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成于清代的宝珠吉祥草彩画是官式建筑彩画类别之一,兼具满、蒙、藏民族文化艺术特色,仅装饰于清代皇宫城门与帝王陵墓建筑内。北京中轴线上的端门内檐彩画属于清代宝珠吉祥草存迹,独特的方心式布局,使其成为宝珠吉祥草彩画的一个特例。宝珠吉祥草元素的形成与角色转换,见证了中国古建装饰艺术多样化的创新历程。作者从端门内檐宝珠吉祥草彩画的结构布局、纹饰特征入手,将其与传统满、蒙宝珠吉祥草纹饰进行对比分析。于共性中寻找差异,梳理出宝珠吉祥草纹样演变脉络,剖析端门内檐彩画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论证了端门内檐宝珠吉祥草彩画的独特性与唯一性。  相似文献   

2.
夔龙,彩画行业中还称为“草龙”,本期中心彩页烟琢墨正面夔龙天花,正面夔龙可谓彩画正面大龙的进一步概括简化,同样体现龙的头、角、眼鼻、腿肘毛及宝珠、火焰云等主要部位。另一幅五福捧寿天花是清代中晚期以来流行较广的一种天花,现在北京地区的宫殿、园林建筑和四合院建筑彩画中仍能看到实例,其寓意为“五福寿为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幸福长寿生活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我国古建筑彩画发展过程中最为辉煌的时代,寓意清晰、等级分明、画法规范是清代官式彩画的特点。清代官式彩画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氏彩画、宝珠吉祥彩画几大类,雍和宫牌楼彩画是旋子彩画的代表。以清代雍和宫牌楼彩画为例,浅析牌楼的构造和彩画的构图、图案,雍和宫牌楼彩画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其价值,以及牌楼彩画在纹饰、构图、色彩等方面深受儒释道文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画作“云秋木做法”浅析蒋广全一、问题的提出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画作卷记述有“云秋木”做法。在有关圆明园的建筑彩画史料中,也载有“云秋木彩画,云秋木”等有关内容。彩画行业中,至今亦有关于“假木彩画”的例证。近年来,笔者工作外出,先后发现了几处与史...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期的墨线海墁锦纹双蝠葫芦团花苏式彩画蒋广全此例“墨线海墁锦纹、双幅葫芦团花苏式彩画”(见本刊总46期、47期所发彩画图样)出自北京柏林寺西行宫游廊。现可看到的建筑彩画实物,系按清代中期原遗存彩画修复的作品,从其纹饰、色彩、工艺等方面看,都仍具有...  相似文献   

6.
蒋广全 《古建园林技术》1985,(8):35-35转27
天安门的内檐彩画,采用了龙草和玺。龙草和玺的基本构图方法,也采用其它清式彩画“分中” “分三停”的一般规则。与其它和玺彩画的不同点是其主要彩画部位的枋心、找头、盒子心中,仅饰以“龙”和“草”(此草称为楞草,轱辘草和法轮吉祥草)。另外龙草和玺在其所施的主色里,除了青绿,还多了一个专施大草地子的红色。  相似文献   

7.
坐龙天花又称为“正面龙天花”。是清式天花彩画高级做法之一。在绘制以龙题材为主的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的建筑中,室内天花较多用坐龙天花装饰。清代六字真言天花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作品。运用了佛教图案常用的素材梵文、莲花、宝珠、云纹等,图案与佛教建筑功能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官式建筑彩画发展的一个辉煌阶段,其中由江南民间引进皇宫及花园的苏式彩画,经过宫廷彩画匠师的规范后,形成活泼灵动的皇家苏式彩画,时至今日,仍有清中、晚期的苏式彩画留存于世,为官式彩画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而这些珍贵的清代真迹遗存,自身携带着大量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笔者期望以典型的宫廷苏式彩画实例分析其形式美的表现模式以及传统吉祥祈福内容,试图探究宫廷苏式彩画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传统建筑中,平台建筑的平板挂檐上常使用彩绘进行装饰,例如园林别墅中带挂檐的亭、廊以及市肆中的铺面、店堂。平板挂檐彩画多采用“苏画”样式。常见的形式有灰色挂檐彩画、黄线苏画、片金挂檐彩画和金琢墨挂檐彩画。  相似文献   

10.
“金琢墨石碾玉”是旋子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具有图案造型和做法特点突出,整组效果华丽等特点。它的所有线条均需进行沥粉贴金工艺,每一笔均需要按金、白、浅、深几个层次进行退晕,显得非常精致。  相似文献   

11.
程建军 《古建园林技术》1986,(13):46-46转47
我国古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等级最高的装饰图案为“龙”的图案。“龙图腾”寓意吉祥。“龙戏珠”与天文学有关。“龙戏珠”中宝珠原指月亮,因与古代“阴阳”论之“阳刚阴柔”之义不符,变成了 “日之珠”。早期的图案为单龙戏珠,后出现了 “二龙戏珠”,图案变得更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的“苏式彩画”是我国传统清式彩画的一大种类。受我国南方苏杭地区彩画影响而形成。苏画装饰的主要对象是园林建筑中的楼、亭、廊、榭及四合院等小式建筑。它的作法分为:金琢墨、金线、墨线、海漫等多种作法。主要特征是:中间绘以包袱或枋心,包袱或枋心两侧绘以小巧多变的聚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两种清式天花,烟琢墨岔角夔福(蝠)“团鹤天花”和作染牡丹花天花的绘制方法、图案特征和图案寓意。  相似文献   

14.
椽头彩画是建筑彩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古代建筑的椽头彩画,图案丰富多彩,做法也多种多样。清代椽头彩画分为飞檐椽头(飞头的端面)与老檐椽头(檐椽的端面)彩画。最常见的飞檐椽头彩画一般有五六种;老檐椽头彩画有十余种。但这些图案纹样,由于它们要与不同等级的大木彩画相配运用,大木彩画的等级不同,椽头彩画做法也不同,因此便形成了椽头彩画多种变化的图案。现将清代各种椽头彩画纹样、色彩、做法以及与不同等级大  相似文献   

15.
第一节包袱式苏画名称由来"包袱"一同,本来指用于包衣服等东西的布,而彩画的所谓包袱,为"彩画作"通过绘画艺术,画于建筑构件上的,类似包袱形的一类彩画装饰形式。清代早、中期彩画,称包袱为"袱子",清晚期以来被普遍的称为包袱。清代官式彩画放置包袱,有"上搭包袱"及"F撂包袱"之分,凡包袱的开口位于上方的画法者,称为上搭包袱。反之称为下搭包袱。北京地区的包袱苏国,普遍用上搭包袱画法。唯室内垮度较长的构件(如架海梁构件),少量的用反搭包袱。彩画包袱并非独立的画于建筑的,包袱周围还要伴绘其它大量的苏画纹饰,而无论这…  相似文献   

16.
正一、和玺彩画名称的运用与变化和玺彩画,以"≤"斜形大线构图为特征,是清代创建的一类彩画。这类彩画的名称,最早见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当时称为"合细"彩画,如"合细伍墨金云龙方心彩画"。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聚集精细"之意,即集各种彩画之细,由五彩精致工艺绘制的金色的云龙方心式彩画。1 934年,梁思成先生著《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时,首次称此类彩画为"和玺彩画",此后  相似文献   

17.
朱翔 《中国消防》2014,(7):49-49
晚清时期,南京就有了城市消防系统“水龙局”,并严令“闹市禁造鞭炮爆竹”……近日,作为继《六朝卷》《民国卷》和《明代卷》之后出版的第四部专卷,由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南京通史·清代卷》在宁首发。《南京通史·清代卷》全书共60万宇,收录了很多轶事秘闻,堪称“了解清代南京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梳理、比较大量古籍文献来探究“玫瑰” 词源,结论归结如下:1)“玫瑰”较早在汉代为“火齐(音 霁)珠”的宝珠,后晋代《西京杂记》中首次出现了作植物义 的西汉“玫瑰”,但其与现代植物学中玫瑰(Rosa rugosa) 的关联性尚缺乏直接证据;2)“玫瑰”含义的转变体现了珠 宝与同名植物在形、色、香上的关联;3)古代“玫瑰”二字 音形多重,早在汉代就记有与现代相同的读法,早期“玫” 又作“玟”,“瑰”还可音“回”;4)玫瑰作为植物别名众 多,如徘徊花、离娘草、玉蕊等,其中一些还与蔷薇属其他植 物有关联,且寓意多元。对古代“玫瑰”含义的考证研究,有 利于中国传统植物资源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为我国花文化 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比较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大量投资兴建土木工程,形成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但明代建筑彩画保留下来的却不太多,文字方面记载更是寥寥。明代建筑彩画经考查分析,基本分为两种图案形式。第一种为“金龙”彩画,此种彩画图案用金量大,在当时建筑彩画中属于高等做法。又称宫殿彩画。“金龙”彩画的次等做法就是“龙草”彩画,这种彩画一般画在皇帝敕建的庙寺建筑上。第二种“旋子彩画”,此种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简单,但施用范围较广,一般寺庙祠堂等建筑基本普遍应用,本文介绍其题材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内檐彩画。文章基于 2015—2017 年间的数次实地勘察和高清数字化影像采集,全面记录彩画的现状信息,辨析和梳理该殿宇内檐现存的彩画样式及壁画中建筑形象上的色彩装饰,并从纹样形制、施绘色彩两个角度总结其特征及与 《营造法式》“彩画作”相关部分的关联。并以复原性摹绘的方式,试图尽可能还原开化寺大雄宝殿内檐各构件及整体彩画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