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润华 《上海电力》2003,16(5):431-433
随着电网建设的加快,新建变电站的不断增加,为了实现和达到创一流、创精品工程的目标和要求,使新站交付运行不留遗憾,从运行和维修的角度,对新建变电站土建和电气一次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张静芳 《广东电力》2008,21(7):62-65
220kV变压器110kV侧后备保护定值的时间调整必然带来整个110kV电网定值配合关系的变化。为此,结合惠州电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协调220kV电网与110kV电网继电保护定值配合矛盾的技术方案,并提出微机保护在定值调整方面应该做的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3.
220kV电网短路电流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网结构联系的日益紧密,全国各地区电网的短路容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不采取限制措施的情况下,一些地区电网的短路电流将会超标.针对已解环的220kV电网,提出了短路电流限制措施,对其限流效果和所引起的供电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上海某分区电网为例,对其短路电流限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江苏220kV电网分区运行情况和镇江电网分区运行的现状,分析了镇江220kV电网分为东、西两片运行后的优点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采用相应的运行措施来改善运行条件,以防止中、低压电网合解环操作时潮流过大而引起保护跳闸;探讨了通过建设220kV谏壁变来改善现有的网架结构,合理确定电网解环点,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陕西电力》2006,34(1):29-29
2006年8月10日15时46分,随着首阳山至朝阳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断开,豫北-豫中、豫西-豫中500kV与220kV电磁环网打开,河南省电网主网架实现了由220kV向500kV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赵刚 《陕西电力》2006,34(1):34-37
为解决陕西220kV电网存在的问题,结合陕西330kV主网架规划,分析并提出陕西220kV电网的退役方案。  相似文献   

7.
220kV电网分区模式及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计算输电网中500kV主变220kV侧三相短路电流的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分别计算了在有220kv上网电厂和无220kV上网电厂情况下.单座500kV变电站和多座500kV变电站带一片分区运行时的500kV主变容量和220kV侧最大装机容量、500kV变电站之间最小连接距离,求得了各种组合方式下的分区最大可供电容量,提出了分区供电可靠性的定义并分析了各种组合方式下的分区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网目前存在电磁环网问题,不利于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通过对白银电网环网解环的研究,提出了电磁环网解环的条件及电磁环网解环方案。运行结果表明,电磁环网解环运行后,简化了网络接线,优化了电网潮流,使各电网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网络损耗,各电网都满足线路“N-1”校验的要求,提高了电网稳定性;同时优化了电网无功潮流流向,各电网无功潮流更趋于合理,经过校验计算各电网无功配置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上海220kV分区电网的现状与规划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晓波  陶玉华 《上海电力》2003,16(3):212-216
随着用电负荷增长、大型发电机组接入,并形成500kV双“C”环网与220kV电网混合运行,使上海电网短路容量不断增加。上海220kV电网在20世纪90年代末,采取分区运行的方式,以限制系统的短路电流。为了加强和改善分区电网的运行,重点论述了上海220kV分区电网的现状和展望,论证了分区电网的规模、500/220kV联络变压器的容量及短路阻抗选择以及电源直接接人220kV电网主网架等分区电网规划建设有关技术问题,论述了分区电网主网架结构、220kV中心站、备用联络通道以及保障无源分区的电压支撑等有关问题,对上海220kV分区电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电网不断加强的同时,系统短路水平也逐年增大,在不采取限制措施的情况下,一些地区电网的短路电流将会超标。本文分析研究了各种短路电流限制措施,针对淄博北部220kV电网,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是限制短路电流较为有效的手段,提出了两种新的运行方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输电网规划备选方案选择的科学性,提出基于可靠性评价的输电网规划方法。通过适用于输电网规划的可靠性指标选取及其价值衡量,从定量角度比较备选方案的优劣,辅助推荐方案的选择,减少主观因素在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实际规划案例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董智 《华中电力》2011,24(1):1-5
根据河南电网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电网开环的原则,并依照该原则对河南220kV电网"十二五"期间的开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的开环方案为"十二五"期间河南电网的科学规划和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同时,有关开环原则对其他省份开展类似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AVC)能实时、有效地提高电网电压和功率因数,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安全性和供电质量,从而成为电网科学运行的重要手段。介绍了系统的原理、控制策略以及在嘉兴220 kV电网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运行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电网中某一设备退出运行时,若同时再发生故障,将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事件.在充分参考国内其他省市相关准则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上海市电网情况的检修情况下N-1可靠性准则,并通过分析上海市220 kV电网中线路、通道及主变在检修情况下N-1的失负荷情况,验证了上海市220 kV电网检修情况下N-1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220 kV数字化变电站在内蒙古电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首座220 kV数字化变电站--杜尔伯特变电站的特点,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和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自动化系统的逻辑层次及其功能:过程层的智能化,间隔层的可靠传输控制,以及站控层的监控分析等功能.通过数字站和常规站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比较,说明了数字站在安全性、可靠性、测量精度、抗干扰性能等方面的优势.从制度和培训两方面介绍了数字站的运行管理经验,提出了数字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现场设备校验困难、测验精度不易保证以及接线、电源、备用等方面存在的需改进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运行,绝缘子作为输电线路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直接侵蚀和破坏,自然劣化率加速、其受损几率较大。本文分析贵州电网220kV及500kV线路绝缘子运行状况,提出了适合贵州山区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维护和运行的措施及建议,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升电网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限制短路电流的220 kV电网分区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20 kV电网分区运行已成为限制220 kV电网短路电流的重要措施.针对目前凭经验或采用启发式方法进行220 kV电网分区存在的局限性,建立了220 kV电网分区优化模型.模型以各220 kV电网分区的主变压器负载率均匀为目标函数,以500 kV变电站200 kV母线短路电流限值、供电可靠性、网损和其他网络约束为约束条件,应用Tabu搜索算法进行分区优化求解.某省电网2008年夏季高峰负荷数据的220 kV电网分区优化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华东电力》2013,(7):1523-1525
通过对220 kV以上电网对湖州电网的影响分析,给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湖州电网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对华能长兴电厂异地重建、浙能长兴电厂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以及220 kV/500 kV网架变更对湖州电网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中心负荷密度较大地区的变电站以及线路走廊征地困难、用地成本高的问题,提出采取220/10 kV方案,减少电力设施建设用地,以节约建设成本。结合辽宁电网实际,构建了220/66/10 kV和220/10 kV两种电压序列的供电网络模型,并从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单位负荷供电费用和10 kV线路末端电压偏差率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负荷密度大于15 MW/km2的城市负荷中心区采取220/10 kV直降方案供电能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直降变电站选点还需综合考虑220 kV主变容量需求,220 kV电源进线容易,周边66 kV网架整理的意义不大,而10 kV网架整理的需求迫切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湖北电网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腐蚀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网是涉及电网安全的重要隐蔽设施,2006年湖北电网对已经投入使用15年及以上的20个220 kV变电站进行了接地网开挖检查,对土壤环境、材质、接地网腐蚀散流特性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综合分析,发现了引起接地网腐蚀的主要原因与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中含有的侵蚀性离子(Cl- SO42-)总量密切相关,预估了还可以安全运行的年限,提出了保证安全运行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