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晓荷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5):7-9
[前言]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犯罪的人越来越频繁,对计算机取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同时,企业的业务订单、网银、电子商务、消费支付、工商、税务等电子化业务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手机短信、Email、即时通信记录等都可以作为法律证据,而这些也给法律上的技术取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计算机取证研究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探索和提高。本期记者采访了在计算机取证领域有着资深研究的中科院高能所网络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许榕生研究员,他详细介绍了我国以及国际上取证技术的发展程度与现状、难题。本刊随后将推出计算机取证的相关专题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犯罪和其他犯罪的很多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存储和传输,从而出现了电子证据.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获取、存储、传输和分析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程序,否则,难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对计算机取证软件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犯罪和其他犯罪的很多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存储和传输,从而出现了电子证据。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获取、存储、传输和分析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程序,否则,难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对计算机取证软件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5.
6.
在计算机犯罪发生后对现场信息进行事后的收集,难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取证模型,设计了其中的主要模块,实现了基于该模型的计算机取证系统.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设计的系统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多层次压缩算法克服了C4.5算法在构造树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多次扫描和排序的缺点,并且克服了CART算法存在的没有对数据集分类的缺点,并结合它们的优点从树的规模和分类精度上都做了优化,使决策效率明显提高。利用决策的分类来建立多层次决策树,不但可以加快决策树的生长,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得到结构好的决策树,便于从中挖掘好的规则信息。 相似文献
8.
由于计算机证据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其满足证据的可采用性标准,即关联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其获取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和方法,使用特殊的工具.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概念、分类、步骤、技术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计算机取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同时,也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空间和手段。司法实践中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层出不穷,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如何进行电子取证,更加有力地打击犯罪,已成为司法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计算机网络攻防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形形色色的局域网、因特网以指数增长之势迅速覆盖整个世界。1999年,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达到2.6亿,网上营业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预计2005年用户总量将超过10亿。人类在感受到网络信息对社会文明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认识到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粮库粮情检测监控管理系统,并着重讨论了用VB通讯控件(MSComm)和数据库访问对象(DAO)方法实现上下位机数据通讯,数据处理等管理功能的一些编程技巧和单片机开发的通讯控制总站采用双CPU结构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SC24的标准化状况及发展趋势,详细叙述了该标准化组织的工作领域、标准化项目及未来发展方向。结合我国该领域的标准化状况,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标准化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过采样技术的低成本非接触式生理信号的高精度采集系统。由于传统采样ADC精度较低,而高精度采样ADC成本较高,本文采用过采样技术实现低成本、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过采样是用采样速度换取数据精度的技术,因此,对于微弱生命信号的采集,过采样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本文主要通过信号的信噪比与动态范围两个参数来系统地量化比较传统采样与过采样技术之间的优劣性。通过使用过采样技术,生理信号的采样量化噪声降低约40dB,提升了系统分辨率和动态范围。同时,本文实现了生理参数的非接触采集,使系统实用性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
Vital signs of identity [biometr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metrics is emerging as the most foolproof method of automated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n demand in an ever more automated world. Biometric systems are automated methods of verifying or recognizing the identity of a living person on the basis of som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like a fingerprint or iris pattern, or some aspect of behavior, like handwriting or keystroke patter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ange of biometric systems in development or on the market including: handwriting; fingerprints; iris patterns; human faces; and speec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