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介绍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浮选富集的一种新方法———以碳酸钠作为pH调整剂的碱性介质浮选法,并研究了这种方法浮选富集矿石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弱碱性矿浆中(pH值7 5~8 5)能够较好地实现载金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从磁铁矿中浮选磁黄铁矿的试验结果,研究和分析了影响磁黄铁矿可浮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磁铁矿脱硫的工艺流程和强化浮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为解决铁精矿含硫较高影响高炉生产的问题,对外购蒙古矿进行了浮选脱硫工业试验。包钢选矿厂先后联合三所科研机构对蒙古矿降硫进行了系列研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及浮选脱硫工业试验。验结果表明:磁选精矿在“一粗一精一扫”的闭路试验流程,并调整相应的影响能取得较好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本文论述了铜硫类型矿石优先铜后,在碱性矿浆中加硫酸铵直接活化被抑制的硫,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表面预处理、介质pH值和多价金属阳离子对黄铜矿和镍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并结合矿物各自结晶构造和表面性质的分析,表明在碱性介质中浮选分离黄铜矿和镍黄铁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采用SEM、XPS检测手段和前线轨道理论计算,对碱性环境下的黄铁矿表面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中的S、Fe、Cu原子由晶格跃迁到表面,并氧化形成硫酸盐、氢氧化物、单质S或S8。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黄铁矿表面氧化产物明显增多,在处理4 h后,黄铁矿表面已经完全被氧化。黄铁矿中Cu原子进入晶格后,改变了HOMO轨道中Fe、S原子电子得失能力(反应活性),但对LUMO轨道的原子性质变化影响不大。在氧化过程中,Fe、S原子更易与氧作用,其次为Cu原子。这也可以解释黄铁矿表面先出现铁、硫化合物,之后才发现有铜的产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