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声引信要求滤波器必须有较低的功耗和较快的阻带衰减。基于高性能开关电容滤波器LMF100设计一种适于水声引信的带通滤波器。采用了两种设计带通滤波器的方法,通过实际测试对两种方法作了比较,最终设计出了过渡带窄、截止频率精确可调、阻带衰减快、低功耗的带通滤波器,并给出了实际调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拓展带通滤波器的通带带宽,设计了一种基于EBG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SIW)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利用箭头形电磁带隙结构的阻波特性,将不同大小箭头形结构单元蚀刻在SIW上金属面,以获得超宽带通带.所设计的滤波器中心频率在985 GHz,相对带宽为3959%,通带内的最大插入损耗约为154 dB,相比于类似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其带内回波损耗较大,且整体电路面积较小.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有效地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巴特沃思模拟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先设计巴特沃思模拟带通滤波器s域系统函数,再搭建四阶RLC带通模拟滤波器电路,导出RLC电路的s域系统函数。采用比较法,令两个系统函数相等,导出四阶RLC滤波电路元件参数满足的高次代数方程组,解代数方程组得到电路的RLC元件参数具体取值。得到由RLC元件搭建的具体四阶巴特沃思模拟带通滤波器.设计过程完善了由RLC元件搭建巴特沃思模拟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对实用滤波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型70MHz带通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70MHz带通滤波器为例,论述了如何采用Bessel函数进行精确带通滤波器设计,同时利用Pspice对设计结果进行波特图和群延迟特性仿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5kHz-20kHz滤波器为例,论述了如何采用低通和高通椭圆函数滤波器进行低噪声带通滤波器设计。同时利用MATLAB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波特图仿真。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边带陡峭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带通滤波器电路采用六级结构紧凑的梳状线谐振单元,并创造性的将谐振单元连接起来,替代了原先的谐振单元间的宽边耦合,有效的增大了工作带宽,增强了边带抑制。本文设计的六级带通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如下:中心频率为4.65GHz,带宽为1.2GHz,通带内插入损耗小于2.5dB,回波损耗优于-15dB,带外1GHz处的衰减优于35dB。本滤波器通过LTCC技术进行加工生产,实物测试结果与软件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李杰  汪海涛 《声学技术》2023,42(5):689-694
为获得更好的频率瞄准式干扰效果,需设计一款过渡带尽量窄、带外衰减尽量大的带通滤波器,以避免发射干扰信号时产生的频率泄漏影响对信号的接收。由于现有硬件资源有限,且滤波器过渡带与带外衰减的设计方法无法满足高性能滤波器的设计要求,因此文章采用改进结构的二级有限脉冲响应内插-频率响应屏蔽(Interpolated FiniteImpulse Response-Frequency Response Masking,IFIR-FRM)滤波技术设计高性能带通滤波器,以满足水声对抗器材对频率瞄准技术的性能要求,同时降低了设计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降低窄带带通FRM滤波器计算复杂度方面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了乘法器的使用,降低了目标滤波器设计的阶数,达到频率瞄准式干扰工作模式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三通道自适应提升双正交滤波器组的设计。在设计中,用子带编码增益作为设计准则,从任意一个滤波器组(标准正交或双正交)开始,通过序惯自适应提升方法来设计三通道双正交滤波器组。最后,给出例子说明,子带码增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二阶模拟带通滤波器的仿真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比较了二阶压控电压源(VCVS)和二阶无限增益多路反馈两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优、缺点,根据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要求和侧重点,选定二阶无限增益多路反馈带通滤波器为模型,设计了一个通带为135kHz~165kHz的二阶滤波器,并得到了实际电路和仿真的波特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阶跃阻抗谐振器的新型嵌入式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为使滤波器小型化,设计了两种紧凑型阶跃阻抗谐振器结构.通过研究和改善谐振器间的耦合机制,可使两种谐振器不仅形成嵌入式结构,而且缩减了馈线占据的面积,进一步减小了含馈线在内整个带通滤波器的尺寸.为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滤波器综合法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2.4GHz,相对带宽FBW为15%的4阶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其最终设计尺寸为28mm×20mm(0.37λ_g×0.26λ_g,λ_g为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导波波长).对该滤波器进行了仿真、加工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所需的广义切比雪夫特性,且互相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跟踪数字带阻滤波器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适应跟踪数字带阻滤波器自动跟踪被测信号中干扰信号的频率,并利用该频率设计相应的数字带阻滤波器去除被测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设计简单、应用方便、实时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同轴腔体双频合路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同轴腔体的双频合路器的设计,采用方腔同轴结构构成的并联带通滤波器来实现.运用综合加优化的方法(以路仿真和场仿真、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合路器两路滤波器的耦合和输入输出结构参数,并进行了加工制作及测量,得到的仿真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李艳莉 《硅谷》2012,(21):51-52
首先介绍集总参数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为200MHz,带宽20MHz,两个端口的特征阻抗为50Ω,带内插入损耗<3dB,带内波纹<0.5dB,在f<190MHz和f>210MHz处阻带衰减>15dB,利用ADS软件进行仿真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赵小翔 《硅谷》2010,(17):58-58
研究用梳状线滤波器的原理设计可调谐带通滤波器的问题,通过改变加载的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实现该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的变化。仿真优化设计了一个950MHz-1450MHz的电压调谐带通滤波器。  相似文献   

15.
递归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明了递归数字滤波器的通用设计和实现的方法。据此,可编写出Butterworth型和Chebyshev型两种逼近类型的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等四种选频滤波器的通用设计程序,并可在微机上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消除城市地铁线路中其他频段信号对移动信号的干扰,设计了以2GHz为中心频率,带宽为260MHz的带通滤波器.利用隐式空间映射法在HFSS和ADS中分别建立滤波器的精确模型和粗糙模型设计优化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滤波器在1.85GHz到2.15GHz内插入损耗小于3dB,在频率小于1.75GHz、大于2.3GHz的带宽带外抑制大于20dB,并验证了隐式空间映射算法的可行性,降低了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7.
徐俊 《硅谷》2008,(17):21-22
介绍一种通过逻辑芯片控制多组电容的vHF接收机预选滤波器,以实现中心频率可调谐,从而达到对宽频带的覆盖,并且有较好的选择性.采用专用软件ADS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进行仿真,并通过理论与实验的方法研究其性能.实验表明,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子带隙(PBG)结构的小型K波段谐振式带通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子带隙结构的K波段谐振式带通滤波器,给出了近似设计公式,并在半导体衬底上,采用微电子的工艺实现了这种结构。这种滤波器设计方法简单,体积小,整个长度接近谐振频率上的导波波长,加工方便,便于与其他电路集成,带内损耗小,阻带范围宽,带外抑制高。另外,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基于半导体衬底,可以直接应用于微波集成电路中。理论模拟与实际测量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李智  秦岭  秦建华 《光电工程》2007,34(1):65-68,79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蚁群算法原理、算法实现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多膜料设计,以1200~1600nm波段内带通滤波器、1200~1600nm波段内截止滤波器、600~1000nm波段内截止滤波器和400~800nm波段内截止滤波器等4个滤波器实例为优化对象,以理论反射率和实际反射率之差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蚁群算法和MATLAB语言编制了膜系初始结构优化设计的仿真计算程序,计算机仿真结果准确,证明了蚁群算法应用于膜系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高性能级联带通滤波器的实现方法。该滤波器电路在通过交叉耦合增加传输零点的同时又通过两个四谐振级半集总半分布式结构的滤波器级联而成,大大提高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度。借助电路仿真以及电磁场三维仿真软件进行优化仿真,实际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中心频率为140MHz,带宽为20MHz,在0 MHz至115MHz频率以及200MHz至300MHz频率上的衰减均优于40d B,尺寸仅为9mm×3.2mm×1.5 mm。由于该滤波器频率较低,属VHF波段,波长较长,本设计中采用了半集总半分布结构来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