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热炉为轧钢系统中的能耗大户,其能耗约占轧钢总能耗的70%。介绍了宣钢轧钢加热炉从提高保温设计和提温的调火操作、充分利用原料的一次热能以及合理控制日常较长时间的工艺检修等措施,每吨钢节约煤气9.72kgce,每年效益665万元,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杨杰 《昆钢科技》1998,(2):22-24
窑炉的节能监测是能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一些参数的简便测定,及对掌握窑炉的运行情况和用能水平,找出其节能途径。本文介绍了轧钢加热炉节能监测的意义,项目和要点,以及在实践中归纳出的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热炉是轧钢系统的耗能炉,如何降低现有加热炉能耗一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于现场的节能方式及实际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从连铸坯热装热送、燃烧技术、加热炉结构、余热回收、筑炉材料等方面论述了轧钢加热炉节能技术,指出轧钢加热炉必须采用新技术,降低燃耗,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范循厚  王霁 《工业炉》1997,19(3):34-36
本文针对连续轧钢加热炉预热段如何强化对钢坯传热的实际问题,根据传热学原理,提出了在预热段增设辐射传热体的新思想,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实践证明:辐射传热体对改善钢坯加热质量,降低燃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务林  陈存贝 《工业炉》1991,13(3):59-63
一、国内外吨钢能耗状况我国吨钢能耗与国外主要产钢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苏联吨钢能耗1982年为0.858吨标准煤,日本吨钢能耗最低,1984年为0.734吨标准煤(1988年日本吨钢能耗为17305×10~(10)焦),美国为0.9吨左右。1987年我国吨钢可比能耗为1.064吨标准煤,比日本高44%,比美国和苏联高18~24%,同时综合能耗1988年重点钢铁企业与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平均相差30%。另外,近几年我国节能率也在逐年下降,1983年和1984年为3%左右,1985年到1986年为2%左右,1987年到1988年则下降到1.7%左右,这种情况与能源进一步紧张的形势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结合首钢实例分析了节能技术改造和减产因素对加热炉数量、生产能力、燃料结构、炉型和余热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简述了轧钢系统节能的重点是轧钢加热炉节能.通过加热炉能耗分析和对比表明,加热炉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介绍了加热炉炉体节能、钢坯加热制度、热装热送和余热利用等方面的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杨世涵  张光友 《工业炉》1994,16(3):42-45
韶钢二轧分厂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中板厂.主要轧制设备是Φ800/Φ550/Φ800×2300三辊劳特式轧机,与其配套的加热设备是两座推钢式连续加热炉.作为主要配套设备的加热炉,由于加热能力低、加热质量差、能源消耗高和氧化烧损大,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和当前节能形势的要求.为此,我厂于1991年4月与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共同对2号加热炉进行多项节能技术改造,同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以后,达到了投资少、见效  相似文献   

15.
简谈轧钢加热炉问题及节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首钢各厂轧钢加热炉现状调查、热平衡测试和指标监测,分析出了目前轧钢加热炉使用与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轧钢加热炉节能改进的对策,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可以进一步降低轧钢加热炉能耗并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16.
丁力 《冶金能源》1990,9(5):25-26
在轧钢加热炉内涂刷高温辐射涂料,能强化炉内热交换,提高加热炉的热利用率。本文介绍的氧化铁皮节能涂料不仅成本低,而且耐高温,对比试验证明,它在开始一年内可节能6%。  相似文献   

17.
18.
轧钢加热炉热工自动化控制与节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凤英  涂卫国 《冶金动力》2000,(2):66-67,70
叙述了轧钢加热炉热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以及该系统在加热炉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钢二轧厂是φ650轧机开坯厂,有两座燃油连续式加热炉,1989年的可比单耗达41.33kg标煤/t,双双成为当年的全国节能冠军炉窑,也双双成为全国新标准中的仅有两座特等炉。本文介绍了该厂燃油连续式加热炉在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冶金部已决定今后在全国的加热炉节能工作中,要推广应用这些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介绍杭钢小型连轧线加热炉出钢控制原理,通过程序分析改进了出钢方式,使红坯出钢时间缩短,收到了降耗节能、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