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师范大学的新老校区为研究对象,从主题遴选、个体品质、表现类型等方面入手,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目前高校校园雕塑的建设现状,提出校园雕塑建设应突破以往"就雕塑论雕塑"的偏重于个体的微观思路,将规划、景观和雕塑作为一个环境的整体构成加以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面地强化校园的整体格局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刘明  陈杰  吴永华  李康 《现代装饰》2013,(2):141-142
随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将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而雕塑在校园环境艺术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一座雕塑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识。本文从长沙市大学校园雕塑的现状、校园雕塑的分类、个别大学校园象征性雕塑整体特征三方向初步的分析,以此来总结出象征性雕塑研究在装饰校园环境、烘托校园学习氛围、传承校园历史文化、象征校园精神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1)
校园文化是对一所高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最好的体现,校园公共景观则显现出了学校整体办学氛围和灵魂。而校园景观雕塑作为校园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公共景观的焦点,直观地表现了校园文化品质的内涵和学校精神文明教育的进程。文章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对校园景观雕塑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设计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锦  顾语琪  雷诚 《华中建筑》2022,40(1):64-68
面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如何建设健康校园成为高校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景观环境更新设计、持续提升健康支持性.该文基于健康校园的相关理论梳理,构建以"个体健康、环境健康和社会健康"为核心的健康校园更新设计框架.结合苏州大学本部校区展开实证研究和应用探讨,从"促进体力活动、健康功能融入、文化景观塑造、康复...  相似文献   

5.
徐哲坤 《居业》2021,(4):32-33,85
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校园环境建设发展迅速,成为社会能源消耗的大户,生态校园环境建设被提上日程,具备巨大的节能发展潜力."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校园环境同时承载着文化传播和育人的使命,校园雕塑是校园环境的点睛之笔,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是体现校园生态、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因此校园环境雕塑的创新设计研究建设对于打造生态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有孟母三迁只为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得环境,环境育人,空间育人。现代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因素。本文意在研究和分析校园环境里雕塑与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校园雕塑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整个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功效。  相似文献   

7.
项金国 《城乡建设》2004,(10):16-17
一、雕塑与建筑现象扫描 梁思成先生在其<中国雕塑史>开篇中提到:"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艺术发展至今,不仅以独立艺术发展,而且渗透到建筑艺术,使建筑更加美观,并从影响建筑的局部,发展成为整体外形.当下最典型的是安德鲁设计的"大水泡"中国国家大剧院,2004年雅典奥运会"橄榄叶"主场馆.但面对雕塑与建筑的现状,我们仍可以看到如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园林空间与雕塑——以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设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的设计,探讨园林中雕塑的设计布局.使之从理念、功能、空间、细部融入整体尉林之中.整合现有资源,使雕塑艺术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在设计中运用雕塑艺术的设计理念,将园林看作一个大型的雕塑.在对园林造景材料的"雕"与"塑"过程中,实现设计理念的完美表达,并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雕塑服从于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园林环境为雕塑营造艺术氛围,两者共同构成一件完美的景观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雕塑是传递文化精神、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自身审美观念的代表。作为雕塑艺术乃至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雕塑不仅能够丰富、美化、装饰校园空间,让校园充满美感,更能够让师生在优美的雕塑艺术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丰富精神生活。同时校园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持续性、反复性地观赏过程中渐进以及不断地得到美学信息,这种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的审美教育功能能够在校园中营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雕塑要以文化知识为核心,要表现出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让所有身处校园的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园林环境,更能在宜人的环境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李林  褚玲敏 《华中建筑》2005,23(2):54-55
通过对杭州市闲林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建筑设计分析,该文阐述了在由环境到建筑、由整体到个体的统一中,追求单体建筑个性的校园创作思路,并探讨了自然、舒展及有条理性的校园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7,(Z2)
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双修"的内涵已从单纯的物质改造向更深层次的文化营造过渡,城市文化传承和文化修复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以雕塑为形,以文化为魂,以视觉可触及的艺术形象反映城市的文化气韵。然而,许多城市仅仅追求城市雕塑的数量,对其文化内涵及所处空间位置关注过少,导致城市雕塑布置随意、缺乏内涵,雕塑本体与城市文化不符、与背景环境无关,本应作为城市文化艺术,却沦为视觉垃圾。为解决此类问题,文章以咸阳市为例,探索城市雕塑的系统性规划思路,从宏观角度明确雕塑的"主题体系"与"布局体系",通过这两大体系的"双向控制"形成"雕塑本体+物质空间环境+人文历史环境"的整体规划意识,使雕塑在适当的位置讲述适当的城市故事,在恰当的空间展现恰当的城市文化,从微观层面对雕塑的形象进行设计引导,为雕塑本体的具体创造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山水校园与高密度的宿舍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工程的校园设计理念希望能够体现出山水校园的整体环境,方案从求水岭向北沿线,与中间的景观湖,北侧山体之间由绿脉联系.南北校区以中央水体为中心,整体建设密度相对来说比较低,较好的与山水环境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姜帆 《华中建筑》2015,(3):112-116
在日益强调绿色校园建设的今天,从规划伊始就引入生态设计定量分析手段来辅助绿色校园的科学建设,实现对绿色校园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保证校园建设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各个环节更好地实现绿色生态设计的效果,对校园规划设计理论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完善绿色校园设计实践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概念规划设计方案为例,介绍校园概念性规划阶段引入物理环境仿真模拟技术的方法流程和设计成果,并对其园区规划设计与室外风环境、热环境仿真模拟、建筑单体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从功能与价值两方面分析了别墅设计的特殊性,对别墅设计的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进行了系统论研究,指出别墅设计不应作为一个单独的设计个体存在,而应综合考虑其与周边微观环境和整体宏观环境的广泛联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雕塑作为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因素,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并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因此,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早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正因如此,如何进一步了解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恰当地处理好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即从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就如何处理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贺军 《城乡建设》2021,(12):42-4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实行校园垃圾分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校园、文明校园的重要途径.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任务要求,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垃圾分类工作的社会文明属性,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垃圾分类样板城市,坚持教学、实践、管理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垃圾分类进校园的方法和路径,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1)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西南高校校园雕塑经历了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多元化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与不同时代具体情况相吻合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校园雕塑因受"政治挂帅"的影响,政治化倾向很浓;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校园雕塑呈现出科技和文化名人雕塑较多的倾向,大学艺术墙也开始普及;进入21世纪,大学校园雕塑向生活化、社会化、人性化、后现代化、观众理解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山东大学南新校区核心组团总体设计案例,探讨在高校建设后期将城市设计理念引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梳理、缝合、嵌入等系列方法,从塑造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气息入手,将建筑单体纳入校园整体空间秩序中进行设计,塑造校园独特的文化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承担着留守家庭儿童教育的重任,学校的办学情况,与人才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办学环境"、"校园美化"两方面出发,分析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为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建议。并从校园、教室以及周边环境三个角度,针对学校环境的美化,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杜立柱 《规划师》2004,20(2):47-49
北方城市特殊的气候特征给校园规划带来许多新的难点和问题。哈尔滨师范大学新校区规划构筑双轴多核生态结构,空间设计从整体布局、建筑设计、绿化环境、水体环境等方面体现北方城市特色景观,建设集智能型、人文型、寒地型为一体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