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士大夫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它肇始于魏晋,成熟于随唐,鼎盛于两宋。士园林产生和发展与士人隐逸文化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士大夫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审美情趣等的物象表现。要真正体味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不能离开对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特点和士大夫阶层隐逸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健 《安徽建筑》2002,9(6):20-20
传统的隐逸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士人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园林受此影响,向自然山水园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士大夫隐逸文化体系的熏陶下,中国园林终于以山水文化的综合实体作为了传统园林形态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唐勇平 《园林》1996,(1):8-9
园林是造在人间的天堂,是人们最高理想的生活场所的模型。凡理想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不同,理想就不同,因此,园林的风格也就不同。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代最鲜明地将那“朕即国家”的绝对君权制度反映在它的造园艺术里。英国也认为只有见到它的园林风光,才能了解本国十八世纪中产阶级的性格、感情和道德教养,了解他们当时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飞黄腾达。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家园林所标榜的“归来”和“遂初”,其实也是一种政治态度和相应的道德评价。失意的士大夫坐在榭里听橹声、赏荷花,这些园林里回荡着整个封建士大夫的进退和荣辱;苦闷和追求;无奈和理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和隐居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对其在同源文化国家中的发展现状探讨较少,且忽视了对其传承和异流特征的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调研,比较分析了中韩两国古代“隐士”的概念和隐逸思想,明确了中韩隐逸文化内涵的特点和异同之处。同时,从空间特征的层面,系统性地识别和比较了中韩两国代表性隐居园林“独乐园”和“独乐堂”,包括园林题名、选址环境、空间结构和构成要素等隐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韩两国隐逸文化的内涵和隐居园林空间特征具有相当多的相似性,但又有明显区别。韩国更加推崇儒隐,而中国隐居园林中的隐逸文化更加丰富。在“师法自然”和“自然崇拜”理念的影响下,中韩两国的隐居园林与城市的位置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空间隐蔽性和连接性的营造手法上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王其亨  崔山 《中国园林》2006,22(11):77-80
康熙皇帝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后一个高潮的奠基者和推动者,他的造园思想,不同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人“隐逸”情愫,也有别于历代帝王的造园传统。康熙从他所崇奉的理学精神出发,强化了“致中和”的造园理念,达到了“与天地参”的境界,体现了儒家的人格追求和治世理想。通过例举康熙造园的实绩,探讨康熙造园的思想动机、价值取向、艺术风格、实学精神、深远影响,以及对康熙造园思想研究的展望,从而肯定康熙的皇家造园思想、风格和实践成就。  相似文献   

6.
古典园林的设计者们在园林建造中将河水山川隐于园中,也将精神世界表于象里,不管是作为物体存在的山水、花木、建筑、碑刻,还是作为引发想象力的诗句,匾联,题额都负载着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释思想,是我国几千年“隐逸文化”的典型物化代表。本文在“园林意象”的角度,以“提名立意”、“造山理水”、“植物配置”三个方面分析传统古典园林中隐逸意象选择,并从“以景观要素为文化载体”、“寻找多种景观要素并拓展象征意义”、“探究隐逸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传统隐逸文化结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四方面分析其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传统园林艺术中文人园的隐逸精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吕明伟  胡晓雷 《中国园林》2003,19(12):63-65
从文学艺术审美的角度,探寻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发展历程,通过论述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隐逸精神的发展与审美情趣,指出古典园林艺术中,如何从消极避世的“隐于园“的观念,向积极看待人生的“娱于园”的观念转变的,以及古典园林意境对于现代园林发展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正>元代绘画崇尚意趣,文人画风已然形成,并占据画坛主流。多是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他们的创作比较自我、随意。脱离宋代绘画的严谨法度,以书入画,逸笔草草,追求隐逸,意在脱俗。而精神生活状态则是清闲中带有一些悲凉。为什么文人画更强调书法用笔?中国书法即是线条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从园林史来看,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实际上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创始者。园林虽“可观、可游、可玩、可居”,但它的基本功能却是一种精神功能。园林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场所”,也就更多地表现出人们对于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的思想认识和思维观念。因此它必然受着中国古典哲学阴阳观的深刻影响。也正是这种影响,才造成独树一帜的中国自然式园林体系。本文注意探索道家阴阳观对中国园林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卫 《中外建筑》1996,(2):25-27
文人园林是中国古代由文人士大夫开拓经营,设计创造,欣赏作用的一种园林类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园林反映出其“主人”-文士附层的特点,体现了文士阶层与中国古代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密切关系,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创造了世界园林史上独特的园林风格,为我们今天的建筑理论和建筑创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余高红 《华中建筑》2011,29(9):38-40
该文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鉴于有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当代景观建设中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该文首先剖析了传统园林文化与当代环境危机及当代中国景观的文化认同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然后,通过论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观念体系和技术体系,指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传统园林的观念体系在应对当代生态危机、重建中国景观认同中的价值。最后,对传统园林技术体系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秦飞 《园林》2021,(3):48-54
园林作为一种"有生命、且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特殊文化艺术作品,具有类似"外观表层形象"和"深层观念"特色的作品集合构成了园林的"流派";所有"流派"按照一定的内在规则结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园林文化艺术体系"学派";而其中的这个体系由"有生命"决定的地域性、"有用性"决定的地域性、"能主之人""理性产物"决定的地域性、"输出-输入"吸收融合中的地域性适应4个特点决定。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艺术体系由一级流派、二级亚派和三级支派3个层级构成。以中国文化分区为基底,叠加中国建筑分区、园林植物分区,结合地方园林研究成果,一级流派可分东北园林、中原园林、长江园林、岭南园林、西南园林、青藏园林、西北园林、塞上园林8大流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价值取向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古代造园者的眼里,山、水的运用有着复杂的大于形式美的价值取向。正因为此,中国古典园林才有别于西方古典园林,彰显出具有明显东方审美的特征,成为世界园林设计体系的一支奇葩。对这一价值取向及其作用进行探讨,借以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颐和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历史中存留下的珍贵遗宝,不仅是传统园林文化的精粹汇聚,更是历代造园技艺的集成展现,又尤以其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巧妙堪称中国传统园林之典范。文章首先介绍了颐和园总体水系,进而通过对颐和园内外部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的具体研究,详述其雨污处理系统及具体设施的园林化处理方式,总结在颐和园中园林空间与给排水工程融合的特点,希望对现代公园的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创造以景自天成的风景园林为特点,园林中的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又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所谓理想美的境界。“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代表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木构建筑灵巧多样的特点,结合山水景物,组成丰富多姿的园林胜景。正确地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在保护文物古迹及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型的中国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16.
英国18世纪如画园林中对不规则式自然风景的追求以及园内中国建筑的出现,均体现出与中国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中国艺术对英国园林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研究和争辩的中心.结合史料文献和园林实例,对中国艺术与如画园林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进而得出中国园林思想并没有对英国园林艺术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是在错综复杂的境遇中,激发了人们的如画想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共通性看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邬东瑶  庄岳 《中国园林》2010,26(1):37-40
同一文化系统中的各种文化形式间都有着内在、有机的联系,这些文化形式从不同程度上具有共通性。带有强烈精神特征的中国古典园林属于中国文化大系的一员,它与诗、书、画、语言、戏剧等同属心态文化的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层的文化共通性。流传至今的古代造园专著非常有限,而诗词、画论、文论等却浩如烟海,如果能够把握不同文化形式的共通性,把相关文化形式拿来作一种"通感"式的比照研究,将大有裨益于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以园林文化与语言文化为主线进行对比论证,初步探讨中国传统文人思维的3种典型特征,即综合整体性、辩证性和诗性在园林文化与语言文化等相关文化形式上的共通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王洪海  唐安惠 《山西建筑》2007,33(29):351-352
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布,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几种造园手法,展示了我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促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研究,从而推动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吕红医 《华中建筑》2010,28(10):173-174
中国造园的历史十分久远,早期园林的雏形兼有生产和娱乐的功能,随着园林的发展,园林逐渐形成了生活与娱乐相结合的形式。而文人园林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新领域。概括而言,可以将文人园林中体现的士文化阶层的对于自然的审美观分为三种类型:比德山水,写意山水,文人园林兼顾世俗生活与自然情趣及精神诉求的多重属性,是其造园艺术的人文背景,也是领会和解读其多元而丰富的景观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