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地面模拟了长焦距、宽视场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在轨立体成像,通过对图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验证了离轴三反测绘相机在轨立体成像的可行性。提出了长焦距离轴三反测绘相机外场立体成像的单点成像方法。在该方法中,单台离轴三反相机通过旋转转台对靶标成像,根据规划的相机交会角旋转靶标,并精确测量出靶标的旋转角度,通过靶标的旋转来模拟两线阵相机的相机夹角。在外场立体成像中,根据轨道高度、外场立体成像的物距及理论设计需达到的高程精度和平面精度设计地面靶标。最后,对成像方式进行处理,验证了离轴三反测绘相机立体成像的可行性;对提出的外方位元素、两相机最佳夹角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该单点成像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可用于长焦距离轴三反测绘相机在轨立体成像的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BP算法在系统辨识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的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遗传算法和BP算法各自的优点.采用该算法完成了具有复杂非线性的某伺服系统的建模工作.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航天立体测绘相机调焦机构设计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 《光学精密工程》2009,17(5):1051-1056
航天立体测绘相机受发射过程的振动、冲击以及复杂多变的空间温度、压力等环境的影响,相机的CCD靶面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偏移,为保证相机成像质量及后续测绘任务的完成,需将变化的CCD靶面进行补偿。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导向的调焦机构,通过传动误差的分析及精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调焦机构的传动误差为±1.71 μm;CCD靶面的直线性精度X方向11.2〞、Y方向11.8〞;CCD靶面绕光轴的旋转4.7〞,满足用户提出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传输型立体测绘相机的调焦机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提高立体测绘相机地面像元分辨率和地面目标的定位精度,相机需设计调焦环节用以补偿CCD靶面的离焦量.本文根据立体测绘相机光学结构的特点以及相机的焦深,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导向的调焦机构.在设计中采用了可靠性设计和消空回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及调焦精度.对传动误差的分析及精度验证试验表明:该调焦机构的传动误差为±1.71 μm;CCD靶面的直线性精度在X方向为11.2″、Y方向为11.8″;在调焦行程内CCD靶面绕光轴旋转4.7″,满足用户提出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三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结构实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三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可工程化实施的测绘相机光机结构,此结构由3台相机互成角度装入测绘基座构成.单相机采用像方远心亚对称光学系统,由单镜组装入薄壁壳体的镜头、基于凸轮导向结构的调焦机构、基准镜和成像电器盒构成.测绘基座为测绘相机的高稳定支撑结构,采用7个筒单元、3个板单元与底座交错形成有机一体的结构形式.星敏支架为星敏感器的安装结构,采用3个简单元和一个圆锥单元相贯而成一体的结构形式.运用PATRAN/NAS-TRAN软件对测绘相机进行工程分析表明,测绘相机组合体的强度和刚度好,满足航天光学遥感器的要求.振动试验结果表明,测绘相机一阶固有频率大于100 Hz,不会与整星产生共振;通过各种环境试验后,相机间基准镜坐标系变化小于4″,测绘相机测量坐标系变化小于5″.通过在轨运行表明,测绘相机结构稳定,满足测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热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黎明  吴清文  江帆  黄涛 《光学精密工程》2010,18(6):1367-1373
为了保证测绘相机的正常工作和测绘精度,针对测绘相机的特点设计了热控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平衡试验验证。首先,对测绘相机所处的热环境进行了分析,对测绘相机窗口的外热流进行了计算。然后,对测绘相机的各个部分进行了热设计;采用被动热控措施控制相机的温度水平,降低测绘相机系统对外部热环境变化的灵敏度;采取主动热控措施进行温差补偿,减小相机的轴向和对径温差。最后,根据测绘相机的热环境和各种工作模式设计了3种极端试验工况,进行了热平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热控系统工作的情况下,测绘相机系统在各种工况下温度波动在(18±2)℃之内,且轴向温差4℃,径向温差0.5℃,测绘基座的温度在(18±3)℃之内。得到的结果能够满足测绘相机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的时间同步精度,对相机时间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的相机时间同步误差模型,并根据该模型采取缩短行同步计数器查询周期等多项措施对相机时间系统进行优化.针对相机时间同步误差在摄影过程中会随相机控制器工作时序变化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实时检测相机时间同步精度的方法,用于实时检测并全程记录摄影过程中相机时间同步误差的动态变化,解决了常规仪器由于存储深度不足而无法长期检测这一难题.利用该方法检测了优化后的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时间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结果表明,摄影过程中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的时间同步误差≤74.8μs,相机时间同步误差绝对值≤11.2 μs的概率不低于0.95,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周挺  王虎 《机械工程师》2020,(12):60-63+66
介绍电液力伺服系统的结构及原理,针对系统建模中参数时变和非线性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系统辨识建模;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克服单纯BP算法容易局部收敛、训练速度慢的问题;借助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全局优化工具箱编写系统辨识算法,建立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模型。分析神经网络模型辨识结果,将其与ARMAX线性参数模型的辨识结果作对比,验证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系统辨识建模的高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视场、高分辨率、低畸变和环境适应性要求高的三线阵航空测绘相机光学系统设计要求,开展新型光学系统结构形式设计:首先,根据总体方案要求以及稳定平台安装特点,确定了单镜头的技术方案;接着,分析计算了光学系统各项指标参数,光学系统拉氏不变量达到9.5;然后,对比分析了非像方远心光路、像方远心光路和准像方远心光路的结构形式;最后,设计了一种航空环境适应性良好的双高斯复杂化失对称准像方远心光学系统结构形式。设计的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好,在全色谱段内的Nyquist频率为100lp/mm,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均优于0.36;分别在R、G、B谱段的Nyquist频率为50lp/mm,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均优于0.6。光学系统全视场最大相对畸变优于0.1%,在均匀温度0~40℃范围内,全色谱段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3。实验室鉴别率板测试结果表明,相机静态分辨率达到102lp/mm;飞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机摄影分辨率达到0.16m@2km航高。光学系统设计完全满足大视场三线阵航空测绘相机环境适应性和分辨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比例阀控气动伺服系统的系统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考虑摩擦和负载对系统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比例阀控气动伺服系统的待辨识模型,并根据进一步工作的需要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采用递推的最小二乘法,得到符合控制要求的简化系统模型,同时给出辨识过程的详细步骤。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的验证表明了辨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高精度的航测相机伺服系统。为实际系统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对该伺服系统进行基于仿真的设计。首先对控制对象直流力矩电机进行了建模,然后完成整个伺服系统框架的搭建,采用多种控制策略完成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的校正设计。并针对陀螺稳定回路中引入的飞机姿态的变化加入了前馈控制补偿。最后通过系统仿真,得到了较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注塑机的自动取料,采用单片机和CPLD构成了伺服机械手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过程.该控制系统已经在生产中应用,性能稳定,达到了预期的功能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三线阵立体相机的光学系统决定了相机的外形尺寸和布局,保证相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及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光学系统设计的指标要求,分析、比较了各种光学系统结构型式,设计了满足测绘要求的像方远心光学系统。设计的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好,在Nyquist频率77lp/mm时,正视相机全视场的平均传递函数为0.613;前、后视相机全视场的平均传递函数为0.578。装调完成后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进行了检测,各相机光学系统传递函数的测试值均在0.451以上,满足对测绘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并研制了一种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精确控制摄像头位置与旋转速度的伺服系统。文章给出了伺服系统原理及硬软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测绘相机坐标系与立方镜转换矩阵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国栋  宋丹 《光学精密工程》2007,15(11):1727-1730
介绍了一种测绘相机坐标系与立方镜之间关系的标定方法。对两坐标系的转换矩阵、标定方法和标定精度进行研究。推导了两坐标系的关系,建立了坐标系间的转换矩阵。利用高精度二维转台、0.5″经纬仪和平行光管完成了测绘相机与相机立方镜坐标系之间的角度测量。最后,对标定精度进行了分析。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定精度优于2″(1σ),可以满足测绘相机坐标系与立方镜转换关系的标定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CAD软件进行开发.该软件以中文WindowsXP为操作平台,用MicrosoftAccess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以Autodesk公司的AutoCAD2005和MathWorks公司的Matlab7.0为支撑软件,利用VisualBasic6.0开发语言,将系统原理图绘制、参数计算、元件选取、动态仿真集成于一体.使用该软件进行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设计,可获得工程上直接可用的系统原理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模糊PID控制技术,举例分析了在伺服系统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设计了一种液压舵机的液压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启动平稳,速度调节方便,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等功能,对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在实际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提高精密复合数控磨床的超精密加工精度的目的,对其台架伺服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直线电动机数控伺服系统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采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对伺服系统进行系统优化,首次实现了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可变量及PID控制参数的同时优化,最终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