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H值、无机电解质对PAE和CMC在纤维上吸附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纸浆Zeta电位以及聚合电解质的吸附量等方法,研究了pH值和无机电解质对阳离子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和阴离子羧甲基纤维素(CMC)在纤维表面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吸附量随纸浆悬浮液中无机电解质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张坤 《国际造纸》2014,(3):38-44
用羧甲基纤维素(CMC)处理漂白针叶木浆。为了在纤维表面引入更多的带电基团,CMC吸附可在特定条件(60℃,pH值12.5,CMC加入量1%,浆浓5%)下进行。纸浆的打浆情况、pH值、CMC取代度以及电解质浓度对CMC的吸附量均有重要影响。经CMC处理后纸浆保水值明显增大,并且保水值的增大与纸浆成纸内结合强度和抗张强度的提高相关。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用水或电解液抄造的纸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中CMC吸附条件与实际造纸系统类似,因此,这种表面改性方法可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淀粉/聚胺复合物、阳离子淀粉及原淀粉在纸浆上的吸附类型,测定了淀粉/聚胺混合糊液及单一组分的黏度,探讨了淀粉/聚胺复合物在不同浆种纸张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淀粉与聚胺形成了复合物,该复合物对再生浆的作用效果与阳离子淀粉相当,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淀粉/聚胺复合物用量为1.5%时,可使纸板的裂断长增加22.6%,纤维留着增加率提高了6.8%。淀粉/聚胺复合物在纸浆纤维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与阳离子淀粉的吸附相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剑麻为原料,探究了蒸煮和打浆过程对纸浆聚合度(DP)及纤维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蒸煮过程中,随着用碱量增大、蒸煮温度升高,剑麻纸浆聚合度及纤维长度均呈减小趋势;随保温时间延长,二者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打浆过程中,纸浆聚合度及纤维长度随打浆度升高而减小.此外,讨论了不同蒸煮和打浆工艺下剑麻纸浆聚合度与纤维...  相似文献   

5.
黄麻纤维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麻纤维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得黄麻纤维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纺织印染加工中较为常用的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染料溶液为吸附质,研究染料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黄麻纤维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染料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两种染料的去除率逐渐降低,吸附量逐渐增大;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和吸附时间的延长,两种染料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水浴温度对两种染料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影响都较小;染料溶液pH值对两种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MB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随染料溶液pH值增加而增大,而MO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影响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吸附蓝莓多酚的环境因素,以时间、温度、p H、离子强度、尿素浓度、乙醇浓度为变量,蓝莓多酚吸附量为指标进行了吸附实验。蓝莓多酚的吸附量随时间先增加后趋于平衡,30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低p H环境有利于吸附,吸附量在p H4~5时达到最大值;吸附量随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升高,尿素、乙醇浓度增大而减少。吸附蓝莓多酚后,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得到提高,其IC50为3.53 mg/m L,结果表明:米糠不溶性膳食纤维与蓝莓多酚的共混物是一种理想的新型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魔芋葡甘聚糖吸附香兰素的基本特征,以魔芋葡甘聚糖溶液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魔芋葡甘聚糖浓度增大,香兰素吸附量呈增大趋势;随pH值升高,吸附量增加;温度越高,吸附量越低;随时间的延长,吸附量逐渐减少;魔芋葡甘聚糖吸附香兰素的工艺条件为:合适的魔芋葡甘聚糖与香兰素配比,魔芋葡甘聚糖溶液pH=9.0-11.0,常温下吸附,吸附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壳聚糖对锌(Ⅱ)离子和铜(Ⅱ)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pH、壳聚糖脱乙酰度、温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锌(Ⅱ)离子和铜(Ⅱ)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壳聚糖对锌(Ⅱ)离子和铜(Ⅱ)离子吸附规律均遵从单分子层吸附规律。温度、pH值和脱乙酰度对吸附量有显著影响,随温度的升高,壳聚糖对锌(Ⅱ)离子和铜(Ⅱ)离子吸附量增加;在pH2~6范围内,壳聚糖对锌(Ⅱ)离子和铜(Ⅱ)离子吸附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脱乙酰基程度高的吸附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体外模拟胃肠液中燕麦β-葡聚糖吸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燕麦β-葡聚糖吸附EGCG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pH、EGCG浓度影响较大。加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燕麦β-葡聚糖对EGCG吸附量增大。模拟胃液中随pH值升高,β-葡聚糖吸附能力逐渐增强;肠液中随pH值升高,吸附能力首先升高然后下降,pH 6.5时,其吸附能力最大。随EGCG浓度升高,响应因子增多,也使β-葡聚糖对EGCG的吸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探讨了向日葵盘中的天然低酯果胶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检测了果胶用量、果胶溶液的p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及共存离子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果胶的用量增加,Cu2+的去除率不断升高,但吸附量先增大后降低。而吸附量和去除率均随吸附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不变、随果胶溶液pH值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并受共存离子的影响,随二价金属离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u2+初始质量浓度在0~200 mg/L范围时,利用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得到向日葵盘果胶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29.94 mg/g。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反应是自发的、熵值增加的吸热反应。动力学分析证明该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静电吸引作用和络合作用为主要驱动力。可见,向日葵盘低酯果胶具有较强的Cu2+吸附性能,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生物吸附材料应用在Cu2+废水的处理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漂白麦草浆中细杂组份(通过100目,其中大部分是杂细胞,如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对阳离子淀粉吸附的影响。 实验表明,漂白麦草浆中细杂组份的比表面积明显大于纤维组份(保留在100目以上)的比表面积。阳离子淀粉优先吸附在比表面积大的细杂组份上。纤维组份的吸附能力受化学环境的影响较细杂组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综合论述了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对纸浆的吸附特性,及影响阳离子聚电解质对纸浆吸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对不同种类和级分的纸浆纤维进行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适用于描述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过程;对于不同级分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SBKP)纤维,水性油墨颗粒在P50/R100级分上具有最大吸附量,比R30级分多1 mg/g,其吸附速率在初始阶段比R30级分的快2倍;油墨颗粒在针叶木热磨机械浆(TMP)纤维上的吸附量比在SBKP纤维上的明显减少,最大吸附量的降幅为0.8 mg/g;两种纸浆中的油墨颗粒在纸浆纤维上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等温吸附,该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不同级分的SBKP纤维中水性油墨在R30级分纤维上有最大吸附焓变,P50/R100级分纤维上有最大的吸附熵变。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高阳离子度瓜尔胶(HCG),并对其进行酸降解,制得不同分子质量级别的HCG。研究了它们作为废纸浆微胶黏物固着剂控制微胶黏物含量的效果及其对纸张物理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G的分子质量越高,越容易吸附于纤维;分子质量越低,越容易与浆料中的溶解和胶体物质作用。尽管不同分子质量级别的HCG的电荷密度远小于常用的聚胺类固着剂,但它们去除浆内胶体物质和COD的效果却等同甚至优于后者,说明HCG的作用机理还包括氢键作用等其他方式。在废纸浆中加入一定量分子质量适当的HCG,在有效控制微胶黏物含量的同时,能抑制纸张抗张强度和撕裂度的下降,对耐折度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分子量高阳离子度瓜尔胶控制废纸浆微胶黏物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备了高阳离子度瓜尔胶(HCG),并对其进行酸降解,制得不同分子量级别的HCG。研究了它们作为废纸浆微胶黏物固着剂控制微胶黏物含量的效果以及它们对纸页物理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G的分子量越高,越容易吸附于纤维;分子量越低,越容易与浆料中的溶解与胶体物质作用。尽管不同分子量级别的HCG的电荷密度远小于常用的聚胺类固着剂,它们去除浆内胶体物质和COD成分的效果却等同甚至好于后者,说明HCG的作用机理还包括氢键作用等其它方式。在废纸浆中加入一定量分子量适当的高阳离子度瓜尔胶,在有效控制微胶黏物含量的同时,能抑制纸张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的下降,对耐折度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湿部助剂在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一种淀粉基固着剂、荧光增白剂、甲基紫显白剂、PAE湿强树脂、阳离子淀粉增干强剂、AKD施胶剂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助留剂作为代表性的湿部化学助剂作用于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它们在纤维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湿部助剂的残余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能揭示这些助剂由于电性、电荷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用量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7.
A laboratory‐sca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molecularly dispersed amount of cationic starch adsorbed on a papermaking pulp was developed. The starch was molecularly dispersed by pressure cooking and was characterised by SEC‐MALLS (Size Exclusion with 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 The adsorbed amount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depletion of starch polymers in the starch‐fibre suspension.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the adsorbed starch product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C chromatograms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In addition, handsheets were formed to correlate starch adsorption on the pulp with the resulting paper strength. The value of the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using the example of a low DS cationic potato starch derivative. This sample from a slurry process was adsorbed to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xtent in virtually electrolyte‐free deionised water (DW) than in water with a high electrolyte content (36 degrees German Hardness – 36 dGH). In DW, both amylopectin and amylose were adsorbed on the pulp, whereas in water of 36 dGH only the amylopectin‐rich fraction was adsorb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starch adsorption as a func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the resulting paper strength was found. The amount and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the adsorbed starch product influenced paper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8.
含机心的湿部系统中化学品吸附及增强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机木浆和 常用化学助剂的吸附行为出发,探寻了硫酸铝和阳离子淀粉等常用造纸化学品在含机木浆系统(WC系统)中的作用原理及失效原因,为进一步在WC系统用好造纸化学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