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美食》2017,(12)
<正>冬天来了,寒冷也随之而来。有些人会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手脚冰凉,中医上叫"四逆",即四肢厥冷,因为血液循环不能够到达四肢的末梢,所以血液供应不足手脚就会冰凉。中医认为,冬天手脚冰凉,与气虚、气滞、阳气不足有关,但可以通过食物调理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尤其是中青年妇女,平时没有什么病痛,但入冬后自觉双腿冰冷,畏畏缩缩,离不开热水袋、取暖壶等,这是为什么呢? 祖国医学认为:怕冷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所致。所谓阳气,是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气,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弱就会出现生理活动不足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周围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为  相似文献   

3.
人为什么会失眠多梦 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入睡是阳气潜藏体内的过程,而醒来是阳气从体内转向体外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阳气不足的朋友容易瞌睡,阳气旺的朋友则精力旺盛、不瞌睡.当身体出现了病理情况,阳气潜藏体内的过程受阻,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等.  相似文献   

4.
吕田 《中国食品》2013,(23):82-83
入冬后,很多人常常苦恼自己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殊不知,这并非是多穿点、穿厚点就能解决的问题。在中医养生理论中,秋冬乃万物闭藏的季节,万物都在潜藏阳气以待来年春天。  相似文献   

5.
冬天,有些人或因生理功能衰退畏寒或因体质虚弱阳气不足,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但如能有意识地多吃些御寒的食物,可促进体内阳气正常运行,再加上必要的保暖措施和体育锻炼,便可过一个“温暖的冬天”。那么,哪些食物具有御寒功能呢?  相似文献   

6.
笛子 《饮食科学》2013,(11):54-55
进入冬季,很多女性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暖脚垫、暧手宝、电褥子、热水袋齐上阵,可一到室外或是夜晚,仍然冷得受不了。中医认为,冬季属阳气内伏,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医家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基础,天地之间、万物之间均存在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规律。昼夜晨昏的变化,也是阴阳此消彼长的动态运动。旭日东升,阳春布德泽,人体的阳气逐渐升涨,此时我们应助体内阳气升发,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夕阳西下,阳气开始收敛,阴气主居体内,此时我们应养蓄阴气,调养五脏,强身健体。此即"晨起助阳,暮至养阴"之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8.
冬吃萝卜好在哪儿 "冬吃萝卜"里一般指的是白萝卜,白萝卜偏凉是没错的,提倡冬吃萝卜也是有道理的. 陈文利介绍,在中医名著《伤寒论》中,说秋冬天气转冷,阳气开始收敛,皮肤也处于收缩状态,能很好地保护藏在体内的阳气,人体是处于一个外冷内热的状态下.当温热的食物吃多了以后,本来就内热的脾胃也会不断地增加热.孩子天生脾常不足,...  相似文献   

9.
六月,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阳气向外疏发,气血运行旺盛。随着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特别是端午时节,是中医时令病"暑病"的开端,冬季那些伏藏于体内的寒邪,春季淤滞于体内,的湿气,到了夏季开始全面"爆发"。农历五月前后又正值盛夏,是蚊蝇滋生、疾病流行的季节,所以,此时不妨用艾草来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0.
晓新 《食品指南》2013,(12):84-86
为什么一到冬天总是手脚冰凉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每当秋去冬来就犯愁,因为总是手脚冰凉,即使屋里有暖气又用大厚被子捂着也是如此,半天暖不过来,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饮食科学》2012,(12):40
风寒感冒者:患了风寒感冒的人应该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等,祛除体内的寒气,如果此时饮用苦丁茶,会有碍风寒的发散,不利于感冒的治愈。虚寒体质者:虚寒体质者喝了寒性的苦丁茶后,手脚冰凉的症状会加重,不利于虚寒体质的改善,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周月 《饮食科学》2007,(1):61-61
冬天总感觉手脚冰凉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冷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造成的。有些人长期手脚冰凉,可以称为“冷寒症”,中医理论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以女性多见,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多见。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冷。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和治疗。会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的反应,严重的还可引起下肢的静脉曲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组成的,正常情况下,阴阳是相互依存并制约的,如果一方出现亏虚,就会打破这种平衡的状态,出现寒症或热症。阴虚就是体内的津液、精血等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导致阳气相对亢盛,进一步灼伤阴液,从而形成阴虚内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过了冬至,进入数九寒天,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中医认为"天人相应",自然界阳气回升,人体的阳气也从收藏状态逐渐转为升发、释放状态,只不过这时的阳气很小,就像刚刚燃起的小火苗.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医学博士武月萍提醒大家,除了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外,还要辅助养阳,呵护阳气的"小火苗".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到一则戏言,关于吃辣与恋爱的关系,大抵意思是吃辣与恋爱一样"勾勾心",不吃的时候想得无比,吃的时候偶尔还被辣得够呛,停了几日便又对辣的香无比想念。虽为戏言,倒有几分真切。夏季吃辣益处多早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就提到"辛主发散,苦主沉降"。辛辣有助于体内热气消散,苦味不利于夏季的阳气升发,所以夏季在味觉方面可  相似文献   

16.
秋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适当进补,调节阳气,平时注意保温,保持手足清洁干燥,搓摩手足心,以改善人体末端血管的徽循环状况,达到暖手、暖足的作用。在精神上,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  相似文献   

17.
冬季"寒邪当令",易伤阳耗气,寒邪又具有"凝滞""收引"之性,容易潜藏体内,默默地消耗体内阳气,使得机体温煦推动之力失职,影响经脉气血运行.而且,寒则气收,"寒邪"这一特性,不仅会引起我们局部的筋脉拘挛,导致疼痛,还会给它自己提供一个绝佳的隐藏技能,使得我们年年到此季节都会被"寒气"所扰.  相似文献   

18.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中医认为出汗是由于体内阳气蒸化津液从汗孔排出的液体,能够起到呼吸、驱出邪气的作用.但是若汗出过多,就会伤及精血,造成不良的后果.自汗是在没有任何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外食品工业》2013,(3):65-65
为了保护好自己的阳气,在春夏这两个特别注重养阳的季节,虚寒人士特别推荐一些小物在手边,随时准备助长你的阳气。适度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鼓舞阳气的发生,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  相似文献   

20.
内不热,外不寒 许多女性冬天整晚手脚都是凉的,但内火又很大;吃一些热性的食物和中药就上火,吃一些凉性的食物和中药就胃肠不舒服,这种情况中医称为“阳气内郁,不达四肢”,属阴阳失调。中医古书上称为“四逆症”——四肢逆冷症。中医用疏导的方法,将阳气疏导至四肢,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寒热平衡,内不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