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表沉降是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引起的主要变形。各种监控量测手段已经普遍应用到隧道施工管理过程中,如何很好地利用测得的变形数据去反馈施工和设计,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文章根据南京地铁2号线隧道浅埋暗挖区间段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最大地表下沉速率和最大下沉速率时的地表下沉量与变形稳定时的沉降量和隧道施工的主要纵向影响范围均具有线性关系的结论,线性系数与影响沉降变形的诸多因素有关,可通过具体工程实测数据回归得到。  相似文献   

2.
浅埋隧道下穿重要基础设施时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及周边环境变形控制是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管棚法是一项提高岩土稳定的重要技术措施。结合福建某大跨扁平超浅埋隧道采用超长管棚法下穿铁路干线的工程实践,分析棚架体系工作原理,总结出超浅埋暗挖隧道超长管棚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考虑三步掘进预留核心土施工过程,分析地表沉降规律及隧道支护结构内力分布特性,优化现场支护参数及支护措施设置,结合实测结果验证了计算结果及支护措施的合理性,并结合施工过程及环境特点对地表变形原理进行详细探讨。最后基于实测地表沉降,对超长管棚施做引起的沉降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际工程特点提出轨道变形控制措施,并从管棚施工技术要点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沈阳五爱隧道施工诱发地表沉降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所导致的地表沉降预测和控制,是隧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作者以沈阳五爱隧道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值与实测值,以及隧道埋深对地表沉降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地表沉降量和现场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所选取的土体计算参数、本构模型和边界条件的正确性.隧道埋深对隧施工的地表沉降影响较大.同时,得到了一些对其他类似工程地表沉降预测及控制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4.
浅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将传递至地表进而形成地表沉降,施工前准确预测地层位移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的前提。基于复变函数法,利用逆映射函数求解z平面复势函数的级数形式,并结合柯西-黎曼方程(C-R条件)对Verruijt提出的浅埋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隐式解析解中的解析函数求导,得出了浅埋隧道应力及位移函数的级数显式表达式;与Verruijt隐式解析解相比,该显式解析解直观,便于被工程人员使用,其编程计算量也较小;为确定显式解析解中的未知系数,基于浅埋隧道洞室变形产生的原因,提出了3种隧道洞室边界的变形模式和2种变形比率,合理调整变形比率可以实现多种边界条件组合。工程实测地层位移与显示解析解的计算结果吻合度高,验证了所提显式解析解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浅埋大跨隧道的地表沉降观测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敬  胡伍生 《山西建筑》2006,32(19):255-256
隧道现场施工监测贯穿于隧道施工的全过程,通过监控量测实现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结合茅山东隧道新奥法施工,介绍了浅埋大跨隧道的地表沉降观测方法与基本要求,并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6.
因黄土的膨胀特性导致的隧道地表沉降和变形坍塌事故屡见不鲜。为探究浅埋段膨胀土隧道地表沉降和变形控制技术,结合在建太兴铁路TXXS-2小河沟段膨胀土隧道施工,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膨胀土的特性、胀缩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合监控量测数据结果,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技术。通过对膨胀土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引用了膨胀土的判别函数式,对膨胀土的膨胀潜势进行了分类,根据膨胀潜势情况指导施工;研究了膨胀土强度特性,建立了强度与含水量、干密度、饱和度的关系,并对有效蒙脱石含量对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理论上分析了晶体胀缩的根本机理;根据对膨胀土胀缩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隧道的膨胀潜势等级和隧道特殊地质特征,通过现场土工试验,确定了小河沟隧道胀缩影响因素及其曲线关系;通过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量测,结合关系曲线和现场情况,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处治措施,指导现场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7.
研究贵阳地铁1号线新长区间浅埋暗挖法施工地表沉降规律,认为地表沉降在时间上经历稳定及微小变形阶段、急剧变形阶段和趋于稳定三个阶段,采用修正Logistic函数对测点变形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模型拟合的精确度较高。同时提出了类似地质条件下地表沉降预测分析模型方程。通过对横断面沉降曲线分析,认为距离相近的单线双洞隧道,先通过的隧道地表沉降量完成总沉降量的60%以上,后通过隧道地表沉降较小。  相似文献   

8.
黄土隧道具有埋深浅、开挖时变形量大、稳定性差的问题,下穿既有建构筑物时,给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需保证开挖过程中变形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针对黏质黄土地层高铁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拱顶及地表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黏质黄土地层中隧道的沉降量与埋深及开挖方法有直接关系,相同的埋深下地表沉降与拱顶沉降有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其比值与施工方法的相关性不大。进一步得出了基于地表沉降控制要求的黏质黄土地层高铁隧道施工变形控制基准:Sv=[δ]/iH,可供类似工程进行变形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蔡晖 《土工基础》2013,27(1):63-65
对横向倾斜地表地层条件下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以V级围岩双线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横向地表倾斜角度(水平、1∶20、1∶10、1∶8)和10 m隧道埋深的条件进行组合,共4个模型,通过对沉降曲线形态、沉降槽宽度、反弯点位置、沉降范围进行分析并初步揭示倾斜地表情况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上软下硬地层中,双线隧道施工诱发地表沉降规律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双线隧道施工完成后,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呈非对称分布,先行隧道上方的地表沉降量大于后行隧道上方的地表沉降量;双线隧道错距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曲线最大值位置由先行隧道上方逐步向后行隧道上方移动,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后行隧道穿越监测断面之前。数值模拟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隧道埋深和隧道间距对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影响较大,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隧道埋深及隧道间距对地表沉降产生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显示,双线隧道施工诱发地表沉降计算公式中的i值与隧道开挖顺序无关,最大沉降量比γ直随隧道间距增加而轻微减小,当开挖错距在隧道开挖纵向影响范围内时,γ值变化不大。引入参数γ对双线隧道开挖地表沉降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地表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浅埋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对维护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但目前广泛应用的Peck公式对浅埋区间隧道的适用性较差。本文以北京地铁14号线与7号线10个地铁区间工程为背景,基于叠加原理,研究适合于浅埋双线隧道的叠加Peck公式的应用;通过对大量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位移反分析,得到适用叠加公式的区间隧道埋深范围;总结北京地区黏性土与砂性土互层的特定地质条件下浅埋双线隧道开挖引起的沉降槽宽度参数K和地层损失率Vl的取值范围;通过实际工程的验证,证明所研究的沉降公式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结果可为北京地区后续的地铁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成伟  范雨  姚旭朋 《建筑施工》2020,42(2):280-283
以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伸段石井站—亭岗站区间隧道施工为背景,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对上部软土下部灰岩复合地层地表横向沉降和隧道轴线上方地表纵向沉降随盾构开挖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对比了横向与纵向沉降预测公式与实际监测值,分析了沉降量值与沉降范围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除了施工因素影响外,该类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与修正Peck公式基本吻合,最大沉降量值受地层体积损失率影响,主要沉降影响范围的控制因素有隧道埋深、双线隧道间距、隧道穿越层的性质;纵向沉降发展规律与Sagaseta公式基本吻合,沉降快速发展区范围控制因素有隧道埋深、纵向地层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沉降控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文兴 《市政技术》2006,24(6):398-401,412
按地面建筑物沉降、地面沉降变形的不同要求对沉降控制问题作出分析,给出了相关的控制基准经验公式。结合南京地铁鼓-玄区间隧道具体情况,对浅埋暗挖隧道地表、建筑沉降进行监测,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的分析,阐述了在设计及施工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时应注意的事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某城际铁路一浅埋偏压隧道工程实例,运用Midas GTS程序对隧道开挖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围岩及地表的变形规律和力学行为.分析结果与现场监测量测资料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可为类似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与施工指导.  相似文献   

15.
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青州至临沭高速公路穆陵关隧道,对浅埋三车道大跨度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特征进行现场监测,探讨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开挖方式,分析采用三台阶七步平行线流水开挖引起的隧道地表沉降变形特征。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发现,在浅埋大跨度隧道管棚施过程中和开挖到达掌子面前方时,地表已经发生先行沉降位移。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影响隧道中心附近地表变形的关键步序分别为上、中台阶开挖以及下台阶和仰拱施做,处于左右洞之间的地表变形受到左右洞两次施工干扰,大于左右洞外侧变形。掌子面施工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掌子面之后的1倍洞径(D)范围内,距掌子面1D距离之后,其变形逐渐变缓,最终地表沉降变形分布呈现整体向优先开挖一侧的偏态性。采用三维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元模拟隧道的施工过程,研究隧道地表沉降变形特征,其结果与现场监测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所得结论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埋暗挖不同工法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工程或地下洞室的修建会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既有建筑物受到影响,对地面产生变形.本文结合结构地层模型,采用邓肯-张的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考虑了浅埋暗挖2种工法施工对隧道上部地表沉降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场地的地铁隧道开挖方式不同对地表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一定规律性和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陈扬勋  杨献永 《山西建筑》2009,35(13):338-339
通过利用土木工程FLAC^3D软件,对浅埋暗挖双线平行隧道在不同的围岩、不同的间距与埋深比值L/H的情况下,地表沉降曲线的形状及形状预测方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得出双线地表沉降槽形状受L/H影响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高伟  许英姿  宋风超 《山西建筑》2011,37(21):152-153
采用解析法研究穿越地表建筑物浅埋隧道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推导出了穿越地表建筑物浅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公式,依托广州地铁五号线右线区庄区间隧道穿越地表建筑物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可为类似穿越已有建筑物隧道工程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9.
 重叠隧道施工必然发生相互影响,产生诸如地表沉降难于控制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浅埋富水软弱围岩条件下修建重叠隧道,此类问题更加明显。通过对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国贸~老街区间重叠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实测分析,得出了富水软弱围岩条件下浅埋暗挖重叠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运动规律。在该类地层条件下施工重叠隧道,具有变形量大、地表沉陷突发、地层损失率高(地层损失率高达9.2%,远大于一般地层)、地表横向沉降槽局部曲率和斜率大的显著特征。结合隧道围岩性质试验成果和现场工程条件,对地层变形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类围岩条件下施工浅埋暗挖重叠隧道控制地层变形的技术措施,并在深圳地铁I期工程的后期施工中得到充分利用,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成果对同类地层暗挖重叠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控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70余座浅埋暗挖法修建的隧道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影响地层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浅埋暗挖隧道的最大沉降量计算公式。同时还得到几点地层变形规律,如:最大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值的概率分布近似成正态分布;随着围岩稳定性由好变坏,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值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隧道跨度为5~10 m时,II,III,V类围岩条件下的最大地表沉降值与上覆土层厚度关系呈凸形状,II,III类围岩的最大拱顶沉降值在埋深25 m范围内随隧道埋深增大而增大;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比值多为0.5~1.5;在埋深小于20 m范围内,沉降槽宽度多为(8~12)R(R为等效半径)。最后对50余座产生塌方隧道的坍落高度和塌方量进行统计,并对影响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隧道进一步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