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泥沙污染水质模型进行分类,总结了国内外泥沙污染基本问题及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的成果,指出模型发展方面应加强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一步揭示污染物在水体、悬浮泥沙、底泥之间迁移转化的机理,模型的建立应综合考虑污染物的沉降再悬浮、以及吸附解吸、底泥释放等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河流泥沙吸附-解吸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和实测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上弄清了影响泥沙吸附-解吸重金属污染物的因素,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推广应用于天然河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并指出目前这一研究存在的不足。实际上,这一问题的研究涉及到环境化学、水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等专业学科,因此,需要环境工作者和水利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进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三峡库区自建成并蓄水达到设计水位175 m之后,其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作为一类重要的污染物,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形态、分布特征、富集情况以及迁移转化行为是三峡库区水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概述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环境中不同介质(水体、沉积物、消落区、淹没区土壤及生活垃圾、水生生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针对各介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以期为三峡水库的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黏性泥沙絮凝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黏性泥沙颗粒的絮凝特性表现出与粗颗粒泥沙迥异的物理及输移特性,因此黏性泥沙絮凝是河流海洋泥沙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总结了黏性泥沙絮凝在试验研究和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有关黏性泥沙的试验研究以单因素影响试验为主,缺少多因素影响研究;②对泥沙絮团的三维结构形态研究不足;③相关数学模型只能描述定性规律。今后应在黏性泥沙相似准则、多因素影响试验、絮团微观结构观测仪器开发、大尺度三维絮凝数值模拟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完整的水体概念包括上覆水、底泥以及水生植物等各种环境条件,水生植物、水流和底泥再悬浮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是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耦合演变过程。从水生植物对水流的影响、水流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水生植物对底泥再悬浮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了水生植物、水流及底泥再悬浮耦合影响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包括:①基于人工模拟水生植物影响下的水流特性研究成果较丰富,而天然水生植物生物形态特性与水流、底泥再悬浮之间的定量影响研究尚需深入开展;②常规或极端水文事件影响下的水生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与水流、底泥再悬浮之间的定量影响研究成果较少;③多种天然水生植物群落生物特性与水流、底泥再悬浮之间的定量影响研究尚有待推进。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回顾了1983年以来长江科学院开展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通过原型观测调查、数学模型计算和泥沙模型试验相结合的途径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水库长期使用、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坝区泥沙冲淤,以及坝下游冲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监测自然衰减法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一种可选方法已得到普遍认可,执行监测自然衰减法之前必须进行自然衰减有效性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特别是我国在污灌区水土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介绍了在不同土地利用下厚近30 m包气带和地下水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氮同位素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18.
将含植物水流中泥沙问题的研究归纳为沙棘植物"柔性坝"、河湖湿地植物和海岸盐沼植物3类,回顾了国内含植物水流中泥沙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沙棘植物"柔性坝"的泥沙问题研究针对挺水植物对推移质泥沙运动的影响,来源于工程实践,拦沙固土效果较好,但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河湖湿地植物的泥沙问题研究内容丰富,成果较多,固沙机理主要有:改变水动力结构,降低水流能量,促使泥沙淤积;稳定床面,防止泥沙再悬浮;植物的茎叶对细颗粒泥沙的吸附。海岸盐沼植物泥沙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非恒定流条件下,潮流、波浪、风对悬浮泥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是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有关问题。针对此现状,归纳总结了平衡及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悬移质沿程恢复的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析和恢复饱和系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在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泥沙垂线分布研究及实测数据的获取、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研究,特别是利用精准的测量仪器,开展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水槽试验是丰富该研究成果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海域温排水、泥沙数学模型,对泥沙、波浪边界条件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对电厂附近海域温排水、泥沙运动进行了分析,表明建立模型是一种解决某些实际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