常操作运行中曾出现高温过热器爆管、水冷壁泄漏、炉膛床料结焦、尾部烟道二次燃烧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预防措施,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原大化公司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3台,水冷壁均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运行中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先后都出现了泄漏,泄漏部位:炉膛下部卫燃带与水冷壁管过渡区域管壁处泄漏;炉膛四周角落区域管壁处泄漏。锅炉运行中物料对水冷壁管的冲刷、磨损是水冷壁管发生泄漏的主要因素。由于进煤质量较差,煤矸石多,为了提高锅炉运行保险系数,常以较大的一次风量运行,造成烟气流速过快,加剧了锅炉水冷壁管的磨埙。由于燃烧煤中含有硫及其他  相似文献   

8.
吴庆魁 《中氮肥》2011,(2):43-45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是一种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其煤种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水冷壁管磨损、锅炉易结焦、点火难及  相似文献   

9.
《中氮肥》2017,(4)
如何协调并解决炉内高效深度脱硫、燃烧过程深度低氮排放、燃料充分燃烧和锅炉保持较高热效率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循环流化床技术持续发展的一个课题,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CFB)深度低氮燃烧技术一直没有形成很统一的概念和具体的技术改造措施。而如今,太原锅炉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流态重构节能超低排放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兖矿国宏化工有限公司2台13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实践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重构节能超低排放技术进行技改后,与常规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在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等方面优势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是宽筛分的煤粒在适当的气流速度下,在床中一边沸腾运动、一边燃烧,它既不同于煤粉锅炉燃烧方式,也不同于层燃炉的燃烧方式,而是经筛分的各种不同大小的煤粒沸腾燃烧。入炉煤的颗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风帽及理管的安全运行有很大影响。1我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问题我公司使用的三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系哈尔滨锅炉厂利用美国燃烧动力公司技术设计制造的FICIPC型细粒子低速循环流化床锅炉,属国内首次使用。我公司第一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子1998年10月开始投运,该锅炉给…  相似文献   

11.
杨淑彦 《中氮肥》2006,(1):24-26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在25%~110%负荷范围都可稳定运行,这对中小型调峰电厂、自备电站及热电站非常适合,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自然循环水管锅炉,采用旋风分离器组成的循环燃烧系统,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过热器分高、低两级,中间设喷水减温器,尾部设三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从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该型锅炉运行正常,但基于其自身特点,在点火和运行控制方面有别于其他同类锅炉,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了解水煤浆流化燃烧过程的规律,以"小室"为基础,结合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及传热、水煤浆燃料的热解、挥发分及焦炭燃烧、污染物生成等子模型,建立了水煤浆在流化床锅炉中燃烧的综合数学模型。分析了当水煤浆流化燃烧装置锅炉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及燃料中的挥发分份额等参数发生变化时炉内有关参数沿炉膛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煤流化床锅炉相比,水煤浆燃烧锅炉炉膛底部的温度明显较低。另外,锅炉负荷越大,炉内温度越高,燃烧条件越好;过量空气系数对燃烧的影响并不是单调变化关系;煤种挥发分越高越有利于燃料的燃烧。  相似文献   

13.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料仅占床料的3%左右,其余是不可燃的固体颗粒。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殊的流体动力特性使得气固和固固混合非常好,因此燃料进入炉膛后很快与大量床料混合,燃料被迅速加热至着火温度,而同时床层温度没有明显降低。因此所有煤种均可在其中稳定高效燃烧。运行中变换煤种时,燃烧设备和锅炉本体不做任何修改也可取得较高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现状 1979年芬兰生产首台20t/h商业化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到目前,世界有216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在运行和安装,或已定购和正在建造中,遍及欧洲、北美、日本、中国、南朝鲜等国。循环流化床技术与鼓泡流化床技术一样,原出于化学工业中的一种燃烧工艺技术。1975年西德鲁奇公司把这项技术用于锅炉燃烧。其流程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历经10年后,这种锅炉已显示了优于鼓泡流化床的特点,发展极快,锅炉容量由50、150、270t/h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富氧燃烧技术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春  赵地 《广州化工》2009,37(5):29-31
富氧燃烧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创新型节能技术,CFB锅炉富氧助燃结合了CFB锅炉和富氧燃烧技术共同的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富氧燃烧应用于循环流化床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讨论了富氧燃烧技术应用于CFB锅炉的方案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性能的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奇 《氮肥技术》1999,20(3):10-12
本文针对氮肥厂的工况和燃料特性,研制开发了新循环流化床系列锅炉。该锅炉采用了低倍率循环燃烧技术,蝶形布风板,埋管受热面高位置,中温惯性分离器、L型直吹阀组成返料系统、低烟速防磨、高温炉膛护墙以及旋转切问二次风等技术。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为核心的多联产洁净煤技术,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循环热灰作为热载体对煤进行干馏或气化,并将燃烧-干馏以及燃烧-气化两种组合的几种多联产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为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指出以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是燃煤电厂实现高效、环保、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随着国家对节能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循环流化床锅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循环流化燃烧的特点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结构出发,从业主角度,提出了对安装施工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锅炉以炉内、外循环相结合的方式燃烧,燃料处于流化状态。燃料适应范围广,多以低热值煤泥、煤矸石、混煤等作为燃料提供热量,燃料颗粒度大,通常d50约为8mm。炉膛受热面的磨损是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寿命、长周期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某300MW/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从磨损机理出发,以炉膛内部燃料的运动形式分析各区域的磨损,同时对类似区域的磨损进行比较,得出最优的防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叙述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完善化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