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管道泄漏是输油管道运行的主要故障之一,主要表现在输油管道腐蚀穿孔和在输油管道上打孔窃油等事故,给国家财产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为减少输油管道的泄漏,针对原油泄漏时产生的负压波信号研发了泄漏定位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负压波法与物质平衡法相耦合,并对信号进行特征量提取处理,进行泄漏检测定位,同时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提高系统报警准确率,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磁波沿地下钢管线传播 ,当遇到管线外表腐蚀时波形会发生改变。根据这一特性开发研究出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 ,该技术可以快速评价保温及埋地管线的外腐蚀状态。将宽带电磁波引入使管线励磁 ,电磁波就会沿管线传播 ,当遇到腐蚀时就会改变原有的线路。这种电磁波能够沿管线传播几百英尺 ,并在不需完全接近管线表面的情况下对管线进行全面检测。这是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所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输油管道泄漏造成的国家财产流失,解决不法分子打孔窃油不能被及时发现、定位的问题,研发基于SP2·0的泄漏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负压波法、流量平衡法进行耦合并综合神经网络智能辨识的方法,准确判断出管道是否有盗油现象并准确定位出盗油点。在实际应用中技术效果良好,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远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腐蚀是造成油气管线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有效的现场检测油气管线技术是非常有限的,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小管径管线的磁漏式检测系统,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检测系统在小管径的应用中能够获得精确的腐蚀数据,大大减少了管线事故和维修费用。  相似文献   

5.
统计资料表明,腐蚀是造成油、气管线事故的主要原因。管线老化和输送更强的腐蚀性流体会增长管线腐蚀和事故率。管线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安全问题和清理管线泄漏油、气的昂贵费用是相当大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大部分油、气管线的管径为60~168mm,管长一般小于3km。有效的现场检测油、气管线技术是非常有限的,同时没有可以采用的检测管径小于114.3mm管线的满足要求工具。现已研制出一种用于检测小管径管线的磁漏式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1 声波防盗预警系统原理物体间的相互碰撞均会产生振动 ,发出声音 ,形成声波。声波在钢管中传播时 ,其传播速度高达每秒 5 0 0 0m以上。当人为地在输油气钢管上去掉保护层、装卡子阀门、打孔等过程中 ,产生的声波会随着钢管高速传播 ,当安装在钢管外壁上的高灵敏度声波传感器接  相似文献   

7.
�������߾�Ե������ȱ�ݼ�⼰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埋地输气管线一般采用外防腐层加阴极保护联合防腐措旋。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 ,造成防腐层出现破损 ,甚至在绝缘层破损处输气管线产生了腐蚀 ,这样 ,给输气管线的运行带来很多安全问题。为了保障输气管线的安全运行 ,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 ,采用加拿大引进的CIPS、DCVG技术装备 ,可以对绝缘层及防极保护系统的综合保护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并能为输气管线的维修、维护工作提供经济可靠的科学依据。检测评价技术1 .密间隔电位 (CIPS)方法当防腐层在某一位置存在破损点时 ,破损点的电流密度会增大 ,在该点周围的土壤中就会产生比其它…  相似文献   

8.
在地面工程建设中,防腐层老化状况评估结果可用于管线的大修方案制定,新投产管线的验收,管线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同时在大量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发现腐蚀频度较高的管线及部位,对其腐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腐方法及维修方案,从根本上减少腐蚀发生的机率,提高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底出油管发生破裂这一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对管线腐蚀的调查工作,以对管线的现状作出评价,介绍了有关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此项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李欣 《小型油气藏》2007,12(2):71-72
通过PCM在线漏电探测仪及壁厚探测仪,对停用真联输油干线外防绝缘损坏情况及管线剩余壁厚进行检测,并参照美国ASME 31G-1991国家标准《确定已腐蚀管线剩余强度手册》,对该干线进行计算评价,为该管线保留再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油气管道检测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实际需要,管道施工质量的检测与在役管道的安全监测技术已受到业界的特别重视,各种管道检测监测技术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文章就当前国内外油气管道检测与监测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包括管道内检测技术的漏磁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管道监测光纤传感技术,管道焊接无损探伤技术的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数字射线检测技术、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管道输气系统的重要环节——天然气站场,在保障管道系统安全平稳地集输天然气运行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腐蚀问题极易造成气田生产过程中集输管道的腐蚀穿孔、断裂,严重影响气田的正常生产,同时造成环境污染和威胁人身安全。站场管道输送介质比较恶劣及投产时间较长,且埋地管道的监测和检测一直是难点。为判断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降低运行风险,需对站场埋地管道检测技术进行优化,提出系统的检测评价流程,采取针对性的检测技术以及明确检测部位,同时选择所发现缺陷的评价标准,从而控制油气站场的风险水平,使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王国丽  庞艳风  谭建辉  赵俊  王齐 《焊管》2015,38(4):33-37
目前具有独立进行油气管道全尺寸气体爆破试验能力的只有英国、意大利等几个国家,我国尚未建立独立的全尺寸爆破试验场。通过分析国外油气管道全尺寸气体爆破试验场的建设应用情况,结合我国油气管道建设技术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我国建设全尺寸爆破试验场的必要性。包括试验场主要功能、场址选择、断裂控制试验原理与试验流程、爆炸影响范围、试验场布置、供气方案、自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为我国建设油气管道全尺寸气体爆破试验场的建设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气管道检测过程中泄漏区域及缺陷区域难以准确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的油气管道缺陷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无人机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实现油田管道红外图像的分段采集,并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到处理系统;采用改进的加权中值滤波算法对红外图像做去噪处理,并根据综合特征来自动识别管道区域以提升检测效率;然后采用Sobel算子和Canny算子对管道区域进行图像处理,并加权平均;最后,采用Haar小波做分解得到高频分量,高频分量和红外图像中温度异常区域重合的部位即为油气管道缺陷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定位油气管道的缺陷区域,其准确率最高可达97.8%,检测效率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波技术检测天然气管道泄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的输油管道泄漏诊断方法对于可压缩性强的天然气管道泄漏诊断难以适用。为此,提出了基于微波技术与导波理论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方法:把天然气管道当作圆形波导管,在管道两端分别安装微波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利用微扰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根据电磁波理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微波可以顺利地在管道中进行传输。当管道出现裂纹、破损时,微波特性将会发生改变,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的变化情况可以判定管道是否发生泄漏,并进行定位计算。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从而为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检测天然气管道泄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天然气管道泄漏在线实时检测及泄漏位置的准确定位,利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结合天然气管道泄漏处的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了光纤光栅准分布式检测系统和分布式光纤泄漏检测系统研究。着重分析了光纤光栅准分布式传感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分析了基于拉曼光反射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介绍其具有其它传感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及应用领域,并初步建立了光纤检测系统实施方案。采用光纤光栅和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检测技术,分别实现了管道的关键点和沿管道全线温度的连续检测,通过检测管道周围的温度场异常变化,及时发现泄漏,并进行漏点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油气管道运输企业科技研发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保油气管道运输企业"安全、高效、健康、环保"的发展,实现科技"生产驱动"、科技成果快速推广应用。从油气管道运输企业科研管理系统入手,通过对科技研发体系的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构成科技研发体系的科技资源投入、科技研发运作、科技成果转化各子系统进行解析,指出了为保证该体系更加完备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对提高油气管道运输企业科技研发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油气管道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中,很少引入模型概念,数据存储针对测量点进行设计,设备信息和采集数据在数据层是相互孤立的,仅在应用层才进行关联,导致重复组态,系统开发工作量加大,维护成本升高。为此,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设备的油气管道模型,通过对油气管道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进行分析研究,抽象出较完备的管道模型,既包含应用业务需要的基本信息,又可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工艺流程的拓扑结构。采用"图模库一体化"技术对管道进行建模,利用模型实例化技术在数据层实现图形、设备和数据之间的关联,在应用层自动生成业务逻辑,能够基本满足远程监视控制和工艺流程分析的需要。该模型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管道控制系统(PCS)软件中得到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系统提供了较好的信息基础和扩展支持,大大减少了系统开发维护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管线钢的发展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茂堂  牛冬梅  王丽  赵书远 《焊管》2006,29(5):9-16
随着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安全、经济的输送,管线钢钢管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长距离高压输送管线的发展带来的对高强度钢管的巨大需求,论述了X70级钢管在全球的主要管线工程中的应用以及X80及其以上级别钢管技术的发展状况,指出:要实现X80及以上级别钢管的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高强度管线钢的综合性能、断裂韧性、止裂性能的研究及焊接设计等,此外,还要完善和建立钢管性能标准、设计标准、施工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国外输气管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几点建议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黄志潜 《焊管》2000,23(3):1-20
本语文是作者在“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及制管技术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通过对国外天然气管道的设计技术、国外油气输送用钢管的制造技术、国外天然气管道的施工技术、国外高钢级管线钢技术发展等几方面情况的介绍与分析,蝗设计施工技术提高了输气管道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我国管线钢及钢管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西气东输”工程在管理设计的总体思想、管道设计基本参数、螺旋焊管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以及其它方面的多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