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草皮层的SEM-EDXA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SEM-EDXA法研究粤晶丝苗水稻茎部皮层的超微结构及硅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稻草茎部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区和非颗粒物区交替排列而成;气孔主要分布在颗粒物区.颗粒物区中每一颗粒物行都被硅含量极高的颗粒物团所加强;每一颗粒物组主要由2个横向相对的颗粒物组成.非颗粒物区的Si元素含量为21.04%,明显低于颗粒物区,但K元素含量则明显高于颗粒物区.稻草茎皮层结构紧密:表皮细胞璧呈多层结构,不同层次方向不同,细胞壁上分布着较多孔洞.切面中,皮层中的Si元素含量明显低于皮层的外表面,内部组织中的Si元素含量极低,但K元素含量高.粤晶丝苗稻草茎的Si元素含量较低、K元素含量较高,这些特点将对稻草浆黑液碱回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SEM-EDXA法研究芒秆茎部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及矿质元素分布.结果表明,芒茎皮层外表面由纵向的条纹区和非条纹区交替排列而成;皮层纵切面中存在多孔结构及具层状细胞壁的横向管孔;皮层中存在不同结晶形态的Si化合物.芒茎皮层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明显与甘蔗、麦草等的茎部皮层不同.芒茎皮层主要含C、O、Si、K等元素,Si元素含量高于50%,C元素含量低于4.0%;皮层中部的Si元素含量最高,外部及内部的Si元素含量稍低;皮下纤维及芒茎内部组织结构中的Si元素含量均为0.00%.皮层中的Si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  相似文献   

3.
用SEM-EDAX法研究苇茎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和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苇茎皮层外表面由片状物、片状物的连接物及颗粒状物3种结构物呈规律性排列而成;皮层外表面主要由C、O、Si等元素组成,Si含量高达50%~55%;不同结构物的Si含量均非常高.皮层的纵切面有致密和多孔两种形态,皮层外表面上的片状物实际上是纵向生长、长短不一的管状细胞,细胞壁为绕中心管孔的多层结构,厚度较大,具有明显不同于竹子及麦茎皮层的特点.苇茎皮层不同部位中Si等元素的原子数比不同,预示着这些部位中Si化物的组成及Si等元素化学状态的差异;皮层外表面的Si化物主要是无机物.  相似文献   

4.
竹茎皮层SEM-EDXA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SEM-EDXA研究了竹茎外表面皮层的形态及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同一竹茎不同高度处皮层外表面的形态相似,不同种类竹子竹茎的皮层形态则有明显差异。五月季竹竹茎的皮层中,较低部位测定的元素种类较多,较高处所测定的元素种类较少;皮层外表面的颗粒物组有双颗粒、三颗粒及单颗粒3种类型:每个颗粒物组中各颗粒物的粒度及C、O、Si等元素含量的均一性较差。竹茎的纵切面中,皮层是Si含量最高的部位,与皮层相邻的薄壁细胞中Si含量也高些,远离皮层的组织结构中Si的含量极低。竹茎皮层不同的部位和结构物中硅化物的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SEM-EDXA法研究稻草叶鞘、叶片的超微结构及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叶鞘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区和非颗粒物区交替排列而成;叶鞘外表面皮层主要含C、O、Si、Cl、K等元素,Si含量为18.57%,非颗粒区的Si含量为25.46%,明显高于颗粒区的含Si量。叶鞘内表面层的Si含量仅为0.58%。叶片有发达的叶脉系统;中脉中存在巨大的空腔;中脉的外周交替分布着中型和小型维管束;中脉内部细胞的结点上也存在着维管束。叶片上、下表面皮层的超微结构形态相似,均由气孔区和非气孔区交替排列而成;每个气孔的左右两侧均有3~4个颗粒物加强着;气孔区对应的皮下组织为叶肉组织;非气孔区对应的皮下组织为叶脉组织。叶片下表面皮层由O、Si、Cl、K和Ca等元素组成,Si含量较高,为22.87%;叶片上表面皮层由C、O、Si、Cl、K等元素组成,Si含量低,仅11.75%。叶片表面及表面上各种器官均布满翅形结构物,具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研究了甘蔗茎皮层的外表面和横切面中Si等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皮层外表面不同形态区域中Si等元素的含量不同,颗粒物是Si高度密集的部位,Si的含量高达58.23%;平坦处的Si含量较低,为44.42%;颗粒物块及其连接处中所含Si的原子数相同,但所含C、O元素的原子数则相反.横切面中,皮层中Si的密度高且分布呈外层低里层高的规律性;维管束及薄壁细胞中Si的含量较低且分布较均匀,皮下纤维层中Si的含量最低,具有明显不同于麦秆的特点.实验结果预示不同部位中硅化物的组成及元素化学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麦秆皮层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AX)研究麦秆节间皮层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及Si等元素的电子地图。结果表明,节间外表面有2种形态,Si含量高达30%~60%。多数外表面呈高低相间的纵向平行条纹;这种皮层的外表面及皮层中Si的分布也呈高低相间的纵向平行条纹。少量外表面较粗糙,具粒状物且气孔器分布较多;粒状物是Si高度密集的部位;气孔器周围的Si密度明显提高,Si高度密集的气孔器壁深入到皮下纤维层中。麦秆皮层主要由C、O、Si、K等元素组成,并含有少量Cl、Ca、Al等元素。节间皮层中Si的含量呈规律性分布。与皮层相邻的纤维细胞壁中含Si量较高。Si是皮层生物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元素。麦秆不同部位的皮层中,C、O、Si等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点不同,预示着这些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稻草皮层硅化物的XPS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草茎部和叶鞘的外表面及穗轴等进行了皮层硅化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几个部位皮层中,自外至里,硅化物的含量及分布具有相同的规律性;茎部皮层外表面硅化物的含量(面积)最低,但半峰宽则比皮层内部高;叶鞘及穗轴的皮层外表面硅化物的含量及半峰宽均比其皮层内部低.初步测定表明,所有部位中的硅化物均为无机硅化物,不同部位硅化物的组成不同;但各测定点的半峰宽都明显高于基准值1.57,说明在测定范围内的硅化物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硅化物组成的.因此,对各部位的Si2P峰均需进行分峰拟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和红外光谱分析法(IR)对麦草茎秆皮层表面形态和皮层中硅元素的分布及其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秆皮层外表面有两种形态,且硅元素在两种不同外表面中存在的化学状态不同.多数外表面呈高低相间的平行条纹,气孔器分布较少或没有;这种外表面的皮层中硅的密度分布也呈高低相间的平行条纹,硅的结合方式主要是Si—O—C和Si—H.另一种外表面具有颗粒状物且气孔器分布较多;颗粒状物是硅高度密集的部位,气孔器周围(即气孔器壁)的硅密度也甚高,硅的结合方式除了Si—O—C,还有Si—O—Si和Si—C,气孔器周围主要以Si-H的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10.
用SEM-EDXA法研究芒秆叶鞘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及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叶鞘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纵向规则排列区域和分散分布区域交替排列而成;每个颗粒物组由两个相对的"肾型"颗粒物纵向排列而成.与外表面皮层两种形态区域对应,皮层横切面由致密区域和疏松区域交替排列而成;致密区域的厚度大且质地较均一,Si元素的含量低,其内部主要是维管束组织;疏松区域的厚度小,Si元素的含量高,其内部则主要是近乎圆形的空腔.叶鞘皮层主要含C、O、Si、Cl、K、Ca等元素,C元素的含量低;外表面皮层的Si含量约为50%,内表面皮层的Si元素含量仅4%左右;叶鞘外表面皮层中的Si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  相似文献   

11.
麦草原料矿质元素的SEM-EDAX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AX)研究麦草原料的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麦秆节间皮层外表面平滑,呈纵向排列、平行相间的条纹;元素的组成简单,仅含C、O、Si、K等元素,Si含量高达56.285%。皮层外表面元素的电子地图表明,Si密度分布也呈现高低相间、纵向排列的平行纹理,K、Cl则均匀分布。麦秆外表面Si含量明显高于内表面;节部、穗部的Si含量高;纤维细胞的Si含量最低,约为皮层Si含量的1/30-1/140。Si是麦茎皮层生物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元素。不同产地的原料及同一原料不同部位中矿质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差别甚大。研究认为,加强备料,开发新的预处理工艺及设备,有效除去麦草的节、穗及茎秆的皮层,对实现麦草浆的高效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芒秆表皮层的SEM-EDAX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EM-EDAX法研究芒秆茎部表皮层的结构及元素组成,并对茎部纤维、薄壁细胞及叶部的元素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芒秆茎杆表皮层的外表面仅由C、O、Si、K等元素组成,Si含量高达60%,Si的粒度小且分布较均匀;表皮层是由C、O、Si、Al、Ca、K、Fe、Na等元素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层,外层角化程度较高,Si含量较低;时丑的角化程度较低,但Si含量最高。表皮层的结构及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薄壁细胞及叶部中含矿质元素的种类最多,含量也高,宜在备料时尽量除去以提高原料含量。  相似文献   

13.
桑葚虽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然而极不耐贮藏,销售和深加工存在瓶颈问题。为探索采后桑葚软化腐败控制技术及机制,本研究以"大十"桑葚为试材,研究不同含量臭氧处理对其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通过细胞超微结构等途径探讨臭氧保鲜机理和途径。结果表明:适宜含量(4.29 mg/m~3)的臭氧处理可显著降低桑葚贮藏期间的腐烂率,极显著地抑制软化和呼吸强度,减少可溶性固形物消耗,对果实色泽有显著影响,保持商品性,延长货架期。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和细胞壁物质变化发现臭氧处理可诱导表皮气孔缩小,抑制病菌的侵入,减小水分的蒸腾作用,显著延缓果实细胞壁的分解和表皮组织的自溶降解。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泡打粉对油炸鸡块面拖表皮的微观结构,脂肪含量和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打粉添加量0%~0.5%,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面拖表皮的外表面和截面的气孔数量增加,气孔直径增大,脂肪含量增加,初始脆性增加。但在40℃,相对湿度53%的条件下,对于脆性的保持时间没有太大的影响。当添加量达到1%时,表皮外表面的膜结构被破坏,脂肪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湿磨油菜籽水酶法提油工艺中细胞壁多糖酶和碱提的作用机理,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油菜籽细胞在酶解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对不同pH乳状液体系的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果胶酶为主的细胞壁多糖复合酶可以有效破坏油菜籽细胞壁,释放细胞內容物;在碱性pH环境体系中,乳状液油滴表面结合蛋白质少,因此可能有利于蛋白酶的作用和油滴聚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向日葵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个芽管,遇到合适结构的气孔后,在气孔上方形成附着胞从气孔侵入,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病菌菌丝多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侵染中、后期,被侵染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变形,细胞器解体,细胞崩解。  相似文献   

17.
海拔对烤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条件下烟草成熟期上、中、下3个叶位叶片的表皮结构特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海拔高度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叶片叶绿体内淀粉粒积累和气孔密度有减少的趋势;表皮腺毛数量,细胞壁厚度,胞内嗜锇物质,囊泡的体积和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叶片内叶绿体完整程度和基粒片层数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用SEM—EDAX法研究麦草原料中的Si在碱法制浆过程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碱法制浆过程中,麦秆外表面皮层及皮下纤维居中的Si对碱的稳定性较差,麦秆内部的维管束及内表皮层中Si的碱稳定性较高;原料的Si脱除率仅为(60~70)%,浆中残留的Si量为(30—40)%,且主要分布在麦秆内部的细胞中。不同部位中Si的碱稳定性不同意味着其中的si等矿质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SEM-EDAX法研究麦草原料中的Si在碱法制浆过程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碱法制浆过程中,麦秆外表面皮层及皮下纤维层中的Si对碱的稳定性较差,麦秆内部的维管束及内表皮层中Si的碱稳定性较高;原料的Si脱除率仅为60%~70%,浆中残留的Si量为30%~40%,且主要分布在麦秆内部的细胞中.不同部位中Si的碱稳定性不同意味着Si等矿质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超高压对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的损伤效应。方法:以副溶血弧菌为对象,探讨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其存活量的影响,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其细胞壁膜超微结构,细胞膜的通透性、流动性和Na+/K+-ATP酶活性,细胞壁特性以及细胞表面电位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20℃经200MPa压力作用10min,副溶血弧菌致死率为100%。超高压处理会对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形态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细胞壁局部破坏,出现缺口;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膜消失;细胞壁膜的损伤,使得胞质内含物出现泄漏。超高压处理使副溶血弧菌细胞膜通透性异常增加,膜流动性的显著下降,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以及细胞壁特性的改变。高于200MPa压力后,细胞表面zeta电位值随压力的增大而趋向稳定,细胞表面粒子完全絮凝,说明细胞结构已被高压破坏。结论:超高压处理对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形态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改变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与特性,最终导致其胞内容物和无机盐外漏而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