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地势地形的复杂多样,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大数据信息化的加快为地理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渠道,改变了传统人工实地测量收集相关数据的方法,采用地图矢量化以及GEOWAY数据采集的方法使地理信息采集适应当下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为勘测和开发地貌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信息,从而推动地理信息行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文章针对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邢帆 《中国信息化》2014,(21):32-36
今天的测绘地理信息不但能够记录地貌,还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分析工具为交通、旅游、甚至税收等多行业服务。400年前,当徐霞客仅靠双脚游历山川,风餐露宿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今天测绘地理信息的获得已经能够依靠无人机了,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测绘地理信息不但能够记录地貌,还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分析工具为交通,旅游、甚至税收等多行业服务。今天的江西就已经能够实现400年前这些无法想像的场景。据了解。江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是根据国家创新信息化的要求。按照全国建数字城市,建立公共平台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高振华介绍。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服务政府,为政府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还能够作为工作平台,服务每个厅局,方便他们将来的工作以及为其自己的应用系统搭建一个基础平台。更能实现为千家万户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雷德容 《遥感信息》2015,(2):57-60,64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大数据时代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重要使命。为了理清地理国情监测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该文对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其他相关工作进行分析和对比,从概念、作用、任务技术标准和成果等方面将地理国情和基础测绘进行对比,分析了地理国情监测的特点和重要性;将地理国情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等相关工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1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加快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新世纪的战略任务.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网络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成为信息社会、信息化国家最重要的安全要素之一.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是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信息网络安全"月刊正是为适应时代的要求诞生了.  相似文献   

5.
推进测绘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测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管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数据库建设、数字测绘技术应用和基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提出了要推进测绘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改变。其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改变后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能更好地顺应新时代,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对该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将大数据技术与测绘工作完美结合。因此,文章分析了大数据及其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价值意义,进而探究其中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9年6月,隶属于自然资源部,是我国唯一一家面向测绘领域科技创新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自建院以来,先后走出5位院士,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引领了测绘的技术变革,为我国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测绘科技保障。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8名。在模拟测绘时代,完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建立了国家重力网、突破了大相幅多光谱航空摄影、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等技术。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空间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而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样要求空间信息的共享。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分析了建立构成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为未来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同时,现代企业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企业如何才能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发展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3月 9日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 1∶ 5 0 0 0 0数据库总体技术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由国家测绘局、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清华大学、深圳市国土规划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陕西省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 ,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武汉大学共同编写的 1∶ 5 0 0 0 0数据库建库总体技术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评审组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武汉大学的工作汇报 ,审阅了《1∶ 5 0 0 0 0数据库建库总…  相似文献   

11.
悠虎 《网络与信息》2012,26(8):10-11
当十年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决定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重点之时,不知是否预料到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竟如此迅速。正如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曾提到,中国的电子政务应用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不过,当初对电子政务使命——"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设想,的确已变为了现实: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促进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全民信息素质有巨大的影响,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电子政务应用进  相似文献   

12.
张斌  陆鹏 《数码世界》2005,4(12A):1-5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共识。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信息经济关系着一个地区的整体实力。党中央站在时代的前列,提出了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方针。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步推进"四化"的根本要求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今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政府正在经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和潮流,我国政府提出了进行政  相似文献   

14.
徐庚保  曾莲芝 《计算机仿真》2011,(Z1):39-42,256
第一个互联网ARPANET( 1969 - 11 - 21)建成为标志,宣告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也可称为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席卷全球.建立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有七: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②建设国家信息网络,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④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⑤培育信息化人才,⑥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⑦信息安全.由此可见,信息化更加广...  相似文献   

15.
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测度“原子”层面上的长度、重量,有统一标准; 信息时代,测度“比特”层面上的信息水平、信息能力,却没有统一的标准。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7月29日,国家信息化指标正式向社会公布。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信息化指标。 这是一个比特时代的价值标准。 国家信息化水平标志着一个国  相似文献   

16.
董宇阳 《遥感信息》1990,(3):30-32,001,T0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进入大变革的时代。以能源、材料、信息、生物、海洋、空间为先导的新技术,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篇章,震撼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处于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的今天,信息的获取直接影响着各项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信息安全是当今网络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地理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和社会资源,在GIS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正逐步向社会开放并且同样面临着信息本身、信息使用以及传播过程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理国情监测,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新需求、新要求,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主动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和战略任务。针对地理国情监测业务体系不健全和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该文从确立地理国情监测核心业务组成,建立支撑地理国情监测核心业务开展的组织、技术、装备、标准和质检等5个体系建设,探讨地理国情监测业务体系建设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1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加快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新世纪的战略任务。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网络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成为信息社会,信息化国家最重要的安全要素之一。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和  相似文献   

20.
地理国情监测体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国情监测,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新需求、新要求,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主动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和战略任务.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体制机制,是促进该项工作业务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地理国情监测业务体系、产品体系与服务模式、分工协作机制、法规政策等方面,探讨地理国情监测体制机制建设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