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大牛地气田的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牛地气田开发初期,部分气井产水,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为了加快气田开发进程,完善采气工艺技术,进行了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试验。从泡沫剂的选择、井筒积液的判断及加注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大牛地气田是适用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节流器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井下节流工艺在苏里格低压、低产气田的普遍应用,节流气井的泡排工艺已成为泡沫排水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介绍了节流器井的特点及判断积液的方法,开展了井筒液面测试分析,总结出了适合苏里格气田节流器井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  相似文献   

3.
靖边气田气井普遍含有H2S、CO2等腐蚀性气体,机械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无法长期有效实施.为此,根据靖边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应用和气井生产实际,在靖边气田开展了撬装压缩机气举辅助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排水采气工艺在泡沫排水采气后期依靠压缩机辅助能量可实现连续助排;该工艺可应用于低产积液停产气井的有效复产,也可应用于产水气井连续稳定助排生产.  相似文献   

4.
涩北气田排水采气优选模式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所面临的气井井底积液、产水导致产量迅速递减的问题,从准确把握气井排水采气时机、优选经济有效的排水采气方式出发,结合涩北气田生产动态,综合考虑动能因子、积液高度、油压、日产水以及油压、套压压差等多种因素准确诊断了气井积液的状况;分析了涩北一号气田递减阶段气井日产气量和水气比等生产数据的变化规律,根据多项管流井底压力计算理论、临界流量计算模型及涩北气田实际的采气油管尺寸,研制出了排水采气方式选择控制图,并建立了涩北气田排水采气优选模式;回归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预测了涩北一号气田大规模进入优选管柱排水及泡排排水采气时期的具体时机,由于涩北气田属于次活跃与不活跃水驱气藏,水气比上升缓慢,除少数离边水比较近的井外,在整个开发期内不会大规模进入气举排水开采期。  相似文献   

5.
涩北气田气井积液的问题在逐年加剧,井筒积液致使气井产气量大幅下降,甚至造成气井停产,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和气田的高效开发。准确地判断积液情况,并优选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至关重要,为此,运用油套压差法、临界携液流量法对气井进行积液判断,并建立了积液判断标准。经过对比和验证,结果表明:与回声仪液面监测法相比,积液判断标准的积液判断符合率为92.86%;与实测压力梯度法相比,积液判断标准的积液判断符合率达到95.74%。积液判断标准判断准确可靠,且无需测试费用,在涩北气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积液判断标准的建立可以指导适时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排水采气措施,对于涩北气田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随着产水的逐步增多,井筒积液成为制约气井生产的一大问题。当地层能量衰退,井液举升阻力加大时,气井产量逐步开始下降,最终导致气井停产。如何将井内积液带出,恢复甚至提高气井产量,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老气田生产的一大难题。针对川东地区老气田气井进入生产中后期,多数单井生产带液出现问题,井筒积液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开展新的井下涡流排水采气。通过分析井下涡流工具的技术特点、相关参数,技术优势、主要用途、工艺适用性,以及该工艺目前在现场的运用情况和该工艺在川东地区老气田的运用前景,结论认为,井下涡流排水采气工艺有效地改善了气井生产状况,提高气井排水能力,稳定了老气井的生产能力应用前景较好,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气田持续开发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气井携液能力逐渐降低,气井开始积液,影响正常生产。通过实施涡流排水采气工艺措施,降低或清除井底积液,恢复气井正常生产,对气井生产至关重要。涩北气田于2011年采用井下涡流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排水采气试验效果,有利于涡流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后期推广。  相似文献   

8.
苏东气田气井生产过程中会带出成藏时期形成的滞留水和凝析水,随着生产时间延续,气井产量降低携液能力不足而形成井筒积液,当积液量逐渐增大时,致使气井水淹而无法产气,目前苏东气田有产水气井270口,占投产气井的33.2%,产水井产能不能够有效发挥成为制约气田稳产、上产的主要因素因此苏东气田把排水采气工艺列为气田开发重点工作并将持续开展下去。本文简述了苏东气田采用的泡沫排水采气、连续油管排水采气、井间互联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原理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了排水采气技术路线,为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W气田气井积液状况,长庆油田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了排水采气技术研究。首先建立了相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之后根据气井不同的积液情况,研究确定了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法、井筒流体动态分析法、静流压梯度测试法和回声仪探环空液面法四种判识积液的方法。最后依据井内积液的大小,研发了泡沫排水采气技术、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和抽吸排水采气技术。这些技术在现场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涩北气田储层胶结疏松,生产过程中出砂严重,产水日益加剧的现状,先后开展了治水、防砂工艺技术的现场试验。其中治水工艺以堵水和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为主,防砂工艺以高压一次填充和纤维防砂为主。通过对治水、防砂措施井的效果评价确定了不同类型气井治水和防砂工艺的优选原则,为涩北气田提高气井产量,保证气田的稳产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压裂技术改进的同时,压裂液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应用于川渝地区气井压裂的压裂液技术,不仅有具备延迟交联效果的泡排压裂液,也有最新的可回收压裂液体系。介绍了泡排压裂液连油加砂与可回收压裂液连油加砂两项技术及现场应用情况。现场实践表明,这两项压裂液技术都能很好地满足连续油管加砂现场复杂工艺的要求,使用这两项压裂液技术的5口井均顺利完成施工,并取得了预期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苏里格气田低压、低产气井的产水气状况及特点,开展了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对4种泡沫排水剂在90℃条件下进行了携液力、动态携水和配伍性试验,结果表明,0.5%的UT-11C泡沫排水剂泡沫稳定性好,动态携液能力强,单井产气量较试验前有所增加,并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这项工艺为苏里格气田泡沫排水采气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常会出现井筒积液现象,排水采气作业贯穿整个采气过程,导致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针对目前自动投棒装置内部带压、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设计了一套远程控制泡排棒自动投放系统,主要包括井口投棒装置、本地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的井口投棒装置上设计有压力平衡装置和投棒监测装置,从而实现了投棒腔体与井口压力的平衡问题,防止泡排棒在投棒装置内受到井口气流剧烈的冲击而损坏,还实现了投棒监测和记录功能。开发的远程控制上位机系统在现场进行试验,实现了定时定量自动投棒,系统稳定可靠。该系统的成功研制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泡排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钻井液技术作为石油工程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自然分散体系发展到现在具备多项技术功能和极端情况(如异常高温、异常高压)处理能力的多种化工体系,井壁稳定技术一直是影响钻井液技术发展变化的核心因素,新材料研发与工艺技术的进步始终受到保持或提高井壁稳定能力这一基本要素的影响。围绕井壁稳定需求进行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钻井液体系、工艺材料、应力平衡技术以及能量变化对井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工业技术(如纳米技术)与钻井液技术结合程度的不断加深,钻井液技术呈现出一些变化趋势,现场作业中强调整体性平衡的全新技术思想也初露端倪,以推动我国钻井液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膨胀管堵水技术是一种利用膨胀管对套管补贴以实现水层封堵的新技术。文中阐述了可膨胀管堵水技术原理和工艺实施要点,结合实例,对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该工艺的适用性,指出套管质量的好坏对堵水效果具有重大影响,清理套管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RCM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RCM技术存在非实时性和静态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RCM技术。该技术将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与传统的RCM技术相融合,克服了传统RCM技术的缺点,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以某石化厂往复式压缩机为例,应用基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RCM技术为该厂压缩机提供了维修策略,充分体现了该技术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基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RCM技术对于提高设备故障检修效率、优化配置企业维修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重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智能钻井理论与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工程会遇到大量非均质性、不确定性、非结构性、非数值化的难题,迫切需要智能钻井理论与技术来解决以上难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论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智能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价值,后者能够更广泛更全面地集成当代高科技和当代钻井、测井、录井等成果,将成为今后的主流钻井技术,其主要工作与关键技术是设计研制电子钻柱。分析了未来智能钻井技术的其他研究方向,深入研究了智能钻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其概念与内涵。重点介绍了正在研发中的基于对接式电接头电子钻柱的智能钻井技术,论述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难点。基于对接式电接头电子钻柱的智能钻井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可彻底解决第一代智能钻井技术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场总线应用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总线技术是自控领域的最新发展之一。它的实施将给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好处。但现场总线技术标准众多 ,各项技术参数不同于常规 ,而且设计程序尚无定论 ,这一切都使现场总线的工程设计成为一个难题。分几方面介绍了如何进行现场总线的设计 ,并简要提出了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with an annual capacity of million tons of methanol, ammonia/urea, etc., a platform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for direct, green, efficient, and high-value mega-size utilization of the CO_2-rich nature gas, which is the technology of CO_2-rich natural gas dry reforming and hydrogen reaction. The following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such as CO_2-rich natural gas dry reforming integrated with the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to olefins(FTO) technology for producing high value-added linear alpha olefins(LAO); CO_2-rich natural gas dry reforming integrated with low carbon olefin linear hydroformylation technology to produce higher carbon alcohols; direct methanol production from CO_2 and hydrogen; and the new cutting edge technology of photo-catalytic process. In addition, simple techno-economic evaluations of two technologies mentioned above are discussed. The CO_2-rich natural gas dry reforming integrated with FTO technology can achieve about 30% of internal rate return(IRR), while the low carbon olefin linear hydroformylation technology could have a static payback period of 2.57 years when the capacity of 2-propylhexanol(2-PH) reaches 100 kt/a. Based on the mega-size green and high-efficient CO_2-rich natural gas direct utilization technology, a hybrid energy and chemical production system framework with good prospects is preliminarily designed. A modern industry zone with an annual capacity of more than 10 Mt of CO_2 converted to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is underway.  相似文献   

20.
井周声波成像测井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常规测井仪器不能直观地、可视地反映储层特征的问题,使储层特别是复杂岩性储层特征一目了然。本文将以阿特拉斯公司的井周声波成像测井技术为例,着重介绍与其相关的解释处理技术以及在小龙湾地区粗面岩地层中的应用,描述这一复杂岩性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形态,裂缝的有效性以及区域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地应力场分布等特征,使之更好地进行储层划分,然后结合相应的资料进行流体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