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杰 《江苏水利》2002,(1):9-11
入世,是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和重大契机。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面临着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粗放型水利向集约型水利、向可持续发展型水利的转变的挑战。而水利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水利人才已成为是否能实现三大转变的焦点。不能否认,水利人才面临的短缺与不足,已成当务之急。如何应对“入世”的竞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水利经济工作会议(南片)上,钮茂生部长强调,发展水利经济必须把着力点放到两个转变上来.他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转变是大势所趋,转变是客观要求,转变是必由之路。我国水利能否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很大程度取决于两个转变的进展及成效.“九五”期间要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水利经济发展.钮茂生指出,水利实现两个转变,必须楔而不舍地抓好五大体系建设。他说,五大体系把水利改革和发展有机地统一了起…  相似文献   

3.
钟维昭 《四川水利》2003,24(1):50-52,49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经济是水利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互相依托,密不可分,分析新形势下的水利经济工作,研究新时期水利经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实现水利经济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涵扩大再生产的转变,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将水利综合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水利地业整体的共同任务。本文根据水利施工企业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就如何发展水利经济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汝庆 《治淮》1996,(9):41-4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水利经济如何适应“两个转变”,这是水利工作者应着力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加快水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基层水利科技管理工作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把水利摆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水利部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教兴水”的战略的决定,确定1996年为“水利科技教育年”。这些重要的战略决策,明确了水利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水利事业要适应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实现“两个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势在必行。要逐步把发展水利事业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实现水利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推动水利科技进步,有必要掌握和分析基层水利科技管…  相似文献   

6.
作者针对吉林市水利建设的历史状况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时期,如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如何发展水利经济解决行业自富,以及通过强基础,富自身,实现水利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7.
卢军泽 《治淮》1996,(11):2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说,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能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经济发展道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转变的转变程度。 淮委的水利经济工作起步于80年代初期,经过10多年的艰苦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会议以来,淮委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关键是要实行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水利行业要实现两个转变,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三个观念: (1)传统观念 要把水利从社会公益事业型转变为产业型进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发展水利基础产业丰润县水利局张焕郝术坡1996年,丰润县以实现两个转变为中心,做好“水利第一”这篇大文章为目的,在连续两年荣获省“海河杯”竞赛优胜单位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大了水利工作力度,水利事业再次实现了大发展。第一,以提高抗御...  相似文献   

10.
刘刚 《治淮》1997,(3):36-37
水利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毫无疑问,要涉及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笔者认为,根本点在于微观经济,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简称水管单位)。因为现有水利工程是水利基础产业的主体,离开了现有工程,水利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要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革命性转变,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等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世界性难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走“科教兴水”之路。 “九五”期间,青岛市实现水利科技投入1.51亿元,完成科研项目98项,获市以上奖项40余项,完成科技推广项目120余项,实现水利经济效益3.57亿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水利产业能不能转变?怎样  相似文献   

13.
水利改革的重点放在哪里?应该向哪个方向深化?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这就是今后水利发展的基本方向。基本方向就是改革的重点。固此笔者认为今后水利改革的重点,应该紧紧围绕水利基础产业来进行,通过多方面的改革促进水利基础产业到位,并积极推进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水利要真正作为基础产业,首先要在计划工作上进行改革。李鹏总理第一次提出“水利基础产业”的时候,就曾经明确地指出,“水利要作为基础产业,在‘八五’计划安排中加以体现,这样,水利的基础地位就高了。”所谓在计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水利自身经济实力,确立水利基础产业地位,遵化市水利局利用当地农作物秸杆和木材资源优势,生产轻体板门扇,大力发展“水利龙头企业”,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分厂,分厂联万户”的龙型经济,促进了水利经济向良性循环发展。1993年我局钟值实业总公司生产门扇8万扇,  相似文献   

15.
贺凤彩 《山西水利》2008,24(3):67-68
针对吕梁市山区水利现状,提出了吕梁水利要实现新发展,就必须着力实现以下“五个转变”,一是确立资源水利的思想;二是确立“水务一体化”的现代水利观;三是积极推进水利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运作”转变;四是实现水利由“行政管理”向“依法治水”转变;五是推进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16.
梁军 《四川水利》2006,27(2):12-1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川省水利厅党组制定了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这“两个转变”已成为指导我省水利行业各项工作的基本方针。新时期的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应当按照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两个转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在创新建设管理体制、转变职能、依法管理与依法行政、加强宏观监督与指导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使水利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工作实际,本文根据“两个转变”的思路,谈谈如何在新的时期开展水利建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深入进行“两个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实现“两个转变”是水利改革的方向、也是水利经济研究工作方向。水利如何顺利进入市场、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根据即将出台的《水利产业政策》有许多工作去做。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出发,参比国内外情况,我们必须推广节水措施,实现中国的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阜宁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采取“集约化实施、常态化管理”方法,使老灌区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农民富裕、环境优美、资源集约”的新农村景象,实现了“两个转变”.即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水利发展研究》2008,8(11):56-57
一、主要成就 (一)水利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与完善 实现了“四个转变”:由“农牧业灌溉型水利”向“资源节约型水利”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转变,防汛抗旱工作实现从“被动抵御”向“主动应对”转变,由“农村牧区水利”向“城乡水务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水利改革与财务”栏目从1991年第1期开栏已五年,本刊1991年曾与水利部财务司联合围绕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地位的确立,如何进行财务工作的改革,开展了讨论征文活动。 今年是“九五”开局之年,为完成“九五”水利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任务,实现“行业脱贫、职工致富”的目标,贯彻中央的“两个转变”精神。本刊准备再度与财务司联合开展: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两个转变”精神,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如何“实现水利财务状况根本好转”的讨论征文。请广大读者“为实现水利财务状况根本好转”献计献策,踊跃参加讨论。征文从本期开始至1997年第5期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