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混凝土的各种搅拌工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裹砂石法新工艺,采用该法可利用现有条件(不增添设备,不延长搅拌时间)提高混凝土强度10~20%并相应改善其它物理力学性能,或节约水泥5~10%,或缩短养护期20~40%。在生产应用中己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若在国内普遍推广此法,每年约可节约近200万吨水泥。本文还对造壳混凝土的增强机理提出了断裂力学、孔结构理论和界面理论的解释,并给出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路面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造壳技术,可改善水泥的分散性,可显著提高混凝土质量和耐久性,改变了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传统的拌合物一次投料的落后工艺.通过应用证明,裹砂石法造壳技术可提高混凝土强度10%~20%,在保证路面混凝土质量前提下,可节约水泥用量5%~10%,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分段拌制砼混合物的工艺及其设备。采用此工艺可提高砼抗压强度15~20%,抗拉强度20~25%,撞击强度增加到2倍,抗冻和耐磨性也有所提高,并节约水泥10%。  相似文献   

4.
砼二次投料法(这里指裹砂法)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工艺,操作简便,不需要增加什么投资,只需改变一下传统的投料方法,就能获得提高砼强度和节约水泥的明显效果,弥补了常规拌合料的不足。裹砂法的投料顺序如下。先将全部砂子和20~30%水泥重量的水加入搅拌机内搅拌10~15s,砂子表面达到充分滑润,然后投放水泥搅拌15~35s,使砂子颗粒表面粘有水泥,形成一个水泥外壳,接着将全部石子、剩余的水、附加剂一起加进去,再搅拌35~45s;糊化搅拌后即可出料。  相似文献   

5.
杨智勇 《建筑技术》1993,20(4):205-206
裹砂石法混凝土(即造壳混凝土)是近年来国内推出的一种混凝土搅拌新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分次投料,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及各种性能。工程实践表明,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裹砂石法比常规法搅拌混凝土的强度提高15%~25%,节约水泥10%~15%。下面就我们推行裹砂石法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1 试验情况 1988年我们引进了这一新工艺后,结合具体条件做了多次对比试验。试验采用425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普通中砂,5~20mm粒径的砾石。混凝土干硬度为30s,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324kg。将这种C30级混凝土与原有节约10%水  相似文献   

6.
<正> 沈阳市第一建筑公司对预拌水泥砂浆二次投料工艺进行了试验,并在实际工程中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这项工艺是先将砂、水泥和水一次投入搅拌机内,经过一分钟左右搅拌后,再加入粗骨料进行搅拌,制成混凝土。试验表明,采用预拌水泥砂浆二次投料法,可节约水泥用量15%左右,比不减少水泥用量的常规搅拌法,能提高强度  相似文献   

7.
砼二次投料搅拌工艺目前主要有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净浆裹石法、净浆裹砂石法等几种,这几种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砼强度、改善砼性能,并可节约水泥。与常规搅拌工艺相比,二次投料搅拌工艺只需改变一下投料顺序,操作仍很简便,也不需增加任何设备,因此在实际中推广应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公司从1985年5月开始,选取二次投料搅拌工艺中较适合于现场搅拌的裹砂石法,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试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减水剂又称水泥分散剂(过去叫塑化剂),在不影响和易性的条件下能使给定的混凝土或砂浆的用水量减少,或在不影响用水量的条件下能使混凝土或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增加,或同时具有以上两种作用。在混凝土中掺入少量减水剂(一般占水泥重量的0.2~1.5%),可达到如下的技术经济效果: 1.提高强度、改善性能水泥用量不变,和易性也大致不变(指与不掺剂的混凝土相比),则用水量可减少5~25%,1~3天的抗压强度提高20~100%,28天强度提高10~30%。 2.提高流动性、改善成型工艺条件水泥用量  相似文献   

9.
造壳砼是近年来国内推出的一种砼搅拌新工艺,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次投料,在骨料表面造成一层水泥浆壳。该工艺可明显改善砼内部的孔隙结构,增强骨料与基材的界面粘结.减少了初始裂缝。可以在不增加设备和延长搅拌时间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施工条件提高砼强度15%-25%,并不同程度地改善其他物理力学性能,或可节约水泥10%-15%。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建筑工程研究所研制的 CJ-1型复合混凝土外加剂可在保持用水量和水泥不变的情况下,使混凝土的塌落度增大6~10厘米,在保证混凝土原设计标号情况下,可节约水泥10~15%,比空白混凝土标准养护3天提高118%,7天提高51%,28天提高20%,对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2014,(6)
多步搅拌混凝土工艺指多次投料多次搅拌的施工工艺。在相同材料、相同配合比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多步搅拌工艺进行强度试验和抗碳化性试验,得出多步搅拌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碳化性能,且水泥裹砂石法改善混凝土性能最好。在减少水泥用量5%、10%、15%的新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下,进行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试验,得出减少水泥用量10%时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与原配合比一次搅拌混凝土相当。所以水泥裹砂石法搅拌工艺在保证强度和抗碳化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水泥10%,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YJ-2型泵送减水剂对水泥适应性好的特性,及用其解决以氟石膏作调凝剂的吴淞矿渣水泥产生速凝的问题。该泵送减水济掺入混凝土中可减少用水量10%,提高抗压强度10%;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可泵性,降低泌水量20%~40%;降低泵压5%~10%;坍落度损失20min小于或等于4cm。因此,用其配制的泵送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不仅满足现场施工的技术要求,而且可节约水泥8%~12%,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付向红 《混凝土》2014,(2):106-108,113
多步搅拌混凝土工艺指多次投料多次搅拌的施工工艺。在相同材料、相同配合比情况下采用不同的一次搅拌和裹砂石法工艺进行强度试验和抗冻性试验,得出裹砂石法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性能。在减少水泥用量10%的新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下,进行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试验,得出减少水泥用量10%时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与原配合比一次搅拌混凝土仍有所提高。所以水泥裹砂石法搅拌工艺在保证强度和抗冻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水泥10%,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天然沸石是建筑材料新的矿产资源。目前,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开发部对天然沸石粉进行了新的利用开发。该项技术是以适量天然沸石掺合料和熟料混磨制成的沸石水泥,其强度变化规律是:掺10%~20%,水泥各龄期强度都高于纯熟料水泥的强度;掺30%沸石,与纯熟料水泥标号相当。尤其对立窑水泥安定性有显著改善作用。以适量的沸石矿粉置换10%的525号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强度提高10%~25%;并可配制C8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若用于配制30MPa左右的混凝土,则可节约水泥20%~30%。用于配制流态混凝土,可提高保水性、粘聚性和可泵性。用天然沸石作为气体的载体,把…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混凝土搅拌控制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执行机构不灵活,可靠性差。②称量不准。③砂、石含水率无快速测水仪。因而混凝土的配比精度较低,致使常盲目以增加水泥用量方法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不但造成水泥的浪费,也使混凝土的一些物理性能变坏。如果采用现代化控制手段,保证配比精度,自动测砂、石含水率,自动减水,补砂,补石,据报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约10~20kg水泥。  相似文献   

16.
阎德仪 《住宅科技》1993,(11):37-38
砼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传统的砼搅拌工艺,是将水泥、砂子石子和水一起放入料斗,共同搅拌成砼、一般称为一次投料。所试验的砼二次搅拌工艺,是把组成砼的四种材料,按不同顺序或不同的组合方法,分三次投料搅拌,以达到改善砼性能的目的。本试验做了16批共44组试块。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砼三次搅拌工艺可以达到提高砼的强度或节约水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MZ复合载体木钙缓凝减水剂粉剂主要技术性能:适宜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1.2%,可节约水泥8%左右,减水率8%~12%左右;混凝土28d强度提高10%~20%;可使混凝土流动度增加2~3倍、抗渗标号提高约3倍;降低混凝土初期  相似文献   

18.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院承担的节能科研项目——水泥磨机圆角方形衬板,经在大同水泥厂几年的试用表明:磨机使用这种衬板可使主电机负荷降低10~15%;水泥单产电耗节约15~20%;在磨机产量保持不变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水泥细度(在80微米筛筛余)降低约3个细度;改善了水泥颗粒组成,使水泥抗压强度提高了20公斤/平方厘米以上;磨机的噪声降低了7分贝(A声级);研磨体的消耗也有所降  相似文献   

19.
<正> 原第二十三冶金建设公司二公司施工科迟焕珍同志在《冶建技术交流》总4期中介绍了混凝土的新搅拌法。即在不增加更多的施工设备,仅在工艺上稍加改变就能获得节省15~30%的水泥,或提高20~30%强度的一种新的混凝土搅拌法。在日本把这种混凝土叫SEC混凝土,也叫造壳混凝土。其拌制方法是先使砂子裹上一层水泥浆,然后再拌制成所需用的混凝土。日本是将含水量控制在一定值的砂子与水泥先放入搅拌机进行一次搅拌,这时就形成以砂子为核心的水泥浆壳,尔后再加入粗骨料和水拌制成需用的混凝土。另一种拌制方法是先将  相似文献   

20.
王卫中  冯忠绪 《工程机械》2006,37(11):62-65
一次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新的二次搅拌工艺可以在促进水泥颗粒分散、提高水化程度的同时,使过渡区浆体的水灰比在骨料之间以距离骨料表面的距离为自变量有规律的变化,使其硬化后强度产生与传统工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固有的强度梯度相反的一个趋势:界面过渡区弱,增强之;水泥浆体本体强,稍减弱之,从而综合地提高混凝土各项性能。在工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五种不同工艺流程进行参数优化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效果明显;相同条件下二次搅拌工艺可提高混凝土强度16.8%-24%;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约水泥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