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划分构造单元是明确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并指导油气勘探的需要.在消化、理解前人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依据盆地内部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和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的展布,将该区划分为4个Ⅰ级大地构造单元,11个Ⅱ级构造单元,16个Ⅲ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柴达木盆地在一定深度及区域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一方面,异常高压是油气运聚的一种重要动力来源;另一方面,异常高压在一定地质背景下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油气运移中,可以使上覆封隔层产生大量微裂缝,油气向上运移到在较低压储集层中,也可以使封闭性断层开启,通过断层进行侧向运移;异常高压形成的流体势能驱动流体从凹陷中心向凹陷边缘流动,最终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凹陷分布的格局.该区与异常压力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即:位于异常高压体系内部裂缝型高压油气藏,异常高压体系下部孔隙型高压油气藏,位于封隔层之上的孔隙型常压油气藏.这些模式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应力场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柴达木盆地早侏罗世以来经历了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中更新世末)、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上油砂山期末)、燕山运动晚期(白垩纪末)和燕山运动早期(中侏罗世末)4次主要的构造运动。通过声发射法测得相应的最大主应力值分别为35.6~41.4,54.8~62.8,73.8和58.3 MPa。现今最大主压应力有效值为15.6~112.3 MPa,第三系油气主要成藏期古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有效值为54.8~62.8 MPa。通过柴西地区主要成藏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和典型油气藏解剖,对柴西地区北西西断裂封闭史进行了分析,发现中新世晚期北西西向逆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具有双重性,断裂活动期主要起运移通道作用,而断裂静止期则相对封闭,主要起封堵油气的作用,使油气在断层上下盘都可以聚集成藏;油气主要在剪切应力值中等区域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咔唑类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探讨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的油气运移与运聚特征。生物标志物的组成显示狮子沟上第三系原油均具高伽马蜡烷含量和低姥鲛烷与植烷比值,暗示其单一盐湖相源岩特征。原油样品均检出丰富的咔唑类化合物,其总浓度在油区范围内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从东南至西北依次降低;咔唑类运移参数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性的变化预示了该油田原油的运移与聚集特征,这一特征也得到了原油成熟度规律性变化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断层控烃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孔友  查明 《石油学报》2007,28(3):17-22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断层对油气成藏有控制作用.在剖面上,该区发育3套断层系统,即下部冲断层系统、上部滑脱断层系统和顶部正断层系统.下部冲断层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及深层原生油气藏的形成,上部滑脱断层控制中浅层圈闭和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而顶部正断层对油气藏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表明,在研究区断层静止期,侧向封闭性由深到浅变好,垂向封闭性由西向东增强;在活动期,断层构成油气垂向运移的关键通道.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具有上下连通、归一和分隔3种模式,其中上下连通和归一模式的输导能力强,分隔模式的输导能力差.这是造成该区主要构造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断层活动特征及控油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前  言断层生长指数[1](growthindex)概念自1963年提出以来,在国内外生长断层的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被许多文献(ChapmanRE,1983;朱世新等,1987)引用,普遍认为是研究生长断层的有效手段。然而,应用断层生长指数研究断层活动强度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某一地层单元遭受剥蚀后的断层生长指数与未剥蚀的原始生长指数不同,它不能反映断层发育时的活动强度;其次,即使在连续沉积的剖面中,计算断层生长指数时常不考虑沉积速率的影响,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常与实际情况不符。惠民凹陷南坡的临南地区早第三纪断裂活动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描述葡萄花油田北部鞍部地区断裂体系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即断层两盘的岩性对置关系、泥岩涂抹系数、断层带内泥质含量作为评价参数,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综合分析了鞍部地区断块边界断层的封闭性演化史,同时还分析了它们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作用,为葡萄花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和断层圈闭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烃源岩物质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剖析,应用成熟度参数和含氮化合物参数揭示了研究区2个不同构造区的两种不同石油运移方式。提出跃进一号构造区尕斯库勒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北部的茫崖坳陷和红狮坳陷,石油自北向南运移,并具有多源注入-混合聚集成藏的特征;跃进二号构造中的原油则主要由南向北运移成藏,其中扎哈泉凹陷对该地区油藏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北三台地区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及油气运移聚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柴西地区逆断裂类型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逆断层可分为同生逆断裂、后生-同生逆断裂和后生逆断裂三种基本类型。同生断层的长期活动对沉积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储集层和盖层。该地区逆断裂的发育主要经历了同生、后生、同生3个阶段,由于同生断层的发育比较早,活动时间比较长,使油气长期处于运移、聚集和富集的状态,不但为油气的纵向运移起到通道作用,也为储集层和生油层提供了通过断层面进行横向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油气运移过程中断层启闭性的量化表征参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勘探决策中,判断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表现出的开启或封闭性特征十分重要,但一般很难从众多影响断层启闭性的地质因素中筛选和确定有效的最佳参数。以东营凹陷南坡东段王家岗油田为研究区,根据断层两盘储层内是否发现油气及油气藏的成因关系,判识断层在油气运移过程中的启闭性。基于断层带的内部结构特征和流体行为,提出利用断层连通概率评价断层带整体在活动期间作为油气运移通道的可能性。通过典型断层油藏精细解剖,按照一定密度在断层面上逐点进行启闭性判识和统计分析,建立了断层连通概率与各种量化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利用相关系数评价了这些地质参数表征断层启闭性的有效性。研究认为,前人提出的各种启闭性量化参数与断层连通性的关系趋势与定性认识相一致,但反映单一地质因素的参数难以确定断层在运移过程是否作为运移通道,而包含两个或数个地质因素的综合参数,如泥岩涂抹因子(SGR)、断层面正应力参数的效果明显改善;断层开启系数(FOI)与断层启闭性的关系最密切,是表征断层启闭性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具有高矿化度特征,钾、硼、锂等离子达到工业开采品位,氢同位素值分布在-75.61‰~13.35‰,氧同位素值分布在-7.68‰~10.58‰。综合分析油田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组合以及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起源于大气降水,为典型陆相成因,为大气降水沿深大断裂下渗并经历了“深循环”作用形成,同时有深源岩浆流体的参与。油田水高矿化度特征与盐类矿物溶解和蒸发浓缩有关,钾、硼、锂等元素受深源流体控制,Ca2+和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溶解,油田水高Ca2+、低Mg2+的特征与演化过程中白云石交代方解石以及方解石溶解有关,充分的水-岩反应与深源流体的加入导致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深成CaCl2型油田水的形成。同时,初步推断南翼山地区第三系可能具有找钾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断层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密切相关,通过对研究区断层活动、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运移路径等的研究,探讨了该区断层输导与油气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埕南断层是研究区唯一的油源断层,其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停止活动时间逐渐变晚;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为埕东地区主要供烃层系,与洼陷相比,洼陷东部热演化程度更高、供烃能力更强。埕南断层活动性与烃源岩生烃史的匹配关系控制其输导油气的能力,二者匹配性越好,断层输导能力越强、输导量越大,油气运移距离就越长。油气具有从洼陷区到埕南断阶区再到埕东凸起运移的趋势,并沿埕南断层存在埕古12井、埕古13井、埕92井等多个注入点,且注入点一般都分布在构造脊上,断层和构造脊共同控制了油气的优势运移路径和指向。  相似文献   

14.
 勘探表明,准噶尔盆地发现的绝大部分油气来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由于盆地腹部深层层间断层一般断距较小、断点难以确定,利用常规地震资料难以识别与描述,因而无法对油气运移及富集区域做出准确预测。本文针对影响描述层间小断层的因素采取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改善层间断层成像,为准确识别与描述层间断层奠定基础;通过地层倾角扫描技术细致刻画小断层;利用优势频带分频相位技术较好地实现了宽频带地震资料的断裂系统识别。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准确识别与描述了永1井区深层层间断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气藏形成与"烟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表明,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气藏周围发育有气烟囱。第四系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深部发育了低幅超压;甘森泉-小柴旦基底断裂影响气藏构造的完整性;第四系饱含高矿化度地层水泥岩构成的盖层可以起到一定的封盖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气烟囱的形成。气烟囱的发育可以解释第四系天然气组分、重烃碳同位素等体现出来的混源特征,解决第四系各层序源岩生烃潜力和含气储量之间存在的矛盾。总之,气烟囱作为天然气的垂向运移通道对该区第四系气藏的成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可溶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甾烷、萜烷生物标志物和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看,柴北缘目前已发现的油气与该区侏罗系中、下统烃源岩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且柴北缘不同地区的原油来自于区内侏罗系烃源岩的不同层段,运移距离也有差异。活动性断层、不整合面、可渗透性地层为柴北缘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根据该区有机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测试结果,确定柴北缘地区油气大量运移时期应在E3-N1、N2。通过盆地模拟法,分别计算了该区主要输导层路乐河组、下油砂山组地层流体势(油、气、水势)。根据现今路乐河组和上、下油砂山组地层流体势和构造格局将柴北缘划分为鄂博梁-鸭湖、冷湖、南八仙-马海、平台、鱼卡等5个运聚单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冷湖三号地区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及综合分析,结合钻探等综合资料,对冷湖三号地区的基底特征,区域构造特征,断裂展布特征,构造发育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新发现一些有利圈闭。提出了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2期强烈构造运动使柴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高度复杂化,新生代单旋回古气候演化与多期构造运动使湖盆演化、烃源岩和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变得十分特殊和复杂。认为应围绕柴西第三系富油凹陷和三湖第四系富气凹陷,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同时加大柴北缘东段德令哈新区风险勘探力度,为实现战略突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跃进四号古新统-中新统为一个完整的水退-水进-水退的一级层序,自下而上为一完整的粗-细-粗沉积旋回,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根据古生物、沉积构造、粒度、地球化学及岩性和电性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浅湖、滨湖、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等4个亚相,进一步可划分为泥坪、灰泥坪、泥灰坪、藻丘、分支河道、分支间洼和决口扇等6个微相.第一层序和第二层序受Ⅶ、Ⅷ号断裂影响十分明显,上下盘沉积和储集层物性差异性较强,有利储集层主要集中在断层上盘.  相似文献   

20.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断层活动特征及控油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断层生长指数不仅与断层活动速率有关,而且还与沉积速率有关,在有严重剥蚀的情况下该指数被严重歪曲。断层活动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某时期内断层落差与相应时间的比值。同时利用断层生长指数与断层活动速率两种研究手段,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的断层活动强度进行研究,将结果与各地层单元的沉积速率进行比较,发现各地层单元的生长指数不可比,而断层活动速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断层活动的幕式性,与火山岩分布、构造沉降曲线的变化相吻合。总体来说,沙三段、东营组沉积期为临南洼陷断裂强烈活动期,东营组沉积期断层活动强度大于沙一段沉积期。钱官屯、曲堤地区的二级断层在东营组沉积末期的活动强度大、封闭性差,结合原油产层的分布,推测两地区油气成藏在馆陶组沉积以后。明化镇组沉积期局部断层的活动强度加大,油气有较明显的纵向运移。断层生长指数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待商榷。图1表1参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