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面对已经到来的光子时代 ,为鼓励莘莘学子投身祖国光学产业、列世界光学行业之林 ,由中国光学学会负责筹措 ,以著名光学专家两院院士王大珩命名的王大珩光学教育基金会 ,已经成立。该基金会已收到来自中国光学行业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十万元赞助款 ,数额虽然不大却表达了“凤凰光学”十分注视未来“中国光谷”技术中坚人才的培养 ,为振兴中华光学工业而作出的努力为中国光学产业的腾飞加油@童康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3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代表132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珩,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苏伟、副理事长张志三、谢起昌、方线等同志参加了开幕式,王大珩、苏伟、谢起昌等同志分别讲了话。会议决定组成以吴征瑄教授为主任委员的光谱专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仪器》2021,(3):前插1-前插3
王大珩院士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笔者之所以标题未用"中国光学之父"这一称谓,还是源于王老生前的一段往事.王老为人非常谦虚,他尊师重道,认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称呼是对自己的老师严济慈、叶企孙等前辈科学家的贡献视若罔闻.而在仪器仪表行业,王老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特别是他关于仪器仪表本质的论述,直到今天,仍被许多人引...  相似文献   

4.
《数控机床市场》2005,(7):117-118
863计划简介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相似文献   

5.
消息     
第二十届国际光学委员会大会在长春召开国际光学委员会(ICO)第20届学术大会于8月22日~26日在长春市召开。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光学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及工业界1000多位专家云集长春,展示当代光学领域最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探讨光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热门话题。本届大会主题为“挑战新世纪光学科技”,是ICO组织成立以来第三次在亚洲国家举办,也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第20届ICO大会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等领导同志为本次大会发来贺信,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担任大…  相似文献   

6.
王大珩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组织领导者,我国仪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一位德高望重、贡献卓著的战略科学家。王大珩院士1915年2月26日出生,2011年7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王老的不幸辞世,使我国失去了  相似文献   

7.
2011年7月21日13∶02,王大珩院士与世长辞!我,一个普通的学术期刊编辑,想起十年前与王院士在一起的一个小时,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那一个小时,改写了我的命运,从此,在中国学术期刊界多了一个不知疲倦的小女子,为提高中国光学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而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8.
微光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微光学是一个新的光学学科分支。近年来,人们对以微制造技术生产各种光控微小光学元件阵列注入了浓厚的兴趣。本文评述了微光学研究和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其中包括二元光学、梯度折射光学、纤维矩阵光学等。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及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光学和仪器仪表专家王大珩等11位两院院士以书面报告方式向国务院领导建议,国家应从政策上把现代仪器仪表的发展作为高新技术给予支持;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等。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就此报告作出重要批示。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科技部共同委托成立的专家调研组已赴各地调研。调研后将提出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上报国务院批准执行。据了解,提出建议的这11位两院院士是:王大珩、杨嘉墀、叶笃正、应崇福、马大猷、金国藩、师昌绪、李志坚…  相似文献   

10.
该篇文章是我公司中心计量室退休工程师崔保智同志根据自己40多年从事光学仪器调修工作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编写的,内容涉及公司绝大部分光学仪器和光学坐标镗床等,主要对一些必要的几何光学常识、光学仪器调修工作场地的要求、常用的检修工具、辅助材料、调修的基本知识、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光学零件清洗方法、特殊零件的修复工艺方法作了介绍。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查阅使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崔保智 《綦齿传动》2007,(1):34-47,33
该篇文章是我公司中心计量室退休工程师崔保智同志根据自己40多年从事光学仪器调修工作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编写的,内容涉及公司绝大部分光学仪器和光学座标镗床等,主要对一些必要的几何光学常识、光学仪器调修工作场地的要求、常用的检修工具、辅助材料、调修的基本知识、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光学零件清洗方法、特殊零件的修复工艺方法作了介绍。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查阅使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水下成像镜头的光学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下光学成像技术,如水下摄影、水下电视、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等,是海洋研究与开发的得力工具,但由于水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等特殊的光学特性,以及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使水下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较陆上光学系统有更大的难度。本文指出了主要的技术关键,及设计与使用水下光学成像系统时需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水下电视光学成像系统设计研制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王大珩院士是我国光学事业的开拓奠基人,也是我国科学仪器事业奠基人之一。从1956年开始关心我国科学仪器事业的发展。三次联名建议发展仪器工业,先后多次向有关领导部门提出发展我国仪器事业建议。两次主持召开有关仪器事业发展的香山科学会议。王大珩院士对我国科学仪器的发展及科学仪器在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都作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推动我国仪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光学精密机械》2004,(4):25-25
历时20的设计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即将建成,并将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光学望远镜的建成将是世界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Hα和白光望远镜(HWT)是中国空间太阳望远镜(SST)有效载荷之一,为研究HWT的光学性能受温度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地面观测工况下温度场测量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热光学试验的温度控制工况,建立了一套热真空状态下的光学性能检测系统.该热光学试验系统由被测光学系统、真空系统、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以及波前检测系统组成.研究了系统中光楔镜结构、副镜结构、主镜结构、准直镜结构和成像镜结构这5个关键部位在不同温度控制工况下的光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副镜结构温度不高(低于40 ℃)的情况下,HWT望远镜在地面观测工况下的光学性能约为λ/8,可以满足λ/6的设计要求.以HWT为研究对象,实施了Hα和白光望远镜的热光学试验过程,实现了对不同温度控制工况下的HWT系统进行光学性能检测,探索的热光学试验思路和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太阳观测光学望远镜.  相似文献   

16.
《机电新产品导报》2005,(7):117-118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小平同志的这个批示,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使这一计划切实可行,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仪器》是在王大珩院士和其他老一辈科学家支持下诞生的 ,他多年来一直关心仪器事业和本刊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办好本刊 ,2 0 0 1年 1 1月 6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和《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恳请王大珩院士任本刊名誉主编 ,王大珩院士愉快地接受了聘请。我们相信在王大珩院士的领导下一定能办好本刊 ,使本刊在新的世纪中为促进我国科学仪器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王大珩院士简介王大珩 ,男 ,1 91 5年 2月 2 6日生 ,江苏苏州市人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高级顾问、研究员、应用光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 9…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光学学会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工程光学情报组根据学会决定,于1980年11月4日至9日在宁波召开了技术情报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系统110个单位136名代表,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珩,副理事长陈杏蒲以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该篇文章是我公司中心计量室退休工程师崔保智同志根据自己40多年从事光学仪器调修工作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编写的,内容涉及公司绝大部分光学仪器和光学坐标镗床等,主要对一些必要的几何光学常识、光学仪器调修工作场地的要求、常用的检修工具、辅助材料、调修的基本知识、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光学零件清洗方法、特殊零件的修复工艺方法作了介绍。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查阅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先进光学数字化制造装备、工艺与信息融合技术,能有效整合、打通光学元件制造过程中的数字化加工和检测装备,消除数字化装备孤岛;达到光学元件制造生产线上下游装备、工艺与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升大口径超精密光学元件制造效率。应用流程分析和快速原型化方法,以光学元件数字化制造工艺流程线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数字化先进光学制造装备、工艺和信息融合技术,初步构建了数字化光学制造装备、工艺和信息融合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