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伟栋  唐志军  郝强  李燕青 《连铸》2011,30(2):44-46
邯钢三炼钢应用铸坯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后,板坯连铸机运行状态得到明显改善,铸坯轧后分层质量缺陷大幅度减少,产品质量异议同比降低60%,品种钢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探测和解剖分析了断面有中心裂纹缺陷的铸坯;用扫描电镜等分析了依照探伤图谱所选轧后钢板分层缺陷明显部位的金相组织、缺陷形态和微区成分;指出了其沿轧向分布的铁素体带及其内部的条状或片状硫化物是中厚板分层的主要成因;给出了铸坯内部轧制时焊合及修复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
刘喜锚 《连铸》2021,40(2):66-70
针对湘钢炼钢厂易切削钢轧后盘条裂纹缺陷严重的问题,系统分析并明确了缺陷成因,主要为保护渣不匹配所导致的铸坯表面缺陷的延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应用较高黏度、较低熔速、较高热阻的专用保护渣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采用新型专用保护渣后,连铸坯表面质量良好,轧后盘条表面经热眼检测长裂纹消除,短裂纹缺陷数量由平均每盘0.95处降至0.06处。铸坯和轧后盘条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抑制,表面质量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
李人杰  王皓  宿成  张沅  李杰 《连铸》2017,36(3):71-74
针对包钢宽厚板边部黑线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坯角钻坑跟踪轧制试验表明钢板边部黑线是由铸坯角部在轧制过程中折叠产生。过程控制分析与实践表明,通过减小出加热炉后铸坯上下表面温差,可减少该缺陷向钢板内部延伸的程度,减小初轧到精轧之间的钢板边部与内部的温差,可提高精轧过程对边部黑线的焊合效果。对铸坯角部进行处理,使铸坯角部接近弧形,可减轻该缺陷的产生。同时可根据产品规格合理安排投料铸坯断面,尽可能将展宽比设计到最低,以达到通过正常钢板切边量将钢板边部黑线缺陷切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厂采用400mm厚 Q345连铸坯生产120mm特厚钢板时铸坯中心缺陷压合及轧后钢板出现双鼓形缺陷的问题,以刚-粘塑性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缺陷压合条件和双鼓形形成过程。结果表明,400mm厚铸坯不能在开轧后1~3道次内压合缺陷,但随压合参数l/的增大和应变累积作用,中心裂纹被压合;第1道次压合400mm厚铸坯中心矩形裂纹的临界压下率为158%,转化为几何参数l/=0511;400mm厚铸坯在轧制的各个阶段均存在双鼓形缺陷,双鼓形最大峰值的临界变形条件为l/=0542,增大轧辊尺寸、减少横轧道次可减轻双鼓形缺陷。  相似文献   

6.
在热轧生产中钢板边部附近出现了数量较多的异物缺陷,严重影响了热轧产品质量。本文对用作冷轧原料的热轧低碳钢钢板表面异物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多组对照实验和微观组织分析,初步确认异物缺陷来源于铸坯。推断异物缺陷产生过程为:异物落在铸坯表面,被轧制压入铸坯基体;受除鳞水的影响,异物迅速降温,在热轧过程中形成了纤维状组织及碳化物;钢板母材与异物的接触处的组织受异物低温和铸坯高温的影响,提前转变为铁素体,并在铸坯基体温度的缓慢下降过程中不断长大,形成了异常粗大的铁素体。  相似文献   

7.
热轧钢板表面翘皮及线形条纹缺陷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鞍钢热轧钢板表面翘皮和线形条纹缺陷的研究 ,认为此类缺陷是铸坯表层气泡造成的。对该类缺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推理 ,认为是铸坯表层气泡在轧制延伸过程中造成钢板分层并在表层逸出导致开裂形成翘皮。大多数情况下 ,这种分层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被压合 ,而线形条纹则是翘皮被压合后形成的两条边界。  相似文献   

8.
赵小俊  赵殿玺 《钢管》1991,(4):32-35
介绍了离心浇铸设备,工艺及铸坯质量;分析了离铸坯组织的形成特点和周期式轧管机采用不锈钢离心铸坯直接轧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热轧低合金中厚板窄边内外弧出现的破边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破边缺陷是由于连铸坯角部微裂纹所导致的,铸坯出结晶器后垂直段窄边部表层显微组织对角部微裂纹的产生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控制连铸结晶器出口窄边冷却制度,细化奥氏体晶粒、减少奥氏体晶界处先共析铁素体膜的厚度以及第二相粒子在奥氏体晶界处的偏析,能够消除铸坯角部微裂纹缺陷。随着铸坯角部微裂纹的消除,低合金轧板窄边的破边缺陷将减少。  相似文献   

10.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轧厂利用90%铸坯钢种成分适合于直接热装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势,结合炼轧计划一体化管理、无缺陷高温连铸坯生产技术、直接热装铸坯加热工艺等技术的攻关,达到了理想的直接热装率,使铸坯平均在炉时间缩短10%以上,煤气消耗降低5%,氧化烧损降至0.8%~1.0%,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60Si2MnA热轧圆钢在进行力学性能检验中塑性指标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通过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观察分析手段,对热处理后的拉伸试样断口进行形貌检查分析;对热轧状态试样分别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低倍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及显微组织的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热轧圆钢心部存在白点缺陷,是造成弹簧钢棒力学性能不合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船板拉伸试样断口分层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试样金相组织扫描证明造成船板拉伸试样断口分层的主要原因是板坯中心偏析严重所致;实践证明,降低板坯中心偏析,可大大降低船板轧后拉伸试样断口改判率。  相似文献   

13.
 冷轧板最主要的质量问题就是表面缺陷,亮带缺陷是目前首钢冷轧板最为常见的表面问题。通过研究不同亮带表面缺陷形貌及亮带处缺陷形貌、发生规律、元素构成、以及全流程缺陷的遗传性,分析了首钢冷轧亮带缺陷的主要原因,包括连铸坯皮下夹渣、皮下气泡、氧化铁皮压入以及辊印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模拟试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热轧过程中28Cr2Mo铸坯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铸坯断口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过烧现象,断口附近存在明显的脱碳区域;同时在断口附近的柱状晶横截面内还观察到了Cr、Mn的氧化物夹杂以及沿晶界存在断续的内部裂纹,而且这些裂纹内壁发生了严重氧化;在铸坯的心部区域观察到了很多尺寸不均、内壁光滑的不连续的孤立孔洞。分析表明铸坯中的裂纹是气孔缺陷在加热过程中不断氧化、宽化并且在热应力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也就是说铸坯中的内部缺陷是导致热轧过程中断裂的内在因素,而加热过程中的加热速度过快以及加热温度不均匀则是断坯现象发生的外在诱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锈钢原料内在缺陷导致的冷轧断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形貌和成分进行分类,并对异物轧入、夹杂物和脆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需根据断口不同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特征去制定改进措施.通过精炼工序适当延长软吹镇静时间可以减少辅料及炉衬耐材夹渣;通过连铸工序稳定拉速、改善冷却、优化结晶器流场及加强结晶器液面监控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找到连铸工艺条件对双相钢铸坯内部偏析的影响规律和双相钢带状组织的成因,对双相钢DP780铸坯的内部偏析开展了研究。采用原位分析、钻屑成分检测、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试验设备和检测方法,分析了中间包过热度、拉速对铸坯宏观偏析的影响,分析了二冷比水量、中间包过热度对一次、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并研究了铸坯枝晶偏析对热轧板带状组织的影响,明确了双相钢带状组织产生的机理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过热度小于30 ℃时,双相钢铸坯中心偏析级别可以控制在C1.0级以下水平,中心等轴晶比例最高可达到12.25%。拉速对铸坯中心等轴晶比例影响不大。降低中间包过热度、提高二冷比水量可以减少双相钢铸坯内部一次枝晶间距和二次枝晶间距。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强钢热轧板带在力学性能检验中出现严重的拉伸样断口中心分层现象,结合HG70C钢试验设计不同拉伸应力级别的试样,并通过金相检测和电镜观察拉伸样断口截面中心偏析带组织和裂纹的演变,从微观上分析拉伸样断口芯部分层的渐进过程,为改善钢材拉伸性能建立了实验依据。研究表明,中心偏析带颈缩阶段由于承受三向拉应力作用,导致珠光体带组织被拉长变细,并沿Z向扩展;分层断口裂纹是在应力加载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当载荷超过屈服强度时,在芯部区域存在的大量铌钛夹杂物边缘处诱发微裂纹,随着拉伸应力的增大,微裂纹相互连接,形成裂纹孔洞贯通平台,最终产生层状分离断口。  相似文献   

18.
刘洁  张志红 《锻压技术》2021,46(1):197-201
针对铸态Mn18Cr18N电渣重熔钢进行了单道次直接轧制,其压下率分别为10%,30%,40%和50%,并借助电子背散射仪(EBSD)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单道次轧制时,随着压下率的增大,组织逐渐细化.在晶界周围发生再结晶,变形孪晶增多,促进再结晶形核发生.组织细化主要由动态再结晶机制和孪生机制起主导作用.分析了轧...  相似文献   

19.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unidirectionally and tandem rolled alumina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ADSC) alloy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tensile test, optical microscopy(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For unidirectionally rolled ADSC alloys, their strengths and elongation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under both cold rolling and annealing conditions. Once fracture appears in their longitudinal stress--strain curves, sudden reduction of overall stress level before complete fracture can be observed in the transverse tensile curves. The anisotrop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ADSC allo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tandem cold rolling. And no sudden reduction of overall stress level appears in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for tandem rolled ADSC alloys.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microstructures and tensile fracture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ensile fracture mechanism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fracture models for unidirectionally rolled ADSC alloys we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强焊接结构钢HG70C带钢在力学性能检验中产生拉伸样断口中心分层缺陷,试验设计获得不同拉伸应力的试样,并对比分析未分层试样。通过电镜观察拉伸样断口截面中心偏析带组织和裂纹的演变,从微观上分析了拉伸样断口心部分层微裂纹的渐进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中心处珠光体组织随着变形伸长扩展,与铁素体界面没有产生微孔。分层断口微裂纹是在超过屈服强度后逐步产生的,且在带钢中心厚度位置存在过多连铸偏析的铌钛夹杂物和MnS带边缘处诱发微裂纹。随着拉伸应力逐渐增大,这些微裂纹相互扩展长大形成了贯通平台,最终产生层状分离断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