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紫薯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筛选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建立了紫薯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研究6-苄基氨基嘌呤(6-BA)及萘乙酸(NAA)不同浓度组合对紫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之后分别考察基础培养基MS、1/2MS、B5、WPM、White及NAA、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三种激素对紫薯愈伤组织继代生长的影响。确定最适基础培养基后,对激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后再做正交实验。结果表明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5 mg/L 6-BA和0.4 mg/L NAA适合紫薯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为81.82%。MS为优选基础培养基,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的激素配比组合为1.0 mg/L NAA,0.4 mg/L 6-BA,1.0 mg/L 2,4-D。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1.0 mg/L NAA+0.4 mg/L 6-BA+1.0 mg/L 2,4-D+6 g/L琼脂+30 g/L蔗糖,此优化激素条件下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增长倍数为23.46倍,3-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宁酸、4,5-二咖啡酰宁酸三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30%、1.91%、1.10%,三者总含量3.31%,因此,通过紫薯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绿原酸类化合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条件对银杏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红威  邵菊芳  李庆  王丹 《食品科学》2007,28(11):102-105
以胚为外植体,通过固体培养,研究了培养基,激素和光照对银杏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继代培养中激1素和活性炭对愈伤组织生长和产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的最佳条件为DCR培养基+1.0mg/L2,4-D+0.5mg/LBA+完全暗条件培养。继代培养过程中既能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又使黄酮含量最高的处理为0.3mg/LBA+2.0mg/L2,4-D,活性炭抑制愈伤组织生长但能促进黄酮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炒制温度和时间对栀子中栀子苷、绿原酸和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CY640A型炒药机,在投药量一致的条件下,在多种温度下分别炒制栀子,制备不同受热条件的栀子供试品。用HPLC法分别测定各供试品栀子苷和绿原酸的含量,用皮粉法测定各供试品鞣质的含量。结果在180~240℃之间,随着炒制温度升高,时间延长,栀子苷、绿原酸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鞣质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20℃炒制21min的供试品鞣质含量最高。结论炒制温度和时间对栀子中栀子苷、绿原酸和鞣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此方法为探讨栀子的炮制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基础上 ,采用单因子实验 ,分析比较了细胞分裂素 6- BA、生长素 2 ,4- D、生长素NAA等三种植物激素对路易圣特百合鳞茎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得出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 :MS+BA0 .0 5+2 ,4-D1 .0 +NAA0 .1 ,6- BA浓度达到 1 .0时有利于芽的形成 ,NAA浓度为 0 .0 5时有利于形成小鳞茎。   相似文献   

5.
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基础上 ,采用单因子实验 ,分析比较了细胞分裂素 6- BA、生长素 2 ,4- D、生长素NAA等三种植物激素对路易圣特百合鳞茎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得出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BA0 .0 5 2 ,4-D1 .0 NAA0 .1 ,6- BA浓度达到 1 .0时有利于芽的形成 ,NAA浓度为 0 .0 5时有利于形成小鳞茎。  相似文献   

6.
苦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不同的激素配比,对苦瓜幼苗的各个器官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比较其生长情况。通过实验得出,IAA与6-BA搭配比2,4-D与6-BA搭配对苦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要好。当6-BA质量浓度较高(4 mg/L)时,利于苦瓜愈伤组织的诱导。在优化培养条件时,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103.125 mg/L的硝酸铵,100 mg/L的水解酪蛋白,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激素质量浓度为0.5 mg/L 6-BA+0.2 mg/L 2,4-D时,可使苦瓜愈伤组织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7.
以紫苏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向B5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进行正交实验,研究其对紫苏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2,4-D1.0 mg/L+KT0.4 mg/L+6-BA1.0 mg/L+NAA1.5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苏叶片中迷迭香酸含量为0.25%,而在最佳培养基中培养40 d的愈伤组织中的含量为3.85%,有了显著的提高。研究为紫苏迷迭香酸高产细胞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蒲公英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配比的6-BA、NAA、2,4-D植物激素,探讨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在含0.2mg/LNAA和2mg/L6-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20天后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6.6%,且绝大多数愈伤组织状态、长势良好,呈比较湿润的嫩黄色颗粒状。  相似文献   

9.
杜仲疏松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仲愈伤组织生长过于致密从而导致难以实现悬浮培养,因此获得疏松、生长快速愈伤组织是实现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的前提.本文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激素和培养基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率、疏松程度以及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胚轴和子叶更容易被诱导为疏松愈伤组织,MS培养基是最适诱导培养基;适当增加6-BA浓度有助于褐化的减轻且提高愈伤组织疏松程度,杜仲疏松愈伤组织诱导最适激素配比为1.0mg/L 2,4-D+1.0mg/L NAA+1.0mg/L 6-BA.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南瓜果实愈伤期间果皮和果肉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力和产物含量的变化,以及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积累的差异。方法:对人工模拟损伤的南瓜果实在室温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处理,测定果皮和果肉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苯丙烷代谢产物以及H2O2含量,观察果皮和果肉伤口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结果:愈伤期间,果皮的肉桂酸、p-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和总酚以及肉桂醇、松柏醇、芥子醇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高于果肉。果皮的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速率和积累量明显高于果肉,愈伤第7天时,细胞层厚度分别高出果肉17.55%和24.37%。同时,果皮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肉桂醇脱氢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均高于果肉,愈伤第5天时,上述酶活力分别高出果肉24.71%、42.31%、21.65%、13.41%和37.51%。此外,果皮的H2O2含量也显著高于果肉(P<0.05),愈伤第7天时,高出果肉32.75%。结论:南瓜果皮比果肉具有更高的苯丙烷代谢活力和产物含量,以及更高的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果皮聚酚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速率和积累量也明显高于果肉。综上所述,表皮的损伤具有较快的愈合速率,果肉的损伤不易愈合反而会加重果实腐烂。因此,南瓜采后应尽量减少伤及果肉的深层损伤。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栀子果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功效以及栀子果食品的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栀子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L9(3^4)正交设计对超临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5℃,35MPa,120min的萃取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收率最高,超临界萃取产物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反,反-2,4-癸二烯醛,而传统水蒸汽蒸馏工艺下主要成分为反,反-2,4-癸二烯醛。与水蒸汽蒸馏工艺相比较。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且有革取率高。生产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栀子果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果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通常被用作一种传统的中药。现代研究发现,栀子果中含有大量环烯醚萜、藏红花素、有机酸和黄酮等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对栀子果中功能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以及生理活性的研究,为栀子果的全面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栀子作为一种大宗的中药材,含油率在12%以上,栀子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很好的营养物质。对栀子油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以及功效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栀子油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栀子果实的品种品质,以山栀子和水栀子果实为原料,测定果重、果皮厚度、果高、果直径、壳仁比、出籽率、出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及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可溶性总糖等营养成分和总环烯醚萜类、总藏红花素、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等功能成分含量。同时对栀子果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组成及主要有益因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栀子果在单果重量、果实直径等经济指标上显著高于山栀子果,而总环烯醚萜含量显著较低,其余主要营养功能成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栀子果的油脂含量相近(约25 %),理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脂肪酸均为亚油酸,含量高于48 %。栀子果油的不皂化物主要有甾醇类、三萜醇类、烃类和维生素E类,其中以甾醇类含量最高。山栀子果油中的甾醇、维生素E及角鲨烯等主要有益因子含量高于水栀子。综合分析,水栀子从果实产量及产油量上优于山栀子,但总环烯醚萜含量及油中主要有益因子含量较低。两者从栀子果及果油的营养、功能方面评价各有千秋,故在食用特别是栀子果油的利用方面两者可混用。实验结果为栀子果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林樱  刘玉萍  吴祥庭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3):159-164,172
以栀子粉末为原料,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栀子中的皂甙,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波时间、浸提时间、液固比和乙醇浓度为因素,皂甙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并以抗坏血酸为对照,用铁氰化钾还原法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栀子皂甙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栀子皂甙微波辅助提取最优条件为微波功率450 W、微波时间40 s、浸提时间9.6 min、浸提温度50 ℃、液固比21:1 (mL/g)、乙醇浓度80%,所得最佳得率为13.92%±0.04%,与模型预测皂甙得率相对误差仅为2.05%。微波辅助法提取栀子皂甙简便、提取得率高,回归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栀子皂甙对羟基自由基的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较好,但其总体抗氧化性低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7.
不同花期栀子花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谊谈  薛山  唐会周 《食品科学》2012,33(12):223-227
为研究栀子花开放过程香气成分释放规律,以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栀子花初开期、盛开期和衰花期的鲜花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不同花期共检测出36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酯类、萜烯类和烃类物质,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据各花期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85.25%、85.29%、94.37%;初开期酯类物质和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少,随着花期的延续,其相对含量都有一定的上升,而萜烯类物质的含量呈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罗勒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丙酸酯、α-法呢烯、异丙基环己烷和苯甲酸甲基酯为栀子花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8.
YANG Ji-yan    XU Shi-xiao    HU Lei   《食品科学》2008,29(11):246
本实验采用超声频率28kHz,功率100W的超声波辅助处理,以石油醚作溶剂从鲜栀子湿果种籽中提取栀子油。研究发现,在料液比为1:10(g/ml),超声处理提取时间为45min,提取次数为3次时,油脂产率较高,达到16.49%。本研究通过GC-MS技术对栀子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油脂中含有7种主要的脂肪酸和角鲨烯,脂肪酸组成为十五烷酸、十七烷酸、亚油酸、油酸、二十碳烯酸、二十酸以及二十二烷酸。从相对含量看,亚油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雪莲果叶中的绿原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惠  彭光华 《食品科学》2010,31(2):224-22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雪莲果叶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进行分离,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雪莲果叶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 柱(4.6mm × 3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 体积分数0.5% 磷酸溶液(8:92,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5nm,柱温为25℃。绿原酸在10~100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标回收率为97.0%,RSD 为1.10%。本法快速、简单、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