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唐以前,乡愁诗繁复多样的景物描写具有宽广的表现力和美学功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乡愁诗的景物描写不断走向成熟,从情景的疏离逐渐向情景的融合发展,"有我之景物"逐渐取代乡愁诗中"无我之景物"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贯穿着故土情结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例,以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境为背景,论述萧红小说创作中的乡恋与乡愁.  相似文献   

3.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最情深意长、婉转动人的一曲。从诗的特质方面来说,《乡愁》是自我与非我的情思契合,是时空的跨越,是心灵的现实化;从诗的形式方面来看,《乡愁》一表现为结构美,二表现为音乐美。因此,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可以说是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乡恋与乡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贯穿着故土情结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例,以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境为背景,论述萧红小说创作中的乡恋与乡愁。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的《乡愁》诗写于1972年,因对当时赴台大陆人的心境恰如其分的把握,一经写出即风靡两岸。此诗平淡清新,而情感深沉动人,充满了一种节制美,这与诗中修饰词的运用不无关系。从《乡愁》的修饰词的特质、作用出发,对其与诗中节制美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作为校园文学作者,其创作多以爱情与乡愁为主题,并以网络写作为时尚.但校园文学社团已无法扮演校园文化的主要建设者的角色,而社会给校园写作者的文学阵地有限,商业化包装与炒作也给校园文学写作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必须从社会环境和写作者自身采取应对的策略,促进校园文学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看了青岛市跨海规划前的地图,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青岛市的两个区青岛区和黄岛区形成两个尖尖的角,隔海相望.虽然直线距离并不远,却因这一湾浅浅的海水被隔成了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百年孤独》与《百年不孤》分别从马孔多镇和双龙镇入手,书写百年历史变迁,以外来文明的冲击为背景,反思拉丁美洲文化内涵,发掘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文化精神。两部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采取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后者整体上以写实为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魔幻色彩。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历史和逻辑双重视角,以中国共产党80年光辉历史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为主线,认为中国社会与中国共产党已经融为一体。中国共产党以其独特创新精神有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中国社会现代化又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现代特性,使其成为一个现代化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建设发展与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一直都存在着冲突,保护城市古建筑就是为了保留城市文脉,传承城市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从文化营销角度,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文化旅游和文化体验活动向大众传承城市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形成城市古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以岭南古建筑杰出代表陈家祠的文化旅游营销问题分析为例,阐释了古建筑最大程度发挥其文化传播作用的战略实施方法,为城市古建筑管理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文化营销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之仅论词力主“自有一种风格”,他以自己的词作实践了自己的词论。其词在内容上承袭花间派多写男女之情,在风格上却少有香艳禾农丽之风,体现了一种语淡情浓的民歌风味,又于清新委婉之余多了一份清旷飘逸之意,从而在北宋中后期词坛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2.
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探讨老舍中篇小说《月牙儿》叙述视角的变化,通过这种转换表现出浓厚的理性审视意味,从而表达作家对人性以及世界的感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是中西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两部小说都通过大胆的想象,利用虚构怪诞的情节和幻想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中所描绘出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得到了更为集中突出的表现;同时两部作品对假学究、假儒生以及人性善恶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开明君主以及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就以上几点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狂欢化的历史传奇小说——王小波《青铜时代》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铜时代》是王小波小说中一部以古代传奇故事为蓝本的历史传奇小说 ,也是最为荒诞、最难理解的一部小说。王小波以古今交融的对话式手法 ,以诙谐欢快的笔锋、丰富奇妙的想象 ,对人间的苦难和生存的荒诞性进行了犀利的反讽和深刻的揭示 ,并寄寓了对于理想、人性和历史的沉思。本文借鉴俄文艺理论家国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 ,探讨和解读这部充满奇情异彩的历史传奇小说 ,从小说的内容、形式、人物、情节、语言诸方面说明其独树一帜的狂欢化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独龙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情,而独龙族纹面女是独龙族的特色之一。本文从纹面的溯源入手,分别介绍了纹面的制作过程极其图案分析,最后论述了纹面现状及笔者观点:独龙族纹面现象的消失是必然的。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抢救性的真实的记录他们历史。  相似文献   

16.
意境理论是唐以后诗歌理论中大量使用的一个概念,也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论范畴。在我国诗歌乃至其它抒情作品中,意境是最高的美学追求、而意境的创造则有赖于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统一。要达到这种统一,就必须处理好"藏"与"露"、"显"与隐"的关系,即"隐秀"的关系。探讨了"隐秀"与"意境"理论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隐秀"理论对意境理论发展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方方近期小说<水随天去>所反映的传统女性问题进行了心理分析,指出:弃妇这一特定女性的情感是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秩序中走向两极的分裂情感.它一端指向过去的有爱情感,一端指向现在的无爱婚姻;无法弥合的裂痕使弃妇这类女性遭受着肉体、精神、人格的摧残.小说企图为这种分裂的情感找到一条回归之路,但命悬一念的侥幸心理只能让这类女性遁入情感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纪念物、遗址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缅怀学习、参观游览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是培育旅游业新增长点、拓展和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结构和布局、丰富旅游文化形象、壮大旅游业产业地位的战略性工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英语精读教学深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启发学生深入了解英语的特点及其学习规律、语言与逻辑思维的关系、语言和历史及民族传统的联系等具体做法,并且总结了这些做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是对鲁迅十分推崇和敬仰的一位当代作家,在创作上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系。她坚守鲁迅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原则,关注民生、关注现实,表现出“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的创作特征。在具体的小说创作中,王安忆还继承了鲁迅在五四时期所开创的“女性解放”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主题并对其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思考。另外,王安忆的散文里流露出鲁迅散文的“表现心灵的奥府,反映深邃的人性,具有深刻内涵”的风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