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在PC-1500,PC-E500基础上推出的更新换代产品--BDC-100型专业电子手簿。它可以和国内外著名的测量仪器厂家的仪器通讯,采集数据,可以通过LA1600K等宽行打印机输出成果表,具有地物编码提示,导线测量,碎部测量水准测量,工程放样,面积测算等多种测量功能。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反射光谱的纳米多孔氧化铝(PA)薄膜厚度测量的方法。当白光照射PA薄膜时,分别从薄膜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线发生干涉。根据布拉格公式(B raggequation),若已知反射干涉光谱相邻两个极大值对应的波数差和薄膜的折射率就可以算出薄膜厚度。PA的有效折射率可根据M axw ell-G arnett有效介电常数理论由孔隙率算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实现PA总体膜厚的非接触、非破坏性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光腔衰荡光谱技术开展了测量镜片高反射率的研究,建立了测量实验装置,理论上给出了反射率测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验中测定了一对反射率相等的高反射腔镜的反射率,以及一块22.5°反射镜样品的反射率,所得反射率的标准偏差好于10-5。该仪器具有较高的实验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时域反射(TDR)测量系统的原理,优选构成和应用。这个测量系统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0.1mm)或极高的测量灵敏度(-50dB以上),它十分适合于在通信,计算机,集成电路等高科技领域内应用。它是一个有推广价值的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5.
科技消息     
<正> 树叶的反射光能揭示森林中的矿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透露,有一种新方法可通过测量树叶反射光探测出森林地带的地下矿藏。矿物会影响树木制造叶绿素,从而使树叶反射光具有明显不同的光谱。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William Collins和Chang Sheng-Huei研究出来的方法,是把新式的灵敏仪器安装在飞机上,飞过森林上空测量反射光谱。  相似文献   

6.
智能便携式NDVI测量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测量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NDVI,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的新仪器。该仪器能快速、方 便、准确地测定农作物在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氮肥的需求量,确定植物施肥的最佳时机。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轻便、低功耗 等特点。该测量仪已被用作测量几种小麦的NDVI值。实验结果表明,该NDVI测量仪测得的数据与ASD公司FR2500地物 光谱仪测定的数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国外振动管式数字密度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国外用于测量石油密度的数字密度计,该仪器测量精度可达10^-6g/cm作者对奥地利生产的Anton parr系列产品了实测比较,该仪器是目前测定石油密度最精确的一种仪器。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近红外通道在大观测天顶角(45°)下进行场地定标的需求,设计了一套方向地表反射比测量杆(DREMP)并据此搭建了野外便携式方向反射比测量系统。系统由DREMP和光谱辐射亮度计、参考板3部分组成,可在2h内完成野外10km×10km范围内多于10个采样点的测量。使用野外便携式方向反射比测量系统在2009年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敦煌场定标试验中完成了2天(8月28日和8月29日)22个采样点的测量,使用测量结果对AMBRALSBRDF模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并对模型计算的卫星过境时刻方向反射比进行了修正。结果证明了AMBRALSBRDF模型的准确性在2.5%以内;显示了使用野外便携式方向反射比测量系统可使定标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测量仪器1000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岛津制作所最新开发的测量大气环境的1000系列测量仪器:FLAD-1000二气化友分析仪,CLAD-1000氮氧化物分析仪,UVAD-1000臭氧分析仪,这些仪器分别采用紫外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及紫外光吸收原理,与过去所采用湿式分析法的自动化仪器不同,可以不使用溶液,而利用污染物的光学性质进行测定,即干式自动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0.
这种多光谱组合摄影机,利用四个不同的光谱段,同时对一个地物进行摄影,由此得到同一地物的蓝、绿、红以及红外四个光谱段的黑白像片,经过合成获得地物在四个光谱段不同响应的特性,其差异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从而获得较好的判读效果。该仪器广泛用于地质,地理、土壤、森林、考古、农业、水利、公安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普及推广遥  相似文献   

11.
研制成功ZTQ-201型^13C检测仪,该仪器采用色谱分离和质谱测量原理,测定人体呼出气中CO2的^13C/^12C比值,测量精度(δ)优于0.5‰。本文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分析了引起标准太阳电池量值传递误差的因素及其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随机选取我国市场上销售的6种封装标准太阳电池,测量了它们的温度特性、光谱响应特性和表面反射特性。结果表明:电池的封装结构影响它们的冷却效果及温度的正确测量,从而导致温度和短路电流的不稳定性,其变异系数最高可达0.12%和0.04%。另外,有、无偏置光条件下的光谱响应特性均反映其光电流的光照强度线性特性,这里定义用光谱拟合度来衡量各封装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采用改变入射角测量短路电流的方法分析了表面光反射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利用余弦函数拟合确定了由表面反射光所引起的短路电流的误差可达0.21%。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光伏行业正确制造、选择和使用标准太阳电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双路Fabry—Perot干涉式加速度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bry-Perot干涉仪(简称F—PI)通常被用于小光谱范围和相对简单的光谱范围,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F—PI在超频谱范围内已完全可以和Michelson干涉仪相媲美。[1]本文描述了一个较新的用Fabry-Perot干涉法和传统的加速度计相结合的仪器及其技术。它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高的分辨率,为测量低频微振信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仪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制造的光具座,该仪器是在我公司研发的“透镜焦距测量仪”的基础上,扩展了测试功能,能测量各种反射棱镜的角度误差和光学平行差,扩大了仪器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仪器的测量原理并详细介绍了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仪器主要用于测定照相物镜的成象质量。由于采用了消色差光学系统,并对整机进行了有效的光谱匹配。因此,可以测量白光 MTF 及五种光谱的单色光 MTF。文章介绍了仪器特点、用途、技术指标、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光谱匹配和白光滤光片的设计等。图5,表1。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由作者研制的光谱范围从365至12000nm的高精度光电自动折射仪的测量原理、主要误差源和仪器组成。用该仪器对包括红外材料锗在内的多种样品进行了测量,在小于2600nm和大于2600nm的波长范围内分别获得了优于±3×10-6和±5×10-5的折射率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有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测量装置多为3轴系统,不能完全实现样品表面以上2π空间的全角度BRDF测量,本文研制了新型BRDF测量装置。该新型装置采用高精密六轴串联机械手作为待测目标的定位机构,使待测目标在测点进行三维转动;采用竖转台作为探测器探头的定位机构,使探头指向绕测点进行一维转动,从而形成4维转动以构建BRDF测量所需的4角几何关系。研制的装置可测量的入射和反射光束角度为:方位角0~360°、天顶角0~70°;光谱可扫描区350~2 500nm。BRDF测量过程由测控软件控制,可高精度、无遮挡、全自动、快速地构建BRDF测量几何关系,一次待测目标和探测器定位以及光谱扫描、传输、显示、存储平均用时约8s,测量不确定度优于2.5%(k=2)。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分光光度计日常分析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同一个样品在不同仪器上得到的吸收测量值不相同,有时,它们之间的差别往往超过允许公差范围,增加了生产部门和检验部门的矛盾。为此,要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就必须充分了解仪器的主要参数对吸收测量的影响。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参数有波长精度、光谱带宽、杂散光、光度线性和吸收池常数。另外,由于吸收池的内反射、干涉及透射面的楔形等都会影响仪器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混沌信号的光时域反射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基于混沌信号相关测距技术的光时域反射仪样机。介绍了该仪器的混沌光源设计,硬件系统结构设计和软件算法流程设计。以G.652.B单模光纤为被测对象,对该仪器检测光纤故障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102km内可实现与距离无关的50cm空间分辨率,比现有飞行时间测量技术提高了约两个数量级,可实现对光纤不同类型反射事件的识别,完全满足无源光网络中的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LIMS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介绍了在经济全球化和IT热潮下国际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在仪器联结、仪器控制、光谱采集、光谱处理和化学结构方面的突破,以及生物科学与IT结合诞生出来的新学科--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