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最近几年,对包括东引岛盆地、南彭佳屿盆地、北彭佳屿盆地、台湾盆地在内的近海北台湾盆地的盆地分析、地震地层、构造演化和烃类远景进行了多次研究.北台西盆地的盆地演化和构造特征的研究由纪等(1993)和黄等(1993)进行的.目的旨在了解北台西盆地与其它近海北台湾盆地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集中在观音隆起及其附近盆地区域的构造地质和石油系统方面.研究区位于台湾西北近海,并已示于图1.主要构造单元为南彭佳屿盆地、观音隆起、观音次盆地和相对的台湾-肉道构造带、东引岛盆地、南日岛盆地和北台西盆地.为便于解释起见,我们将位于南彭佳屿盆地和北台西盆地之间的观音隆起东南延伸部的凹陷暂时称作  相似文献   

2.
<正>1 绪言 在中国东南部,沿台湾至海南岛的宽阔陆架区发育了近海第三纪盆地。根据年代和构造格架,这些第三纪盆地可分成两类,即正如图1和图2分别所示的早第三纪盆地和晚第三纪盆地。  相似文献   

3.
<正> 东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已知一些第三纪盆地位于宽阔的东海陆架之上(Zhou等,1989)。台湾盆地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台湾东北岸外的东海东南角(图1)。该盆地朝外弯曲,与钓鱼岛褶皱-隆起带总走向保持一致。从构造上看,台湾盆地西邻北台湾海脊及澎佳屿台地,北界为渔山隆起,东界则为台湾-肉道褶皱带。盆地呈长条状,走向北东-西北,约长200km,宽100km,面积约为20,000km~2(图2)。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一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一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披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一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相似文献   

5.
略论东海西南部和台湾海峡北部地质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坡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及其勘探潜力与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主要分布于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 ,尚保存有效烃源岩的残余盆地分布面积近 36× 10 4 km2 ,涉及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大勘探领域 ,具有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构造改造强烈的特点。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存在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套烃源层系 ,其中南海北部和东海发育T3(?)—J1 2 烃源岩 ,南黄海和渤海主要发育C—P烃源岩 ,北黄海发育J3—K1烃源岩。利用地震、重磁和钻井资料 ,参考海域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和陆区具相同或相似构造背景盆地前第三系油气田资料 ,对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的主要类型、原型盆地演化特征、关键石油地质条件以及油气勘探潜力等进行了分析。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普遍经历了多期生排烃过程 ,保存条件是制约其油气发现和勘探潜力的关键。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勘探开发风险整体较大 ,但如果立足“多源兼找、立体勘探”的指导思想 ,那么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索的领域 :①以中生界“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为主的探区———潮汕盆地和南黄海北部盆地 ;②以“新生古储”或“新生中储”型油气藏为主的探区———渤海和东海天台 钓北斜坡带。南黄海勿南沙隆起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 ,应以该区早中生代产生的对冲  相似文献   

7.
1 引言东引岛盆地位于东海大陆架西南端(图1),为一具北东向盆缘断裂的典型的半地堑裂谷盆地。该盆地宽约50km,长约100km,距台北约150km。盆地在地质构造,沉积相及构造演变史等方面与位于大陆及台湾岛之间的台湾海峡中的南日岛和澎湖盆地相似,充填有巨厚的早第三纪及晚第三纪地层,为典型的半地堑盆地。近几年,台湾省中国石油公司完成了约6000余km高分辨率地震测线。 1982年和1983年,台湾省  相似文献   

8.
1 前言济州盆地位于中国东海的东北部。盆地面积约15000km~2,呈NE-SW向延伸(图1)。自1969年开始进行油气勘探。自1967年与日本签定联合开发协议后已钻了5口探井。勘探仅是以一种理论性成藏类型为根据的,其描述如下。2 济州盆地地质概况2.1 区域地质构造济州盆地是一个裂谷型盆地,它是在早第三纪开始张开成NE-SW向延伸的凹陷,并延续至晚第三纪,它南面为中国东海。在晚渐新世,盆地从裂谷阶段逐渐转变为大型湖泊凹陷,它被NE-SW向延伸的台湾一肉道隆起与海隔开(图1)。这个隆起起着堤坝作用,阻挡了来自大陆的沉积物向海搬运。  相似文献   

9.
<正>第三纪盆地是东南亚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在泰国已查明的61个第三纪盆地中,已进行石油资源评价的不足一半.在这些通过基底构造的重新活动.形成的主要以断层为界的地堑和半地堑盆地中,普遍发现天然气、石油、煤和油页岩.在泰国西部近海的丹老盆地,有限的勘探迄今仅查明少量的油气显示.然而,丹老盆地构成富油气的北苏门答腊盆地的北端.地震资料证实确有沉积层系存在(厚达8km),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所生成过的烃类比A-1、B-1、C-1、D-1和E-1诸井迄今所钻遇的多.研究区位于安达曼海东南部的丹老盆地,面积约50000km~2.现今可用于勘探的区块的水深范围为200~3000m(图1).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油气探区,该地区的深水低位沉积研究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在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以及沉积分析方法,对南海北部新近系重点层序(SQzj2 和 SQhj2)的深水低位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该区陆坡深水低位域沉积主要包括陆架边缘三角洲、低位扇、下切水道充填等;新近系深水低位沉积体系的展布以及层序结构的演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盆地古构造地貌、断裂陆架坡折带、构造沉降(速率)、沉积物供给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控制,其中持续的构造沉降是研究区深水低位沉积体系展布及充填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早第三纪裂谷盆地地层成因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海陆架盆地早第三纪裂谷区内若干盆地的重磁、构造、地层资料为基础,讨论了裂谷期成因地层控制因素.重新认识了基底对裂谷边界、构造格局、深切平移断裂的控制作用以及受断裂控制的裂谷地貌特征.以长江凹陷、瓯江凹陷为重点,对裂谷期裂谷盆地充填特征展开对比讨论.同时,从盆地结构、相对海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等方面探讨了裂谷盆地地层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 1 前言 台湾岛由位于中国大陆东缘的碰撞造山带组成(图1)。第三纪沉积层广泛出露于台湾造山带,并在沿岸和近海地区内被钻探所披露(Ho, 1986; Yuan等人,1989)。三十年来,这些第三纪沉积层的堆积引起了台湾地质学家的兴趣,并使他们加强了对一些盆地的研究。由于大部分第三纪层序不是在近海和海岸区被埋于地下,就是在山脉中受到严重变形,故分析第三纪盆地需包括各个地区的资料。地下部分的地质资料依赖于不完全公开的钻井资料和地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交接区的东缘,是发育在华南陆块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对其开展中生代沉积、构造特征及演化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华南陆块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近几年最新采集的多道地震数据,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盆地结构及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平衡剖面的构建与定量恢复,分析了构造演化史和盆地充填史.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盆地在中生代侏罗纪为基本不受断裂控制的大型拗陷盆地,在白垩纪为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在中生代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被动大陆边缘拗陷盆地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安第斯型主动大陆边缘岛弧隆升阶段和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西太平洋型主动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盆地阶段,最终奠定了新生代盆地发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东海是沿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分布的一个边缘海。它的陆架很宽,总面积约460000km~2,平均水深72m。东海盆地的主体就埋藏在这一宽阔的大陆架下,它的一般地质特征曾由Emery等(1969)作过报道。那次先驱性的科学调查不但提供了有关构造和地层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指出了这个地区的巨大油气潜力。在1974到1980年期间,包括地质矿产部在内的大陆有关部门开展了区域性地质和地球物理测量,目的在于评价东海盆地的油气潜力。从1982年至今,已在东海盆地钻井15口。由于有4口发现井证实了西湖凹陷平湖构造的含油气性(周才凡,1989),前景十分诱人。综合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以及钻探资料,对了解东海盆地区域构  相似文献   

15.
百色盆地那坤地区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采集效果不理想.针对该区地震反射资料信噪比较低、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开展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地震技术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工作.结果表明: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有明显改善,构造格局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发现并落实了一批有利圈闭,在K12块东部部署探井获得工业油流,为那坤地区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引言本文涉及的地区为红海沿岸平原、近海水域和亚丁湾裂谷构造坳陷(图1)。现在,这些地区形成了有大量晚第三纪沉积物堆积的地形“低地”或“盆地”,它们直接位于延展大陆基底上和(或)洋壳基岩底上,或沿它们边缘,在基底和晚第三纪沉积之间夹有中生代和早第三纪沉积残留物。  相似文献   

17.
以东海陆架盆地早第三纪裂谷区内若干盆地的重磁、构造、地层资料为基础,讨论了裂谷期成因地层控制因素。重新认识了基底对裂谷边界、构造格局、深切平移断裂的控制作用以及受断裂控制的裂谷地貌特征。以长江凹陷、瓯江凹陷为重点,对裂谷期裂谷盆地充填特征展开对比讨论。同时,从盆地结构、相对海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等方面探讨了裂谷盆地地层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及演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盆地变为弧后盆地。古新世的断陷中心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始新世时,断陷中心向东迁移,以陆架盆地东部的西湖凹陷为主。到了渐新世,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发生坳陷,坳陷中心以东部为主。中新世晚期,冲绳海槽和疏球岛弧形成。晚中新世(约6Ma),吕宋岛弧在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发生碰撞,台湾岛上升露出水面,形成了台西盆地现今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东海陆架盆地海礁凸起南块基底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海礁凸起重磁资料的处理,结合周边的地质情况及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对海礁凸起的基底深度和岩性进行了研究,在基底岩性推断的基础上,求取了中生界厚度和古生界厚度,为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东海陆架盆地为发育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据区域地质,盆地充填序列和盆地结构研究。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白垩纪弧前盆地和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白垩纪以来,东海陆架盆地的演化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随着俯冲角度逐渐变陡,裂陷期由西向东逐渐变新,早白垩世岩浆弧位于浙闽东部,陆架盆地为弧前盆地,至晚白垩世末-早古新世,陆架盆地转变为弧后盆地,并先在西部坳陷带发育中新世裂陷,后在东部坳陷带发育始新世裂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